Sunday 9 March 2014

分甘同味

2013年10月5日
在資源豐盛的國度,一人鋸一大塊牛排視作等閒,在肉食不多的地方,一小塊肉也得善為利用,大家分甘同味,是以切片、切絲、切丁,以至剁成蓉的菜肴大行其道。
最近在新派粵菜酒家吃「鵪鶉鬆」,朋友頗有不滿,認為雖未至乏善足陳,但也平平無奇了無佳味。
「鵪鶉鬆」除了鵪鶉之外,還有冬筍、冬菇與豬柳脄、臘味上市之時,還會加入鴨膶腸。
目前冬筍尚未登場,大路冬菇香味俱弱,在先天條件不足之下自然難有作為。
炒鵪鶉鬆,白鴿鬆以至家常風味的大豆芽炒肉鬆,加入鴨膶腸提味添香,頓然倍增滋味別饒妙趣。
大豆芽炒肉鬆往昔是頗為流行的家常飯餸,肉鬆不拘一格,豬肉牛肉均可,除了大豆芽與肉鬆之外還有韭菜。
大豆芽與肉鬆雖是尋常之物,但烹調得其法,甘香可口殊為不俗,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須把切碎的大豆芽以白鑊炕乾水分盛起,再起鑊炒香肉鬆才回鍋合炒。
秋冬臘味上市炒大豆芽肉鬆,加進肥臘肉或臘鴨皮,借點臘味香氣倍添滋味,爆肉鬆之時加進切碎鴨膶腸,不論色香味都更為豐美,頓然搖身一變從家常飯餸「升呢」為可以款客的家宴佳肴。不過如此佳饌在食肆難覓,要一嘗滋味只有求之於家廚了。2013年10月4日

家常煎烹打鐵(魚立)

同代老饕都非常懷念當年上環國民酒家的「上湯焗龍蝦」與「煎封黃腳(魚立) 」的高味,說來真怪,自從國民收歇之後吃過不少名店名廚之作,總覺未盡如意,這也許是心理使然吧?
最近又蒙老友Paul仔惠贈一條重逾兩斤的「打鐵(魚立) 」,乃是他大清早往坪洲直接從釣艇漁民購得。
打鐵(魚立) 色呈鐵灰是比較少見的品種,多年前曾以一條三斤過外的游水打鐵起肉切片撈魚生,滋味之美與鯇魚片各有千秋,加以海魚較少寄生蟲問題顧慮,一眾饞友都吃得特別暢快。日本刺身的「鯛」便是(魚立) 魚魚生,一客「鯛薄切」只得十片左右便要二百元了。
一條逾兩斤的打鐵(魚立) ,倉猝間難以聚眾分甘同味,只好攔腰切斷一分為二,塗鹽醃透文火煎香分兩餐享用。
教外傭以一湯匙生抽,一湯匙紹酒,一茶匙削片糖,加清水大半飯碗預調為汁。
起鑊爆香蒜蓉、薑米傾下汁加切碎芫荽葱煮沸,魚頭腩上半截打鐵(魚立) 回鍋烹煮幾秒,翻個身又煮幾秒立即上碟,家常烹調不借上湯之味,倒也甘香鮮美可口。
更意想不到的是,入雪櫃冷藏隔夜的煎香魚尾,依樣畫葫蘆如法烹調也殊不俗——滋味絕對遠在外間那些半煎炸者之上。
無他焉,用心在意落足工夫的烹調天然真味的魅力,絕非偷工取巧的行貨可比。
2013年10月3日

