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0 September 2015

芥末墩儿」

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那麼一棵大白菜可以幹嘛?一棵大白菜可以做成三個芥末墩儿。
芥末墩儿是老北京非常地道的百姓菜餚,每逢冬季大白菜上市,傳統的老北京家庭就會製作這道時令冷菜。芥末墩儿用的是黃芥末,是用芥菜的種子研磨而成,除了靠其辛辣調味,對去風濕和舒緩氣管炎也有助益。當嚴寒的的冬季來臨,人們總是懶乏於活動,身體易處僵麻,此時便憑這味通絡筋體。尤其是逢到農曆新年,大魚大肉吃多了讓人膩的慌,來上幾筷子芥末墩儿,那股爽利勁兒,瞬時解了腹胃裡的油膩。
這道看似平凡的京味家常小食,卻頗得名人的鍾愛。像是畫壇巨擘張大千,在他的梅花畫冊頁面上,便能看到酒壺和芥末墩儿,上面的題箋是「誰言君俗氣,梅花老酒伴君遊」,足見大千居士雖然是四川人,也對此有所情鍾。一部《駱駝祥子》引領我進入民國文學的老舍先生,他那位文才同樣了得的夫人胡絜青女士,便是靠芥末墩儿這道拿手菜,讓到訪家中用膳的客人讚不絕口,老舍夫婦二人甚以此為傲。
而我第一回知道「芥末墩儿」這道菜名,是十三歲讀了梁實秋寫的《北平年景》「吃是過年的主要節目。年菜是標準化了的,家家一律。人口旺的人家要進全豬,連下水帶豬頭,分別處理下咽。一鍋燉肉,加上蘑菇是一碗,加上粉絲又是一碗,加上山藥又是一碗,大盆的芥末墩儿,魚凍兒,肉皮辣醬,成缸的大腌白菜...」這裡面的每種食物我都見過,獨獨素未謀面的芥末墩儿,最令我感到好奇。
首次吃到芥末墩儿,則已是九七在北京前門八大樓之一的泰豐樓,這家開立於清朝光緒年間的老店,在民國初年曾名噪京城,因為孫中山、宋美齡、蔣介石、袁世凱、李宗仁、何應欽...等黨政要人,都曾慕名到此。像我這樣的小女子,到了名店初嘗這道老北京菜,卻被甜、酸、辣、脆、香一下子五味俱到的口感,給驚的不知該說什麼才好。北京友人一臉促狹的看著我,連說「寶島姑娘是不是讓第一口給嗆傻了!」
北京待得久了,慢慢也對這道辣味竄鼻的芥末墩儿習以為常,尤其是烤肉吃多了,唯一想讓我下箸的竟是曾讓我驚呆了的這道,只是我怎麼也學不會那些大院子裡長大的北京朋友,能端起盤子把底下那些衝的可以的湯汁,稀哩呼嚕的喝到肚子裡,然後還連聲讚嘆「真美!」
Like   Commen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Labels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