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7 September 2011

2010年10月25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七日鮮

不意一個星期間,吃了三次七日鮮。

一天經過中環結志街耀發,看到有幾條死掉的七日鮮,最大的那條逾二斤重;從來沒碰到那麼大的七日鮮──一般逾十両也不易見了,於是買下來,着粵菜廚師起肉炒球,骨和頭尾則以豉汁蒸。

未吃前還擔心牠不夠新鮮,哪知入口驚為天「物」,皮爽肉嫩,香滑得很,那口感味道在一般海鮮來說是十分獨特的,難怪過去被人封作魚王。據說,以前酒家賣七日鮮,較諸在街市賣的,價錢相差很遠,因前者是賣活的,後者則是「直」的。

過了兩天,魚販來電,說有好幾尾活的七日鮮,問要不要,就叫她留下最大的兩條。

其實所謂最大,也不過是十両左右。死的七日鮮也不放過,何況是活的,就買下來;價也不貴,兩條只是一百八十元,即每両約九元,比很多石斑都要便宜,但牠比大部分石斑都要少見。

味道,絕不遜於石斑,其獨特之處,是肉質結實而具彈性,蒸得稍過火也不會影響味道──假如是龍脷,一旦過火,鮮味即減,渾不是那回事了。

再過兩天,哥哥經過耀發,說又看到一條一斤十両重死掉的七日鮮,問要不要?

當然要。這次交給川菜廚師炮製。同樣起肉炒球,她卻很有心思──用牛肝菌來炒。死去的魚,鮮味多少流失,牛肝野菌味濃,正補其鮮味之不足。一周之內第三次吃七日鮮,更吃出其特色來──大條的七日鮮,最精彩部位是那層皮,蔫蔫韌韌,很是爽滑,勝於龍躉皮的是帶了一陣醉人的幽香,相近者,只有那種叫「白尾藍紋」的魚,也同樣的少見。魚皮爽,換個說法是「砂皮」,故大條的七日鮮,最好起肉炒球,不要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Labels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