四飯菜湯

年輕朋友問:「古老筵席的『四飯菜湯』是不是『四和菜』另加一個湯?」
「四飯菜湯」是七八十年前筵席菜單「單尾」,「四和菜」則是隨意小酌的食制(即今日的套餐),不能混為一談。
在未流行以炒飯和伊麵作「單尾」之前,筵席以「軟硬飯」壓軸,所謂「軟硬飯」乃指白粥白飯,「四飯菜湯」便是佐粥送飯之用。
「四飯菜湯」有定制,都是宜於下飯的小菜:煎鹹魚、蒸鹹蛋、炒青菜、椒醬肉,和蛋花湯,千篇一律很少改動。余生也晚,自懂人事有機會隨大人赴宴之時,已進入「炒飯伊麵時代」,不過聽長輩說過,雖是鹹魚青菜清湯淡飯也自有講究。
煎鹹魚以鰽白尾二度為上,而且須以英國原裝「李派林喼汁」蘸食。
鹹蛋以雙黃者為貴,退而求其次就是單黃者也要「漏油、起沙、紅潤」,三美俱全方為合格。
炒青菜自以菜薳為佳,起碼也須除去粗筴,大葉裁剪合度其長不過三寸。
椒醬肉雖然沒有什麼名貴材料,不外肥豬肉粒、金鈎蝦米、五香豆腐亁、冬菇、海鮮醬炒合而成,但有精工與粗作之別,風味也自大為不同了。
蛋花湯一般以二湯作湯底,加芫荽葱花及雞蛋黃同滾,講究一些者加些陳草菇提味添香,更是倍增魅力。
「四飯菜湯」雖然看似平凡其實殊不簡單,故要得佳味也並不容易哩。2013年10月1日

加州深海巨鮑

朋友賜贈加州深海珍寶鮑魚,憑肉眼衡量其長近呎、連殼重達數磅。美國加州保護海產資源法例甚嚴,潛水捕野生鮑魚要領取執照,每次捕捉以三隻為限,而且規定不能販賣圖利。
是故這種非賣品深海野生珍寶鮑魚一向被視為珍品——其可貴之處在千金難買。
朋友面授炮製這巨無霸的機宜:
把鮑魚澈底解凍之後,須用槌或刀背把鮑魚用力捶敲,摧堅化柔然後才烹煮。經過如此處理的鮑魚口感柔軟不韌。
朋友說加州深海野生巨鮑最妙莫如一鮑兩吃,先剜割出邊沿嫩肉切薄吃火鍋,滋味之美比象拔蚌有過之而無不及。
餘下部分依照常規加老雞、排骨文火煲湯,不但湯味鮮美,鮑魚切片而食也軟滑可口。
鮑魚品類浩繁產地遍布全球,但質素良莠不齊,風味高下有天壤雲泥之別。天然野生者之外近年養殖鮑魚更大行其道,群芳競秀教人如入山陰道上,目不暇給。
最可笑的是巧立名目,以圖魚目混珠歪風大盛,什麼「南非吉品」,「澳洲禾麻」之類麻雀亂飛,令識貨者笑破肚皮。
「吉品」原是日本地名「吉濱」,「禾麻」是「大間」OMA的音譯:假借名義者連基本常識也亦不知,便鬧出如此天大笑話。
相形之下以「日本極品乾鮑」作招徠者,便顯得有腦得多了。2013年9月28日

野雞卷掌故

野雞卷是流傳甚廣的順德名菜,但歷史卻非十分悠久,據可靠資料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大良宜春園所創。
當年宜春園有名菜「銀耳雞皮」,取皮入饌之後把剩下來的雞肉用肥豬肉捲起來,炸香作炸雞卷,一經推出大受歡迎。
宜春園的「銀耳雞皮」雖是名菜,但銷售數量有限,剩下來的雞肉不足以應需求,老闆兼廚師董程試以豬肉代雞作炸肉卷,香酥甘美比「炸雞卷」有過之而無不及,索性把它稱為「宜春野雞卷」作為招牌菜。
「野雞卷」成本輕,備貨易,價錢大眾化銷路廣,其他食肆紛紛仿效,於是「大良野雞卷」遂成為傳誦一時,以至紅遍省港澳的順德名菜。
鄉土菜傳入城市往往變質,省港澳版本的野雞卷多會包上火腿絲或臘腸的餡心;這等踵事增華的有心野雞卷用料豐富了、名貴了,但卻失卻原來的真醇滋味。
據主理大良清暉圈的老廚師康海說:「師父教落『野雞卷』以盡量發揮肥瘦豬肉的真味為上,一加其他雜味便成弄巧反拙。」
是故地道風味的「大良野雞卷」,不但沒有火腿臘腸之類的餡心,而且調味也務求單純,重用精鹽、紹酒提味添香而已。
野雞卷風味高下的關鍵在油溫及火候控制,箇中竅妙難以言傳,故要吃到可口的野雞卷也需有食緣也。
2013年9月26日

