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7 December 2012
豪江
2012年12月18日
<信報>劉健威 <此時此刻¥
阿忠師父約了我到中山橫欄鎮政府旁邊一間叫豪江的食肆吃晚飯;我五時多到達,店子仍鎖着,玻璃門內什麼動靜都沒有;不由疑心:就是這一間嗎?難道倒閉了?打電話給阿忠師父,他說沒錯,店主有性格,三不做。六時真的開了門,進廚房一看,服了-- 爐灶還是燒柴的,好個老頑固!
先來的是腩肉炆蓮藕。蓮藕都小小的,每節只是奇異果大小;入口,為之驚艷-- 非常之粉、非常之鬆;原來都是附近農村種的。我也是中山人,過去在鄉下也沒吃過這麼粉的蓮藕。
跟着是蒸雞,雞味香濃,跟前一晚在高要吃到的果園雞各有千秋。老闆吳先生說,也是附近養的土雞。
再來是蒸水蛋,又香又滑,絕不遜色於日本人的蒸蛋,阿忠師父說,也許是柴爐蒸的,吃起來特別好味。
手剁肉餅,所用豬肉肥瘦比例得宜,肉剁得頗粗,配料只有頭菜粒,但口感甚豐富,是久違了的家常味道,又炆了個大魚頭,調味非常的渾厚,勝於滬菜的粉皮魚頭多矣,具見廚師功力。
見有新出茨菇,叫了碟用臘味來炒。臘肉又香又爽,殊非凡品。
再來一碟炒黃砂蜆,味道夠鮮了,可惜不是季節,蜆肉稍瘦削。
都是很家庭的菜式,家庭烹法,不取巧、不賣弄;可是由選料經驗到廚藝修養,又非一般家庭主婦能及;吃罷慨嘆,真是實實在在的好烹飪,吃過他們做的菜,會對專業酒家的菜式失去興趣 -- 虛浮手段太多,失去自然。
豪江有二十年歷史了,老闆兼廚師吳先生很有性格,不太跟客人談話打交道;客人想指定他做些什麼菜,他不假辭色:「我們這裏不做,你到別的地方吃罷。」阿忠師父吃了兩年,才可跟他談話。可是,即使如此,飯店依然常滿;真材實料,哪須阿世?
Saturday, 8 December 2012
劉健威 此時此刻 拉麵店
2012年4月12日
又試了一風堂的豚骨拉麵,湯的味道既濃且鮮,與別的店風格又不一樣;麵質亦「彈牙」,只是感覺口感層次比較單薄,還是比不上Mist。但一風堂有一獨特的競爭條件──價錢,一碗豚骨拉麵只賣五十多塊,比別的名店都便宜。
忽然驚覺日本拉麵市場簡直「熱爆」,競爭亦非常之大──現在,拉麵店大都從日本直接引進品牌和技術,Mist、周月、一風堂、麵屋武藏……都是例子。這是個聰明做法──積累技術、建立品牌需要多少年時間?現在花上二百萬元左右就買來品牌和技術了,搞得好還馬上開分店(豚王、一風堂),實在比自己摸索划算得多。
香港的高級日本料理上不了米芝蓮星榜,但日本拉麵名店之多,恐怕沒哪個日本以外的城市可與之比較了;而競爭這麼激烈,那些本地沒有什麼來頭的拉麵店恐怕難以競爭。香港的日本料理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新時期。
日本拉麵已為香港年輕一代受落,但以筆者個人口味而言,總嫌日本拉麵的湯底稍為濃烈了一點;在香港已算改良了,正宗的話,還在湯之上浮了厚厚一層油。每個地方飲食都有他的道理,這過去大抵是勞動大眾的常食,需要肉湯以補充體力;而日本人其他方面吃得清,吃麵吃得濃一點不是大問題。港人平時吃粵菜已偏油(尤其是點心),再加上拉麵那濃湯就有些過分的感覺。
日本拉麵淵源於中國的蘭州拉麵,但可惜的是,在香港沒法吃到一碗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蘭州拉麵一清二白三紅四綠,湯味濃而不霸道;而麵條,真是人手拉出來的,不像日本都是機製,口感層次豐富得多,理應更對本地人胃口。可惜的是,日本拉麵店愈開愈有,蘭州拉麵店一家都不存在!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周月
2012年4月5日
近年香港的日本拉麵店愈開愈多,彼此有競争,水準必然愈來愈高,消費者又多了選擇,好事也。
最近又試了一間比較特別的新店,歌賦街的周月麵鮮醬油房;名字難讀惡記,原來此店源於日本四國,用上百年老店梶田商店的醬油,故有此名。
店前有部製麵機,是日本來的廚師自己製麵。
最特別的是他們的沾麵,沾麵就是將麵蘸特製的醬汁吃,吃完麵,把另外一碗雞湯倒進醬汁中喝掉。
用的是粗麵,彈性十分好,也有麥味,以個人喜好而言,比烏冬好吃多了。醬汁很特別,是用醬油、昆布、鯖鱼粉、沙甸魚粉熬的,裏面還有好幾根半肥瘦、酥香的黑豚叉燒,以麵條蘸食之,濃鮮非常,尤其那沙甸魚味道,很是突出。但港人吃不慣的,是醬汁之上浮了厚厚一層油,想喝喝醬汁的味道,好不容易才避開那層油(該拿根吸管吸,一笑)。這又是飲食矛盾之處,他們該是日本正宗的做法,但搬到另一個地方,人們未必受落;即如日本拉麵,原本很油,但到香港改變了。逼於市場壓力,相信他們一定會將油減少,但不免失去原來的風味。