窩蛋牛肉飯

天兔繞道北行過門不入,但早上八號風球高懸,的士司機尚未開工,打亂了飲早茶的日常生活秩序,一到改掛三號,抵達陸羽已近十一時,差不多已屆食晏時候了。
早茶熟客經已星散,鄰桌都是生面孔氛圍有異平時,老地方頓然有些新鮮感。
坐下不久,拙荊見鄰桌茶客在吃碟頭「窩蛋牛肉飯」,材料豐盛賣相甚佳,不由食指大動也亦「照板煮碗」。
區區光顧陸羽逾半個世紀從來少吃碟頭飯,就是中午食晏也以吃「荷葉飯」、「焗肥雞飯」之類居多,這回初嘗滋味覺得殊為可喜。
學生時代常吃「窩蛋免治牛肉飯」,類皆汁多肉少談不上滋味,但求果腹而已。意想不到落足材料認認真真的「窩蛋牛肉飯」竟然會那麼好吃。
手剁新鮮牛肉,豐盛的蠔油芡汁,香滑的雞蛋,熱乎乎的軟硬適口白飯,拌勻而食,每一啖的滋味都十分豐美,其可喜之處絕非什麼「闊佬飯」可比。
更出乎意外的是,這碟高水準「青豆牛肉飯」只收一百二十元,相對於近百元一包「荷葉飯」頓覺十分便宜。
中午飲茶吃點心粉麵飯是老香港本土文化,點菜吃中飯是受海派作風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近今飲食業為了追求更高營業額,多推「商務套餐」,對傳統的粉麵飯已逐漸忽略了。2013年9月23日

真假鷓鴣粥

圍內友好懷舊飯局菜單有「燕液鷓鴣粥」, 一鍋計價逾千已屬相當克己,倘然換上「官燕鷓鴣粥」更非數千不可了。
「燕液」一般是以成本較輕的碎燕窩為之,「官燕」則起碼要用上燕條以至燕盞身價自是不同。
「鷓鴣粥」是「冇米粥」,實際上乃以鷓鴣肉蓉加參薯蓉和上湯合成的粥狀湯羹。五六十年代相當流行,大酒樓以至小酒家都常見有「燕窩鷓鴣粥」應市。
真正「鷓鴣粥」自屬真材實料燉好鷓鴣起肉剁成蓉混和參薯蓉加上湯煮成,小酒家取價不高的「燕窩鷓鴣粥」往往有名無實,所謂燕窩甚至只是剁碎的「浮皮」——即炸鬆豬皮——冒充,至於鷓鴣更多是用取過上湯的湯渣老雞「借屍還魂」。
真假「燕窩鷓鴣粥」風味高下有天壤雲泥之別,鷓鴣味道清鮮且獨具幽香別有一番韻味,以湯渣老雞冒充便完全欠缺一股活色生香的姿采。
參薯細膩香滑可惜並非一年四季長有上市,故有時難免用馬鈴薯代替,風味也自難免打了折扣。
「鷓鴣粥」一如其他湯羹,風味高下之關鍵在上湯級別,高級食肆有常備足料上湯的優勢自勝一籌,儘管近年野生鷓鴣不易求,人工飼養者缺乏幽香味也較薄,亦可借上湯之力補其不足。所以要嘗「鷓鴣粥」佳味還須往名店尋。2013年9月19日