吃完麵,將雞湯倒進醬汁中,味道剛好,一點都不偏鹹。
跟着試了個帆立貝油麵。是個撈麵,用廚師自創的帆立貝油來拌粗麵。進口,帆立貝鮮味很是特別,但愈吃味道愈濃,甚至有些「立口」,忍不住不斷喝他們的凍茶;吃畢全麵,還是很口渴,不住的喝水。此麵冬天吃還好一點,夏天恐怕更不宜。
香葱拉麵是幼麵,嚼勁頗佳,麵質勝於豚王,卻不及Mist,算是不錯;湯味頗清,沒豚王的渾厚。
總括而言,這是一間重口味的拉麵店,口味正宗,未必人人受得了,但絕對值得一試,尤其是沾麵,味道十分獨特。
劉健威 此時此刻 陳皮
2012年3月31日
食材紛紛「淪陷」,用激素培育者多,中看不中吃,入口大都乏味。因是故,見了好食材,還能保留昔日味道者,都有點瘋狂。
這天又瘋了──見到一相熟賣花和農產品的小店,瓶裏裝了一些標明五十五年的陳皮,外皮深棕色近乎黑;內皮果瓤盡去,都起了「蜂巢」,斑點密布;用鼻子嗅嗅,味道既香且醇,當即把瓶子裏的六両都買下了。哪知看到一塑料袋裏還包着一大包,秤秤有兩斤四両之多。問事頭婆這些陳皮從何而來?答說是鄉下新會一個姑婆藏的,因為拆屋搬到城市去,兒子不讓她保留太多東西,她只好交給他們賣。
藏了五十五年的陳皮多麼難得?馬上到銀行撳錢,把那大包也買了。
陳皮也買了幾千元,是不是有點瘋?心裏的想法是,錢花了可賺回來,好的食材或調味料不一定時時遇得到。
廣東三樣寶,陳皮、老薑、禾稈草,當然以陳皮最為名貴。
陳皮愈陳愈香,以前的家庭主婦大多每年都曬陳皮,曬乾封好,寫上年份,要隔上好幾年才用。岳母就這樣做,家裏所用陳皮,都是藏上十多年的。這是農業社會的習俗,相信今天式微了。
粵式食肆,也很重視陳皮。吾友紐約畫家李秉上一代開食肆,他說祖母戰時逃難主要帶走兩樣東西:陳皮和滷水的「種」。
陳皮的確奇妙,因為太香了,做菜可起畫龍點睛作用。一次在中環陳泗記吃飯,一道菜歷久不忘──蒸鯪魚頭腩,什麼調味也沒有,只是放了幾絲幼如頭髮的陳皮,整道菜馬上變得冶味異常。
陳皮和鴨是絕配。每次承達智兄邀請到元朗鄧氏祠堂吃盆菜,最愛喝的其實是鴨湯,湯煲得很清,但湯中鴨和陳皮交融的香味美得叫人靈魂出竅;要是用上五十五年陳皮,恐更香得醉人。
劉健威 此時此刻 烹飪革命
2012年4月14日
兒子生日,本擬訂地方吃晚飯慶祝,但他選擇了自己動手花二三天準備工夫去弄一頓。
來吃的幾位朋友都不見得很滿足,原因是,他花了太多時間在新技術的嘗試和掌握上,卻忽略了調味的重要。
不算是成功的一頓,但我一點不會小覷,因為我從中體會到烹飪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炆、燉、蒸、炒……過去幾千年,人類的烹飪手段並沒有多大變化,但新科技的發明,肯定會帶來革命性影響。
這次他跟朋友借來了一個新玩意Pacojet。這是一座超級攪拌機,銳利的刀片、高速的運轉將食材搗得細無可細,幼細得接近「納米」程度。可以想像,無論多粗糙、堅硬的食材放進去,很快就變得無可再幼滑。好像這晚,他就用這機器將一些花生搗成滑溜之極的「豆腐」,吃起來像Mousse似的;此外,他又用這機器弄了個桑子雪糕,也是其滑無比 。這肯定是用傳統烹飪技術沒法弄出來的。這大概也會被人標籤為「分子料理」吧。
又想起他常用的Sous vide,這是慢煑的主要器材。記得他第一次用這機器弄了個燒乳鴿,一位饞嘴客吃得很是興奮;說以前吃過最好的燒乳鴿亦無以過之。無他,傳統燒乳鴿是由外而內將乳鴿弄熟,乳鴿內外、厚薄之處受熱不同,成菜生熟程度不一;但新器材卻是衡溫將之弄熟,百分百掌握乳鴿的嫩滑程度,這是任何一個傳統名廚做不來的!忽然想起班雅明的名篇《機械複制時代的藝術品》人類的感性經驗總是隨着科技的發展改變、推移的,藝術創作、欣賞如此,廚藝何嘗不然?所以千萬不要聽信一些人對分子料理冷嘲熱諷的說話,分子料理只是新思維、新科技對烹飪的影響,沒有人可阻住地球轉。
劉健威 此時此刻 三來
2012年3月30日
鰣魚的廣東寫法有三黎、三來,魚販甚至寫為「山泥」,莫衷一是,大家對名字來源亦不大了然。近日讀畢南開、莊建隆合著《魚在江湖——兩族的魚族們》一書,才知三來是正寫。
原來三來是回流魚,一生至少有三次以上出入河口生殖、索餌和越冬迴游,故在不同時節可捕到三種不同大小的鰣魚:「在四五月份可捕溯河產卵的親魚;六、七月份再捕產卵完畢降河入海的『回頭魚』;十月份以後即可見大批幼魚自江河湖泊經河口入海越冬」。
鰣魚回流很準時,「在長江下游的江蘇江陰有『穀雨見鰣魚』;安徽蕪湖有『立夏、小滿正當鰣』;江西峽江則有『端午吃鰣魚』、『禾盆響,鰣魚去』(意即在早稻收割時,鰣漁泛結束)等說法。」這裏說得很清楚,三來一名其來有自。