八十年代菜單

朋友收到一份非常特別的生日禮物,是幾張八十年代一位以節儉著稱富豪的宴客菜單,傳統手卷形式十分精緻,三張中文一張英文字體都很工整。最特別的是,菜式相當名貴不似某公一向作風,不知款待什麼猛人貴賓竟出如此大手筆。
其中一張席珍精簡可喜,「四熱葷十四大菜」的結構大方得體,而不致菜式太多造成浪費,更是值得借鏡的良法美意。
四熱葷:「豉汁龍蝦球」、「百花釀竹笙」、「蟹皇鮮露笋」、「玉環瑤柱甫」。
四大菜:「紅燒大鮑翅」、「蠔皇原隻麻鮑」、「清蒸海紅斑」、「脆皮乳香岐鴿」。
單尾:「椰盅葡汁焗海鮮飯」、「上湯水餃」、「雜果西瓜盅」。
另一張也是八道菜的菜單:一、「蟹皇鮮露笋」;二、「西芹象拔蚌」;三、「雀巢金銀帶子」;四、「高湯大散翅」;五、「清蒸大紅斑」;六、「北京片皮鴨」;七、「上湯焗龍蝦」;八、「百花釀北菇芥膽」。
單尾:「福州炒飯」、「蝦子燒伊麵」、「杏仁凍豆腐」、「雪花酥」。
八十年代海味與海鮮貨源充裕,價格尚未飆升,但一席之費也要三幾千元,時至今日更非五位數字不可。
而且就算不惜腰間錢,優質海鮮難求,本海紅斑與青殼深水龍蝦幾乎絕迹,當年本港鄰近海域優質海產豐盛美不勝收,可憾的是如此黃金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2013年9月18日

黑豬腳薑醋溏心蛋

「豬腳薑醋」不但是廣東產婦的補身妙品,也是甚受歡迎的美食,故有添丁之喜的人家每以「豬腳薑」分贈親友。
「豬腳薑」有「女人狗肉」之稱, 可知女性嗜之者多,其實不少男人也亦愛吃,故而不少食肆往往也有此供應。
「豬腳薑」除了豬腳、肉薑、醋之外還有雞蛋,這些雞蛋在醋中會愈浸愈硬,並不十分可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成為「豬腳薑」的「負資產」。
當年統一酒樓主廚陳忠有「廚怪」之稱,他的「豬腳薑」以鹹鴨蛋代雞蛋,吃來蛋白軟滑蛋黃酥化大受讚賞。
區區有位嫂夫人精研美食,一向肯花心思精益求精,有感時下「豬腳薑醋」有很大改善空間。她以為而今肉薑雖然體大肉豐,卻有薑味不足的缺陷,用這種虛有其表的肉薑煲出來的薑醋,便覺虛弱無力勁道不足。最後幾經尋訪,卒在東莞覓得良種老薑,把問題解決。
嫂夫人為了追求「更上一層樓」的境界,更不惜工本黑豬腳代普通豬腳。如此這般炮製出來的「豬腳薑醋」肉滑、薑香、醋醇、味厚,確非凡品可比。
最妙的一着是,打破醋浸全熟雞蛋的框框,以小碗盛着溏心雞蛋加熱薑醋,用西餐湯匙舀吃,嫩滑的蛋白、柔膩的蛋黃,與酸甜芳辛的薑醋交融,滋味美妙無比。2013年9月17日

柴爐瓦罉上湯煲雞飯

在味精雞粉尚未泛濫的年代,高檔次酒樓酒家都以「上湯」提鮮,鮑參翅肚燕用高規格以一斤肉料取一斤湯的「上湯」,普通菜肴則用取過上湯的肉料加水再煲的「二湯」。憑藉以湯提鮮的優勢,酒樓菜自比住家菜好味。
區區有一位世叔伯愛吃煲雞飯,總嫌家廚之作味道不及酒樓之美,其後得知酒樓以湯代水煲飯的竅門,從酒樓買了上湯,煲雞飯滋味之高妙尤勝酒樓。
柴爐瓦罉煮飯的年代,要煲成軟硬適中好飯並不簡單,必須掌握好米與水的比例和火候控制。其間還牽涉到新舊米受水程度不同,各種柴料火力有異的問題。
煲雞飯風味高下的關鍵在「收火焗飯」是否到家。始而加猛柴火煮飯至飯水將乾起「白鴿眼」之時,把雞塊鋪在飯面,蓋回罉蓋約半分鐘後便要抽出全部柴枝,只留熾熱炭火餘燼在爐中繼續炕焗。
在焗飯過程中還須把瓦罉翻側轉動,以便米飯受熱均勻,如是者炕焗出來的柴火瓦罉上湯煲雞飯自然特別美味可口。
四五十年代燒柴的歲月,柴炭主要來源是西江與南洋,以「坡柴」、「坡炭」為優,這些產於山打根的木材堅實火力持久而煙少,比西江松柴更受歡迎,故而售價也亦較貴。
五十年代火水爐石油氣爐相繼勃興之後,柴炭很快便被淘汰,而今要一嘗柴爐瓦罉煲雞飯的滋味難矣!2013年9月16日