書中也觸及三來的「死因研究」,只是不太詳細,也沒斬釘截鐵的道出鰣魚已在長江流域絕種的事實。
書中引用資料,提到「三十年代錢塘江鰣魚的年產量近一百噸,到五十年代還有十至二十公噸,但至七十年代只有幾百幾十公斤了,八十至九十年代幾乎絕迹」。末一句不必「幾乎」了,一位專門研究長江流域的專家向筆者證實,長江流域的鰣魚在一九八四、八五年間絕種了,只是國家到現在還是不敢承認和公布這事實。
鰣魚絕種不出兩個原因,其一是濫捕,其二是產卵水域的破壞;書中也提到,五六十年代間,各地大興水利,「在錢塘江上游先後興建了新安江水庫(全中國最大的水庫)和富春水庫……阻斷了溯河產卵的通道,給魚類的繁殖造成災難性的影響」。這就是「富春江鰣魚」成為絕唱的主因。
長江有三鮮,鰣魚、刀魚和河豚,如今鰣魚已絕種,刀魚也幾近,河豚不值得拚死吃,下一兩代人真不知最好的河鮮為何了。
劉健威 此時此刻 海南雞飯
2012年3月23日
海南雞飯總有別些菜式不可取代的魅力,它像蘭州或日本拉麵,宜一人獨享。故一個人在街上想吃便飯,海南雞飯自然是其中一個選擇。
吃海南雞飯,愛到兩個地方,其一是卑利街的馬來咖哩屋,其二是灣仔道的老巴剎。
海南雞飯,要點當然是雞的質素;到新加坡吃海南雞飯絕對是個大笑話,因為那裏用的雞,最多養了八十天,雞味不足;其次,那裏沒有活雞,冰鮮雞口感和鮮味都打折扣。本地賣海南雞飯的食肆,不少都欺客人不懂,用比活雞便宜一倍的冰鮮雞;但我吃過最好的雞,卻是在馬來咖哩屋,他們用的是很好的上雞,肥瘦合度,雞味十足。都說飲食是良心生意,看一家食肆的用料,就知道東主用什麼態度面對自己的事業。此店的老闆十分敬業樂業,每次經過,都見他在勤奮工作。周末晚上我在蒲酒吧,往往見他在午夜過後才下班,拖着妻子的手回家去。老夫老妻如此恩愛,叫人羨慕生敬。
但最近去吃,老闆說身體愈來愈差了,已將餐廳賣盤。聽了未免惆悵。轉手後新人事新作風,未知能否維持過去的良心經營。惟有在老闆引退前多去幾次。
老巴剎的海南煲仔雞飯很獨特,一煲上,用了大量香料;米也特別,尖尖長長的,是比金鳳米還要昂貴的「三A米」,故吃起來飯香滿口,勝過任何一家出品。用雞,也絕不苟且,用的是「清遠走地雞」,肉質較結實,但雞味很足。老巴剎的海南雞飯是不能獨食的,因為雞是一隻,飯是一煲,六個人分享也足夠,更須訂座時預訂;雖然賣三百多塊一煲,我還是覺得物有所值。想吃,也要趁早了,老闆鍾先生說,租約明年屆滿,業主可能大幅加租,他對前景亦感徬徨。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南丫島
2012年2月20日
在南丫島洪聖爺灣那家酒店住了三天,寫稿。
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小海灘,人不多 ,日日夜夜,聽到的只有海濤拍岸的聲音;房間不大、但乾淨整潔,有個小露台,每天黃昏,就坐在露台上,遙望無涯的海洋,和偶爾緩緩駛過的輪船,一邊構思寫稿,一邊喝紅酒,寫意得很。
晚上也不外出,繼續喝酒寫稿,寫累了就看日劇《深夜食堂》。
酒店的餐廳說不上有什麼特色,但出品還可以;最精釆是,餐廳旁有一棵楊桃樹,此刻正結了滿樹楊桃,沒人摘,熟了就掉到地上爛掉。我聳身一跳,摘了個黄熟的,嘩,又香又甜,是襄日滋味,比進口那種大大的好吃得多,現在哪裏可以找得到這樣自然有機的楊桃?
住了兩天,跟廚師混熟了,他抬了張梯子,摘了一袋讓我吃個飽。我跟他說,你們太暴殄天物了,這樣好的楊桃,由它爛掉太可惜,用來做沙律不是一大特色嗎?
又記起,在南丫島的索罟灣也有好幾株三稔樹;三稔跟楊桃外形一樣,但很酸;有一次我買了些回去蒸排骨,頂好吃的。
南丫島多少保存這麼一點野趣。
文化上,南丫島也有別於長洲或大嶼山那些離島,這裏住了很多外國人,他們多少比較抗拒主流價值,所以大都閒閒散散的;而這裏也可容納規模不小的有機食物店,又有好幾家整天擠滿洋人的酒吧。一位朋友很形象化的形容住在這裏的外國人——買東西,口袋裏東一張西一張的掏出皺皺的鈔票,打開來,總是勉强的才湊夠數。
很喜歡坐在最近碼頭那間酒吧,那裏可以看到每個下船回家的人,從每張疲憊的臉孔,想像其背後的故事。
飲食亦多元化,印度菜、泰國菜、意大利薄餅店、土耳其烤肉……都有。住兩三天一點不寂寞。
劉健威 此時此刻 蛋包飯
2011年12月23日
工作的地方旁邊開了間新店:蛋包飯。
一向飯癮不大,且見在門前排隊的人都是年輕人,心想這大扺是新式快餐店,故沒多大欲望走進去一試。
一天晚上,偶然跟這店的老闆兼廚師阿華談起來,但聽他對香港的日本料理如數家珍,才知他並非等閒之輩。原來他在見城學藝,在不少名店都做過。
跟着問他:香港哪裏的天婦羅最好吃?
答說:來我這裏啊,我弄給你吃。答得很自信。
找了一晚進去開餐,由他發辦。
原來不止是一間賣飯的店,魚生、燒物、天婦羅都各有一些。
吃完小吃醃螺,便嘗天婦羅蝦。果然炸得好,那炸漿炸得夠鬆夠輕夠酥,卻不掛油,蝦也鮮味「彈牙」,沒什麼可挑剔的。跟着再上了個天婦羅南瓜海鮮,也一樣的好吃。阿華說,他做的天婦羅品種不多,基本上只是三樣:蝦、南瓜和番薯。
不計東京,我喜歡賣天婦羅的店子有兩間,香港的稻菊和澳門的天政,那是東京一家老店開到澳門來的,烹調很講究,連所用的水都來自日本。而阿華的出品,絶對不遜於這兩家名店。
跟着還吃了好幾樣東西,像少許酸汁浸着的和牛切片、炸腐皮、燒鵝肝和大鱔、牡蠣時雨煮、明太子牛肉卷、炸豆腐,到最後當然是個鰻雨蛋包飯。都弄得頗細緻有特色,尤其喜愛的是牡蠣時雨煮。光是名字,就帶點詩意,其實是有快速煮熟的意思,蠔煮得半生熟,味頗鮮,和以薑葱、糖、酒、味醂調得清淡含蓄的汁,很是清雋可口。
鵝肝大鱔也燒得不錯,只是用料稍遜,失色了。
蛋包飯裏的鰻魚切得碎碎的,也許已吃得太飽,吃不出特別的味道來。
這許多道菜,三個人吃下來,才五百多塊埋單;吃別的日本料理,一個人的消費亦不止此數了。
劉健威 此時此刻 街巿行情
2012年2月1日
人日逛街巿,還以為新正頭,漁民未必會出海;哪知錯了,街巿海鮮之多,叫人興奮。
竟然看到一條還在呼吸的鷹鯧──不知是否水壓關係,網捕的鷹鯧絕少游水存活者,過去在西貢只買過一條。眼下這條約兩斤餘重,魚販亦懂要價,要一千零五十元,是平時冷藏的一倍價錢。
也許是過年的緣故,什麼都比平時貴一點,又看到一條三斤多重的蘇眉,要價二千四。
蝦蟹亦不少,最特別的是有好幾隻青色的膏蟹,據說是產於澳門鹹淡水交界的地方,拿起一隻看,腹部圓渾飽脹,含膏應該很多。現在一般人都怕膽固醇,不大吃膏蟹;心想,要是用這些膏蟹來做台式紅蟳米糕(膏蟹蒸糯米飯),真無以尚之;因為在台南阿霞飯店看到用來做此菜的膏蟹,跟這裏的相差很遠。
只是吃個中午便飯,便買了三樣廉價海鮮。其一是九蝦,從沒見過那麼大。然後發覺,一般九蝦身上都有一節節花紋,像花蝦;但大隻的九蝦,花紋漸褪,這天買到的九蝦,大多是沒花紋者,味道又鮮又爽。此蝦平時小的賣每斤賣六七十元,但現在要一百二十。
其二是九肚魚,魚身結實,鰭旁肌肉仍帶紅色,新鮮異常,每斤三十五元。九肚魚量多價廉,但一般買到都是加了防腐劑冷藏運來者,魚身灰白色,跟新鮮的口感味道相差很遠,價錢也有一倍以上的差別。我愛吃此魚,就像一般海魚那樣蒸熟澆豉油熟油,一個人也可吃它一斤多。
又買了用鹽醃的本地小隻瀨尿蝦回去蒸了吃,隻隻帶膏;此蝦最好吃是膏,很鮮美。潮州人愛生吃瀨尿蝦,我倒沒試過。
三道海鮮才花費百餘元,但那種滿足,是在食肆花上千元也買不到的。始終是自己買料動手實際點。
唯靈 飲情食趣 撈魚生之憶
2012年2月11日
過了元宵春寒料峭鄉親以炮製「香肉」之法炆了羊腩招飲不由想起鄉間「魚生狗肉不請自來」的粗豪食趣。屈指算來已有多年不嘗此味了。
西方社會視食狗肉為野蠻行為與中國農村戒吃牛肉都有其歷史因由,牧羊犬與耕牛是生產夥伴怎忍宰而吃之?
廣東水產鮮豐盛許多地方都有食魚生的食俗,珠三角一帶此風尤盛,明末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已有記載,且有詩讚詠:
「魚膾宜生酒,餐來最益人。臨溪親舉網,及此一陽春。」
在微生物學未揭開寄生蟲危害人類健康真相的時代,食魚生卻原來是被視為有益的。
不要說在明清時代,區區在五六十年代尚還吃了不少鯇魚片撈魚生,到七十年代才憬然有悟不應貪圖口福而把自己的健康也押上了。
順德人吃魚生一向很注意「衞生」,做足不少「安全措施」,可惜只是「眼不見為乾淨」,那些肉眼看不見的寄生蟲仍可成為心腹大患。
順德人先把鯇魚在清水「淨養」幾天「去其污物」,起肉去皮及血脂只取魚脊白肉切得飛薄鋪在薄玉扣紙上吹爽,撈魚生更還有秘密武器「玉桂末」,故吃順德魚生「包無屙嘔肚痛」。據醫療界朋友說玉桂有殺沙門士菌之效可惜治不了肝蟲。
近年戒了鯇魚生之後只好以日本刺身,歐洲煙魚解饞,但大夥圍枱興高彩烈撈魚生的食趣始終縈懷不去。
唯靈 飲情食趣 清煎鷹鯧
2012年2月14日
歲晚年頭是海鮮市場的「戰國時代」——價格「七國咁亂」,據「金牌買手」說在這段非常時期鷹鯧曾攀升至四百元一斤也供不應求,故那天能以二百元一斤購得便覺認真「抵食」了。
「隱世順德良廚」只以鹽花把鯧魚件略醃便以新開瓶原裝花生油慢火清煎,件件外表金黃,肉色美白如玉,嫩滑滷汁、鮮味醇美,與青山容龍的煙鯧魚可堪媲美。
由於父兄那一輩順德人重河鮮而輕海魚,家常飯餐少接觸故對並非游水海鮮的鹹水魚相當外行,乃至近年方知在「貓魚」——不游水的正流諸色雜魚仔之中不乏高味妙品。在吃游水海鮮尚未成風的年代(上世紀五十年代前),鯧魚是「海魚狀元」身價非比尋常。據新加坡朋友說當年酒席以有無「兜底鯧」上桌而定高低,宴客而無鯧魚難免有「不成敬意」之譏了。
七十年代在新加坡皇家山腳水廊頭潮州巴剎大牌檔發記初嘗古法蒸兜底鯧的滋味,情不自禁讚嘆:「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嘗」!發記蒸鯧魚在背鰭處平刀深剞一道口,插入鹹菜片、上置肥豬肉絲,另加酸梅、辣椒、芫荽蒸得堪堪僅熟色香味眾采紛呈忒是一絕。可憾的是自此之後吃過無數「古法炊鯧魚」——包括在發記在內——總再也沒有當年那種驚艷的感覺了。每一頓美食原來都是個緣,都應該珍惜細味。欣悉世侄阿虫六月將有一個「細味當下」的畫展命意甚有禪意,區區雖是個酒囊飯袋俗人屆時也要去細味一下。
唯靈 飲情食趣 乳豬全體良法
2012年2月3日
酒店筵席的「乳豬全體」整體亮相驚鴻一瞥之後,再分碟奉客往往只得脆皮與薄肉各兩片,餘者便不知所終。倘然是善為利用剩餘價值那還罷了,若是撥歸廚餘棄掉豈不十分可惜?