青菜白飯

朋友從哈爾濱回,惠贈一包黑龍江名產東北水稻大白米,區區把這好東西珍而藏之留待寒冬煮豬油菜飯。
經常在外邊飲食的朋友都慨嘆「吃飯難」——很難吃到合口味的白飯。近年香港食壇百花齊放,廚師競相炫奇鬥巧,教人如入山陰道上目不暇給,可是白飯水準卻每況愈下,許多名店連最基本要求也達不到,那碗白飯熱度不夠,溫溫吞吞未入口已倒盡胃口。不過在商言商,食肆對賣不起價也賣得無多的白飯未予重視,也是情理之常,故而此時此地要吃碗好飯,只能求諸於家廚了。
自從電飯煲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炊具之後,煮飯再也不難,難以下咽的「生燶削爛三及第飯」已成歷史陳迹,家常便飯配些精簡小菜,也自別有一番情趣。
最近一家三口吃了一頓十分愜意的家常便飯,餸菜只有鯇魚尾滾蘿蔔湯、清炒菜心、煮津菜、紅燒茄子。
滾湯蘿蔔借了魚尾鮮味蘸生抽而食,清鮮甜美,可口之處難以言傳,更意想不到的是魚尾也還有味,只是帶有細刺並非十分理想的飯餸。
油鹽薑片清炒菜心與蒜蓉,油鹽煮透津菜純任自然真味得以充分發揮,盡顯菜根香妙韻之美。
爆香蒜蓉茄子加醬油、糖、酒、醋和適量清水燒透,味道濃郁,雖是素菜但可口之處堪與魚肉媲美。
白飯、青菜平平無奇,但清淡中卻別有無窮滋味。2013年9月13日

野味黃金時代

七十年代是香港吃野味的黃金時代,不但果子貍、黃麖、海狗魚、貓頭鷹之類貨源充裕,被視為珍品的熊掌也亦易得,當年京香樓一份「京扒熊掌」,取價不過七八百元。
其時中國尚未加入「國際保護野生動物公約」,有大量急凍熊掌供銷香港,國貨公司凍肉部也有發售,要一嘗八珍名饌滋味易如反掌。
往昔大酒樓有熊掌乾貨作招牌,也不時作熊掌宴,但江湖傳聞多屬以假亂真——北方用駱駝掌,南方用牛蹄。
熊掌名氣雖大,吃來也有甘腴軟滑之美,但滋味不過爾爾,所以浪得虛名,不外物以罕為貴而已。
在區區心目中野味雋品有三:空中禾花雀、陸上果子貍、水裏花錦鱔,都是箇中翹楚。
果子貍又名麝香貓,以生果為糧不吃葷雜,前人有詩形容牠「果香生骨肉,花味入脂膏」甚為貼切,果子貍香高味美不愧為野味中之極品,可惜而今因與沙士疫情有關,列為禁品再也難得一嘗了。
淡水花錦鱔體大肉豐等閒重達二三十斤,以產於珠江流域者為佳,肉質甘腴香滑鮮美無比,花錦鱔頭更為知味食家所珍。近年正貨愈來愈少,來自熱帶國家以至澳紐的「鱔王」充斥市面,這等貨色的風味自有天壤雲泥之別。
近年內地市場需求大,禾花雀也愈來愈少流到香港了!2013年9月12日