一隻乳豬只吃了二十四件麻雀髀那麼大小的皮肉而剩下了大部分,以「惜食惜福」的觀點來看也未免有「食得折墮」之嫌,如此食風殊不值得鼓勵。
那晚「好友新春團拜」在喜萬年筵開十一席,乳豬全體登筵吃光了脆皮之後撤回廚中處理,「梅開二度」再上席分為三份:一、豬手、豬腳;二、腩邊、臉頰;三、排骨。貴客各隨自己口味選用。
我們那一席雖然只得十人到散席之時也只剩下幾件骨頭,浪費率微乎其微,比席上剪開更為實際,如此良法美意值得加以推廣。
自從中式筵席流行分菜之後,區區總覺蒸原條海鮮乃屬浪費。面對一堆支離破碎的魚肉更教人不期而然有「撈貓」的聯想!
圍內聯歡不必如喜筵壽宴要講究「全魚」的好意頭,團拜菜單魚饌採用油泡龍躉球,方便分菜熱度不失風味勝「蒸原條海上鮮」多矣。
其實如要以有頭有尾的全魚亮相也可以麒麟造型登筵。財神日區區小宴友好於西苑,以大黃皮老虎斑作麒麟斑便甚邀眾賞。雪白的魚肉,嫣紅的火腿,赤褐的花菇,翠綠的芥膽相映,色調富麗更非千篇一律嘸啥看頭的豉油王蒸魚可比。
唯靈 飲情食趣 平凡小館味非凡
2012年1月19日
「食不厭精、妙在家常」的順德菜沒有什麼奢華珍饈炫耀驕人,可是家常便飯閒居便宴都菜肴虔潔精美。以此時此地的營商環境而言,選料精、工夫多,又沒有什麼殺價貴菜的順德菜殊不易為。限於人手與成本效益問題,順德菜更不容易做得出應有水準。就是吃條菜心講究的順德人家習慣手摘而不用剪切、手指對菜的老嫩感覺敏銳能把嫩筍與老莖判別清楚以定取捨,決不會像此時此地好一些食肆原棵菜心上枱那麼笑話。
承老友「靚魚教父」葉Sir關照在歲晚年頭竟得意外口福在葵興一家平凡小店飽啖一頓順德佬美食:拆魚粥、煎焗釀魚嘴、釀鯪魚和自由發揮的「師父菜」。興盛小館看來只是家一般的「茶餐廳」。老闆是順德人卻不刻意標榜順德菜,早上六時半啟市直搏殺至凌晨二時以「中西飲食、海鮮晚飯」主打街坊生意。小館舖尾有間玻璃房可以開兩席接待熟客,何老闆的順德風味私房菜逐漸做出名堂。
這晚的「師父菜」「生扣芋頭鵝片」是從「芋頭扣肉」變化出來,用獅頭鵝為之相當腴美。拆魚粥、煎鯇魚腩拆為魚蓉加均安大頭菜幼粒、生菜絲滾粥甚清鮮可喜。
煎焗釀魚嘴與煎釀鯪魚盡顯順德烹調粗料精做的本色,真真正正以文火用心煎透,脆嫩焦香不油不膩,風味之高妙絕非半煎炸的大路貨可比。箇中關鍵除了肯花時間慢火煎烙之外還捨得用優質新油,故成品色相明淨不帶一絲「萬年油」的濁味。
唯靈 飲情食趣 私房「常州紅燒肉
2012年1月12日
」
女兒今年便大學畢業了,但一眾叔叔姨姨心目中還是「小魔怪」,仍當她小女孩般寵縱。
是叔叔知她愛吃「紅燒肉」和「生炒糯米飯」,在她返英前夕特地送來「是府家廚」製作的私房菜「常州紅燒肉」和「生炒糯米飯」。
中國肉食以豬羊為主,豬的地位尤其重要。古人造字以「宀」下有「豕」而為「家」,五湖四海上下古今中國人飯桌上的豬肉佳肴千姿百態美不勝收,但最普遍的仍以「紅燒肉」——也即是廣東人口中的「炆豬肉」——為首。
「紅燒肉」最基本的做法是:醬油、糖、酒加水文火炆透,為了提香添味衍生出借重薑、葱、蒜以至其他香料的不同風味。
區區素知「常州叫化雞」早負盛名,想不到紅燒肉也亦那麼出色。「生炒糯米飯」近年在市面上可以說名存實亡,稍用腦一想幾十席的宴會怎可能依循傳統方法反覆灑水翻炒上蓋燜焗把生米變成熟飯?故如非特別安排時至今日已很難在食肆吃到名副其實的「生炒糯米飯」。
以今日食風的角度看傳統「生炒糯米飯」其弊在過分油膩,在使用生鐵鑊年代為防黐鑊不得不落重油,而今家廚普遍用易潔鑊可以大為減少油量更為符合現今健康飲食潮流的要求。
傳統菜不論南北都以「油亮」為美,故廚師在出鍋上碟之前例必加「包尾油」以令菜肴生色,多數食客也以「夠不夠油」作為評定菜肴高下的準則。今日倘然拿出昔時「夠油水的乾炒牛河」誰敢下箸?
唯靈 飲情食趣 不也悲兮
2012年1月11日
兩個朋友為「正宗法國海龍王湯」各持己見氣氛逐漸升溫,區區笑罵:「Bouillabaisse在法國也有各種各式不同風味版本,馬賽與巴黎南轅北轍相距甚大固不在話下,就是在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也各師各法眾采紛呈,根本沒有『正宗法國海龍王湯』這回事,何必拗到面紅耳熱?」
Bouillabaisse喚作「海龍王湯」相當中肯,也點出在雜錦海鮮魚貝之中須有龍蝦的要求。區區有一位久居法國的「國語人」老友把沒有龍蝦以蝦濫竽充數的Bouillabaisse喚作「不也悲兮」倒是十分傳神的翻譯戲作——以國語來說發音甚相近。
傳統「海龍王湯」少不得saffron番紅花,因其價昂現代版本多以番茄代替。
與Bouillabaisse有關最有趣的故事扯上了希臘神話愛神維納斯,她以番紅花造了海龍王湯讓丈夫睡得香甜之後自己去作出牆紅杏。
地中海各地都有魚貝海鮮湯,由於就地取材海產各有特色風味也自不同。幾年前區區教一個創業青年做了個「海龍王湯」吸引顧客,經電視傳播反應不俗,其後從奧海城遷往銅鑼灣不知近況如何?
當時打着「法國海龍王湯」的旗號為號召為了只取價幾十元一客用不起龍蝦,幸有紅衫魚、三點蟹、青口、蝦,和預熬魚湯押住陣腳,滋味殊濃郁鮮美。
海龍王湯是很好的party food,尤其適宜小型家宴,以此款客就是獨獻一味也無不可。
唯靈 飲情食趣 肥鵝肝.鵝肝醬
2011年12月29日
今年收到一份畢生最可貴的聖誕禮物——女兒的大學畢業論草稿。她放聖誕假回港忙了整個星期,終在聖誕前完成,大可鬆一口氣過了新年才返牛津。聖誕家庭樂晚餐區區親自下廚為女兒煎法國鵝肝,光顧「街坊精品酒食店」醇和買了真空包裝冷藏法國原產貨。
Foie gras肥鵝鴨肝——是強迫餵食催谷使肝臟脂肪充塞漲大——以法國產最負盛名,其實奧地利、盧森堡以至捷克、匈牙利也殊不俗,近年江湖傳聞中國也有肥鵝肝問世了。
區區每聞洋鬼子說食魚翅如何殘忍便覺可笑,這些人道主義者為何對生產肥鵝鴨肝的暴行視若無睹?法國食用鵝分大小兩種,小者一般重三公斤左右,肓肥至四五公斤是燒烤的良材。
大種鵝就是取肥肝的品種,可以重逾十公斤——只是一副肝臟也可達兩公斤!
歐洲吃鵝肝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羅馬帝國是始作俑者,當年羅馬人生宰肥鵝之後,把尚熱的鵝肝投入加了蜜糖的牛奶泡浸幾個小時,飽孕了脂香蜜味的鵝肝滋味特別可口云云。不少人把厚件肥鵝肝foie gras與鵝肝醬Paté de foie gras混為一談,更搞不清有各種似是而非的罐頭肝醬,甚至於肉醬。因為早期辦館行一律統稱之為「雀肉」,故易致凡糜糕狀的罐頭醬都以為是鵝肝醬的誤會,一時不察便誤把馮京作馬涼了。
消費者的產品認識今非昔比,飲食界也應與時俱進對物料加深了解,以免因無心之失而負上欺客的惡名
唯靈 飲情食趣 肥鵝肝.鵝肝醬
2011年12月29日
今年收到一份畢生最可貴的聖誕禮物——女兒的大學畢業論草稿。她放聖誕假回港忙了整個星期,終在聖誕前完成,大可鬆一口氣過了新年才返牛津。聖誕家庭樂晚餐區區親自下廚為女兒煎法國鵝肝,光顧「街坊精品酒食店」醇和買了真空包裝冷藏法國原產貨。
Foie gras肥鵝鴨肝——是強迫餵食催谷使肝臟脂肪充塞漲大——以法國產最負盛名,其實奧地利、盧森堡以至捷克、匈牙利也殊不俗,近年江湖傳聞中國也有肥鵝肝問世了。
區區每聞洋鬼子說食魚翅如何殘忍便覺可笑,這些人道主義者為何對生產肥鵝鴨肝的暴行視若無睹?法國食用鵝分大小兩種,小者一般重三公斤左右,肓肥至四五公斤是燒烤的良材。
大種鵝就是取肥肝的品種,可以重逾十公斤——只是一副肝臟也可達兩公斤!