秋風茭白美

區區自小便很愛吃茭筍,不過可以大飽口福的機會不多。長輩認為它性帶濕熱小孩子不宜多吃。
當年吃的筊筍是廣東土產,沒有外省茭白那麼脆嫩可口,稍老者起了黑心更影響食欲。
區區小時候最愛吃蒸釀茭筍,把嫩茭筍切雙飛,釀進鯪魚膠蒸熟澆上豉油熟油灑胡椒粉而食,軟滑鮮美十分可口。
茭筍宜清宜濃,蒸炒紅燒並皆佳妙。近年市面的茭白價廉物美,吃膩了一般瓜菜是一新口味的佳選。
區區吃上海菜,「茭白生爆雞骨醬」與「茭白百頁結紅燒肉」,幾乎是必然之選,那些飽浥肉味醬香的茭白,滋味之美難以言傳。
家常風味的茭白炒肉片、炒肉絲,雖然簡單也是魅力非凡的妙饌,不過兩者都講究刀章,厚薄粗幼均勻,火候恰到好處才得佳趣。
區區一直覺得奇怪,為何粵菜館子菜譜向來少見茭筍?
曾與飲食業朋友談起這個問題,據一位老前輩說,可能乃因茭筍季造短,而貨源品質也難以控制之故。
茭筍每年兩造,早造在五六月盛暑,晚造在深秋,而且造尾心起黑點嚼來有渣不堪入饌,故粵菜行一向少加重用。
而今來自外省的茭白,當造時段甚長亦無黑心之弊,有此好東西不用着實可惜。2013年9月10日

紅芽芋仔

我們那一代的孩童最期待的節日是中秋節:因為既有月餅食又有燈籠玩,除了穿新衣着新鞋利是過新年之外,沒有什麼傳統節日可與比擬。
月餅自是中秋節食的主角,更還有沙田柚、大紅柿、楊桃、烚紅芽芋仔、菱角等果品,眾星拱月添色增香。
區區最懷念當年那些汁豐味甜的大紅柿,滋味之美絕非而今那些虛有其表的貨色可比,近年市面所見的大紅柿顏色艷麗十分吸引,可惜淡而無味全無果香。
也很懷念那些烚紅芽芋仔,撕皮蘸豉油砂糖而食,香滑柔韌口感豐美之外,芋香與芋味都非平時所吃的芋頭可比。
這些烚紅芽芋之所以特別可口,乃因預早幾天經過風吹日曬,脫去水分成半乾狀態,故而滋味更為濃郁之外﹐更有與別不同的妙韻。
芋頭雖是粗品,世界艱難的歲月窮家往往以此混和白米煮飯充飢,不過粗品細作烹飪得宜的芋飯也自風味不凡。
把芋頭切成方粒,與燒腩粒、冬菇粒、蝦米煮成有味飯,芋香稻香交融,肉味蝦味相和,雖算不得是什麼珍饈,卻絕對堪稱為風味瀰高的美食。
潮州芋飯用料較簡單,芋粒之外只加鹹肉粒與蝦米,飯成之後加些滷鵝汁拌勻而食也非常可口。2013年10月18日

割不正不食

聖人有言曰「割不正不食」。由此可見刀章之重要。
同一塊叉燒切得厚薄不同,風味也便大異其趣。由於得厚薄大小的要求因人而異,三代同枱吃飯各有所好,很難得致皆大歡喜,這是共食文化長久以來令人困擾的問題。
區區雖然已達「七十隨心所欲」之年,齒力無復青壯年那麼雄健,但仍喜歡「斬大嚿叉燒」而不愛薄切,「鋸扒」仍是New York Cut的擁躉。
最近吃了兩次「瓦罉飯」,「北菇臘腸雞飯」和「臘味飯」,前者的臘腸切大半吋長的短段,後者斜刀切薄片,刀章不同風味也就迥殊。
近今臘腸瘦多肥少口感較硬,切為短段嚼來頗為費勁,不及切薄片那麼老少咸宜。
臘味飯的臘肉也切成薄片,雖然口感軟滑,但半肥瘦臘肉嚼來甘腴可口的妙韻蕩然無存,印象頓然大打折扣。
最近老友「肥豬強」惠贈自家臘製的豬腩邊,和八成頭瘦肉二成肥肉的切肉臘腸。那肥瘦相間的臘肉切三分一吋厚件,嚼來軟硬適口甘香滿頰,滋味之美難以言宣。
更有無意得之的意外口福是,把蒸臘味溢出的油翻炒吃剩的「上海炒年糕」,臘味油的脂香煥發出來的無窮魅力,決非普通豬油所能及,事實證明這「南北和炒年糕」,果然比老式豬油炒年糕美味得多。2013年10月11日