歐洲吃鵝肝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羅馬帝國是始作俑者,當年羅馬人生宰肥鵝之後,把尚熱的鵝肝投入加了蜜糖的牛奶泡浸幾個小時,飽孕了脂香蜜味的鵝肝滋味特別可口云云。不少人把厚件肥鵝肝foie gras與鵝肝醬Paté de foie gras混為一談,更搞不清有各種似是而非的罐頭肝醬,甚至於肉醬。因為早期辦館行一律統稱之為「雀肉」,故易致凡糜糕狀的罐頭醬都以為是鵝肝醬的誤會,一時不察便誤把馮京作馬涼了。
消費者的產品認識今非昔比,飲食界也應與時俱進對物料加深了解,以免因無心之失而負上欺客的惡名
唯靈 飲情食趣 生菜包
2011年12月20日
吃「鵪鶉鬆」,「乳鴿鬆」必有生菜盞相隨上桌,近年十居其九都用西生菜,整齊明淨、口感爽脆,自有優勝之處,可是略嫌菜味淡薄不及本地玻璃生菜風味
之美。
往昔歲晚年頭南番順一帶都流行吃生菜包,以生菜包「蘿蔔炒魚鬆」,「鹹酸菜炒蜆肉」,「砂葛炒肉鬆」,「薑葱蛋炒飯」一家大小開懷大嚼吃個痛快淋漓。
「肉鬆」是從俗,正確的寫法應該是「肉茸」。近年區區在新春每以髮菜、馬蹄、蠔豉粒代傳統「發財好市」大受友好歡迎。尤其是對應酬繁多年夜飯春茗連綿不輟的大忙人而言更堪稱為「德政」。
在反季節蔬菜尚未出現之時,要待到入冬才有生菜,五十年代區區在夏日從「惠康辦館」購了美國生菜去陸羽吃鵪鶉鬆、四座為之側目。以西生菜吃生菜包不但四季長有,而且可用率高經濟效益比本地生菜更佳,因而大受重用。
講究的食家以本地生菜吃生菜包只用狹長的菜膽部分,外邊兩層大葉留作別用。菜膽部位也須裁去多餘菜葉只留脆嫩部分如匙羹之狀盛肉鬆而食。
臘味上市為「鵪鶉鬆」,「乳鴿鬆」生色不少,加進一些臘鴨鬆、膶腸鬆提味增香頓然平添無限魅力。區區試過爆透去了鴨尾臊的臘鴨尾炒鵪鬆款客,有吃過的朋友嘆道:
「此味只應天上有」!這當然是過分誇張的溢美之詞了。
許冠傑譜了一首好歌,林夕填了一闕好詞。
唯靈 飲情食趣 中環下午茶
2011年12月22日
九十年代文華酒店樓下coffee shop的海南雞飯和Triple-scoop Ice Cream是「小魔怪」的至愛,那天在Causette飲下午茶說起當年事她尚還記得新歲大年初一清早大吃蝦餃,和小學時代訂黑森林蛋糕拿去鏞記開生日會招待小朋友。
文華酒店的餐飲地方曾經多次變革,近年把餅店與coffee shop從地下搬到樓上格調品位都更上層樓。一家三口享受了一頓十分愜意的英式下午茶只花了四百元,消費才是倫敦Savoy Hotel的四分之一。
區區依稀記得文華酒店六十年代地下東隅曾有過咖啡廳好像也叫Causette,與希爾頓酒店Catstreet同為夜遊人熱門去處,後來文華為了維持格調形象不做通宵了。
六七十年代香港社會女權未張,有些五星級酒店餐飲去處竟然還有「女人禁地」。文華酒店的「千日里吧」與希爾頓酒店扒房午膳時分都不歡迎女賓。與七十年後年青朋友談起許多還是將信將疑不大相信當年香港還是這麼落後。
那天一家三口在Causette喝下午茶因有七時晚飯之約不宜吃得太多,捨Tea-Set而點選了一份Finger Sandwich和一份Scone。下午茶點的三文治樣子嬌小玲瓏與「公司三文治」的厚重大異其趣,吃起來儀態也優雅得多。
女兒欣賞Scone鬆軟而夠熱,玫瑰花醬甜度適中,Devonshire Cream也夠濃厚。女兒在學校經常自製果醬,愈做愈有興趣,要求愈來愈高,等閒大路貨都看不上眼。
唯靈 飲情食趣 三星拱照
2011年12月28日
冬節前禽流感驚魂乍起!
當局急匆匆大開殺戒之餘更宣布暫停活雞供應二十一天,不少市民惟恐「無雞過節」頗有點擔憂,拙荊早在「阿鴻小吃」訂了雞也放心不下多購備冰鮮雞以策萬全。
冬至之日,不但阿鴻靚雞無缺,她去金華買女兒至愛的蜜味叉燒之時,鄉親老蘇盛意拳拳堅要斬些燒肉雞以助節慶。
如此一來頓然成了「三星拱照」之局,帶去岳母家「做冬」連兩家外傭盡了最大努力還是吃剩不少。
往昔過節家家戶戶都「劏雞拜神」依照習慣「拜神雞」不但是未經斬切的全雞,而且還須含着一枚紅棗,一條雞腸以喻「紅運當頭」、「長長久久」。時至今日尚還有人循此舊俗,停售活雞對他們影響最大——因為冰鮮雞和急凍雞都不連內臟沒有雞腸,以之拜神便覺未能十全十美了。
除此之外即宰活雞與冰鮮雞其實分別不大,風味高下主要取決於雞種。「走地三黃雞」與「快大白雞」的鮮味與肉質差異是先天條件不同與活雞即宰和預宰冰鮮無關。以合成飼料催谷早熟的快大雞就算活宰即烹也不能改變味薄肉削的缺憾。
過節雞十居其九有餘有剩。廚餘善用已成愈來愈多人關注的環保問題。其實把吃剩的雞塊隨便以豉油、紹酒、香醋、糖爆炒翻熱便是可飯可酒的佳肴,加些薑片葱度更是色香味俱全渾無隔夜殘肴的感覺了。
唯靈 飲情食趣 生開肚公
2011年12月24日
「顧小開」從加拿大回港過冬約老友在新同樂把盞敍舊,特地攜來免稅威士忌Double Black,區區初嘗印象不錯,改變了對「約翰走路」的觀感。
東道主「太子英」姍姍來遲,卻原來去了上環採購「生開肚公」。花膠品種繁多良莠不齊,價格懸殊,除了「藥用」的「陳年白花膠公」之外,食用者以「印巴生開肚公」為貴——巴基斯坦貨又比印度勝一籌。
最新行情三頭貨每斤已要二萬五千元左右,一隻五、六両的肚公發起之後剖為兩半,每邊各開十二件,每件成本也要三百元過外了。