非一般的肉絲炒麵

「肉絲炒麵」嚴格而言每多名實不符。一般多是煎炸至香脆的「兩面黃」麵餅,再澆蓋帶芡汁的銀芽、韭黃、肉絲,故美國唐餐館有稱之為「香港式煎麵」。
那天在太興隨便叫了一碟「肉絲炒麵」,說老實的原無太高期望,不道卻有意外之喜。
只售五十四元一碟「銀芽肉絲」的份量甚為豐富,而且還有幾條青菜伴邊,一登場教人頓然眼前一亮,單憑賣相已經大收搶分之效。加以麵底脆而不硬、「麵碼」豐盛、芡汁量足,風味絕不遜於過百銀一碟的貨色。
近今香港人愈來愈注重飲食健康,女士們尤其緊張多吃蔬菜,不少人簡直每餐無菜不歡,故而魚湯上湯浸菜大行其道。
在「綠色食風」熱潮之下,在菜肴以至飯麵添加蔬菜不失為識時務的高明招數。一碟尋常「肉絲炒麵」能夠令人留下深刻印象,那幾條青菜居功至偉。
區區吃「肉絲炒麵」喜歡麵碼寬芡另上,食時才自行添加以免影響煎麵的香脆口感,不過除了在「自己友」的地方,不便作如此不情之請。
當年在銅鑼灣「食街」,除了「麵碼另上肉絲炒麵」之外,更喜歡吃「大芡兜亂濕粉底」的「豉椒牛河」,入透味的河粉軟滑可口的滋味,至今仍時縈夢寐。
「粉麵飯」雖是平凡之物,用心精造也自有一番佳趣,只是此時此地已很難得了。2013年10月8日

蜆蚧薑葱煀鯉魚

「春鯿秋鯉夏三鯠」,往昔一到秋冬,小食肆大牌檔便紛紛推出「薑葱煀鯉魚」。自從奢靡食風興起,這價廉味美的平民化佳肴不但在食肆消失,就是在街市要想買條鯉魚也不易。據魚販說乃因銷路欠佳又賣不起價,很少人有興趣入貨。
記憶中的薑葱煀鯉魚,最難忘一回寒夜在大牌檔消夜,吃到美味無比的「蜆蚧薑葱煀鯉魚」,爽脆的魚鱗借了蜆蚧的冶味倍加甘美,那非凡滋味非筆墨所能形容。
以個人管見薑葱煀鯉魚必須薑葱俱要豐足,以一條斤許的鯉魚為例,起碼要配薑葱各五六両,薑葱太少味道便有寡薄之憾。
其次鯉魚最好不要打鱗,因為其鱗含脂量豐,口感爽脆別有滋味棄之可惜。
順德家廚作薑葱煀鯉魚不但連鱗,而且不煎不炸,爆香薑葱之後放下鯉魚翻炒幾遍,濺下酒加水炆煮,滋味特別甘美。魚鱗一經煎炸脂肪流失,吃來便沒有那麼甘美了。
鯉魚公的魚臒(雄魚精囊)香滑鮮美,向為知味食家所珍,煀鯉魚之時後下,只消幾分鐘即熟更得鮮嫩滑之趣。
另有一妙法是,先加薑汁酒蒸至堪堪僅熟,切碎炒滑蛋也亦甚為腴美可口。
香港人愛吃魚,游水海鮮以至急凍魚來自世界各地品類浩繁,可是要一嘗傳統名菜薑葱鯉魚滋味,卻也不易可真有點笑話。2013年10月7日

古老菜現代化

「銅盆銀紙焗雞」是新千禧後興起的順德新潮菜。把調好味的雞件鋪在平底銅盆用鋁箔(銀紙)密封起來,放在石油汽爐上加熱。待鋁箔漲起來之時用剪刀剪開,香氣四溢,雞件嫩滑十分可口。
始創者是順峰山莊老總羅福南,據南哥說這個新千禧新潮菜乃從古老菜「瓦缽頻倫雞」變化出來,不過以銅盆代瓦缽,鋁箔代紗紙,石油汽爐代炭爐而已。
「頻倫雞」顧名思義是快字當頭的急就章。先把肥豬肉薄片鋪滿大瓦缽,上蓋一層浸發好的髮菜,然後放上調好味的雞件。
排好食材之後,以濕透的雙層紗紙把瓦缽密封起來放在爐上加熱,到濕紗紙乾透之時雞件也便熟透可吃了。如此製法需時無多,故有「頻倫雞」之稱。
不過古法「頻倫雞」起碼也需時逾十分鐘,與「銅盆銀紙焗雞」的神速無可比擬。
由於石油汽爐火力猛,銅盆傳熱快,鋁箔密封之下熱力不會散失,由開爐一刻起計,只消三分鐘至三分半鐘雞件便堪堪僅熟了。
「銅盆銀紙焗雞」不但可口也亦新奇有趣,而且更可以變化出許多花樣和不同口味。那天在富嘉閣見菜牌上有新菜「銅盆焗冰魚柳」頗覺新奇,問「阿一真徒」基哥是什麼東西?
原來「冰魚柳」是冰島深海黃鱈魚的簡稱,切厚件以銅盆銀紙焗之效果相當不錯。2013年10月4日

家常煎烹打鐵(魚立)

同代老饕都非常懷念當年上環國民酒家的「上湯焗龍蝦」與「煎封黃腳(魚立) 」的高味,說來真怪,自從國民收歇之後吃過不少名店名廚之作,總覺未盡如意,這也許是心理使然吧?
最近又蒙老友Paul仔惠贈一條重逾兩斤的「打鐵(魚立) 」,乃是他大清早往坪洲直接從釣艇漁民購得。
打鐵(魚立) 色呈鐵灰是比較少見的品種,多年前曾以一條三斤過外的游水打鐵起肉切片撈魚生,滋味之美與鯇魚片各有千秋,加以海魚較少寄生蟲問題顧慮,一眾饞友都吃得特別暢快。日本刺身的「鯛」便是(魚立) 魚魚生,一客「鯛薄切」只得十片左右便要二百元了。
一條逾兩斤的打鐵(魚立) ,倉猝間難以聚眾分甘同味,只好攔腰切斷一分為二,塗鹽醃透文火煎香分兩餐享用。
教外傭以一湯匙生抽,一湯匙紹酒,一茶匙削片糖,加清水大半飯碗預調為汁。
起鑊爆香蒜蓉、薑米傾下汁加切碎芫荽葱煮沸,魚頭腩上半截打鐵(魚立) 回鍋烹煮幾秒,翻個身又煮幾秒立即上碟,家常烹調不借上湯之味,倒也甘香鮮美可口。
更意想不到的是,入雪櫃冷藏隔夜的煎香魚尾,依樣畫葫蘆如法烹調也殊不俗——滋味絕對遠在外間那些半煎炸者之上。
無他焉,用心在意落足工夫的烹調天然真味的魅力,絕非偷工取巧的行貨可比。2013年10月29日

大三元燒烤宴

〈吃雞不見雞〉的蕪文惹得饞友食指大動,一連兩晚分別在陸羽和喜萬年都點了金錢雞。兩者都是肥瘦豬肉夾雞肝,製作比往昔燒臘舖的貨色精巧得多,不過為了遷就時下崇尚輕清的口味,那塊肥肉減薄了,金錢雞的甘香肥美滋味難免打了折扣,不過為了迎合市場潮流折衷一下,在商言商也亦無可厚非。
喜萬年之局除金錢雞外「招牌乳豬」固不可少,朋友更還加了一隻「不可不試」的燒鵝,滙聚起來頓成「大三元燒烤宴」。
目前正是晚造黑鬃鵝的黃金期,鵝姑仔肉嫩而帶脂量不多正是作燒鵝良材,這晚的燒鵝皮脆肉滑,味道濃郁殊為可口。區區光顧喜萬年多年,一向把注意焦點注於燒乳豬,對此雋品倒是失覺了。
廣東黑鬃鵝一年兩造,以暮春三月及深秋九月為黃金期,故知味食家都認為「清明燒鵝」及「重陽燒鵝」風味最美,一到盛暑隆冬鵝兒老了,肉韌骨硬便須以火候補救,或滷或炆藉細火慢烹之力,摧堅化柔方易入口了。
吃燒鵝正如孔聖人所言「不時不食」,一旦鵝已老了不論燒烤技術如何高妙,也難克服先天的缺陷。
區區吃燒鵝對鵝背情有獨鍾,除了愛其有骨可嚼宜於佐酒之外,這一部位的鵝肉也特別細嫩,儘管是老鵝也較為可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Labels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