當中落刀剖開兩邊再橫切成件是花膠暴漲之後的新法。當年我們在新同樂吃花膠只取肚公當中最厚身部位,兩旁較為薄身者撥作「八珍」料或「拉絲」燴蛇羹、花膠鴨絲羹。八十年代這麼的一件厚身肚公取價不過五六十元一件而已。而今身價等閒十倍八倍,選料反而不若當年那麼稍嚴了。
這天吃到甚別致的五花腩肉,基本上是紅燒肉的版本,配以金笋粟米芡汁,伴炕得香脆的麵包粗條。
腩肉火候到家,甘腴酥軟,十分可口,伴香脆麵包吸汁主意不錯。個人認為倘以梅菜芯代過分「豉油西餐化」的金笋與粟米當更為可喜。
這裏有兩款區區必食的點心:蒸排骨和魚湯腐皮卷,雖收四十元過外也物有所值。
唯靈 飲情食趣 聖誕文化大餐
2011年12月14日
老朋友看了「兩個未圓的夢」蕪文,特地約敍於北京樓,先來一輪酸辣湯配葱油餅然後再點菜。區區指定獨佔一個葱油餅、酸辣湯兩盅孖上。
葱油餅個子夠大,香酥鬆脆十分精采。酸辣湯滋味可口,但失諸過分纖巧,缺少了燕趙豪放風味。兩盅一餅吃下來,胃納已經宜告滿載,面對接踵而來的片皮鴨、高郵黃金蝦、軟炸裏脊……只能目食,多年夢想終告成真。美中不足的是另一個夢想擦身而過,尚未得圓。
那晚往理大酒店旅遊學系Bistro 1979吃「聖誕文化大餐」,餐單榜上有正宗俄羅斯風味的「羅宋湯」,特別以牛肉和鴨熬取濃湯,再煮椰菜和甜菜頭、濃郁的肉味與蔬菜的清甜融會、滋味豐美,絕非一般羅宋湯所能及其萬一。
遺憾的是雖有絕妙好湯,卻欠烘得香脆的熱辣辣蒜蓉法國麵包!頓教區區要暢啖羅宋湯和蒜蓉包至飽的夢想,尚有懸而未圓之憾。
「聖誕文化大餐」菜式滙集了北歐、東歐風味,頭盤是北歐煙三文魚,繼以俄羅斯「羅宋湯」,主菜燒牛肉(英)、燒乳豬(東歐)、燒火雞(奧地利)三拼:陣容豐盛,教人一看便感染到節日的歡樂。
吾友Dr. Kivela除了灌輸專業知識給學生之外,也着重文化培育,讓他們透過飲食增進對民俗風尚的了解。
計劃之中原擬用歐洲傳統燒鵝作主菜,但找不到合適的材料,迫於改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才登上歐洲餐桌的火雞。
唯靈 飲情食趣 響螺.凍蟹.魚蛋
2011年12月15日
有朋友說,近年去潮州菜館如不吃響螺、凍花蟹不會獲得尊重。
半個世紀之前,我們吃潮州菜就是三兩友好閒時小吃也常來隻凍蟹、滾個「鹹菜螺片湯」。其時,鄰近海域水產不但豐盛品質,也亦優良,吃潮州菜的食客也以務實派為主流,很少刻意追逐巨無霸凍花蟹和手掌那麼大的螺盞。
區區尚還記得在禮頓道汕頭怡香消夜,來隻凍花蟹佐酒所費才不過十來二十塊錢而已。其時,蘇格蘭威士忌如白馬、白牌、紅牌等每瓶售價二十元出頭。五十年來酒價只漲了六七倍,海鮮價格脫幅飛颺飆升三幾十倍了,相對而言,酒徒比海鮮客有福了。
且不說響螺、龍蝦之類一向較為珍貴的海鮮,就是魚蛋粉也從疇昔三毫子一碗升至二十幾三十元,名副其實身價百倍了。
儘管價錢貴了許多,飛上枝頭變鳳凰的魚蛋風味卻是今不如昔,主要是材料難求,再也不能像往時那麼講究。
七十年代,一位老行尊已為良材難得而擔憂,他說師父教落要做出魚味足夠、彈力而又軟滑的魚蛋,必須門鱔、九棍與布力三結合,而且比例也大有講究,拿捏不準,風味便大打折扣。
當年,打魚蛋不消說自是手打而非機製,時至今日雖然還有以「手打魚蛋」為號召,正如《聊齋誌異》所云「姑妄言之姑聽之」可也。就算真是手打古法,叵耐良材難覓,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了
唯靈 飲情食趣 真材實料細工夫
2011年12月10日
「親疏有別」,「生熟不同」。「生熟」非指食物生熟,而是「生疏」與「熟絡」之分。
遊宴之樂並非止於為食而已,環境、氛圍、服務都大有影響,同一食肆不同樓層各有熟客擁躉,其道理也端在於此。
最近,吃到久違滋味的好蛇羹,湯味真醇、刀章齊整而無過分做作,十分可喜。
愚意以為蛇羹不必一定要花膠、鮑魚、果狸珍貴材料紛投,但得「真材實料肯下工夫」便是佳作了。
得此佳味享受,乃拜招宴東道主面子之賜,司廚分外留神,出品水準也自不同了。吃蛇羹不由想起有「金王」之稱的胡漢輝,六七十年代每屆冬令便在「順聯」設蛇宴,不少文化界朋友對那踏踏實實蛇羹的評價尤在刀章更纖巧、用料更講究的「博愛堂太史蛇羹」之上。
說起蛇羹不期而然想到「崩牙成」,這個「私房菜泰斗」以對生客例必預警「好貴嘅噃」而成佳話。海味行流傳「崩牙成蛇羹」以喻「好貴」的歇後語,開盤之時買手一聽價錢會說:「嘩」,「崩牙成蛇羮噃!」
賣方笑道:「你知就好。靚嘢點會平。」
李成以「崩牙成」揚名立萬,從崩牙做到變了「冇牙成」,享譽逾半個世紀,雖然老當益壯,但近年已只應酬熟客,交情不夠者多予婉卻。畢竟年事已高,不若壯歲那麼能任辛勞了。
據老友說,近今其子承其衣缽,弄幾味「首本戲」也亦頗有可觀。
唯靈 飲情食趣 茅根竹蔗水
2011年12月9日
同代人總難忘孩提時代的惡夢:飲苦茶(包括因病而喝中藥苦茶和無端端為了清熱氣而飲的「涼茶」在內)。對小孩子而言,「王老吉」是個可怕的名字。不過,有些涼茶舖除了苦茶之外,還有甜茶諸如金銀花茶、菊花茶之類,更有獨沽一味專賣茅根竹蔗水的。
直至五十年代,這些專門店都是獨沽一味專注於茅根竹蔗水,後來才增加鮮榨蔗汁,再而發展到有冷有熱任君選擇。
茅根竹蔗清涼散熱,煲成茶水清甜可口。一般以為甜味來自竹蔗,卻不知原來茅根也帶甜味,古時還是以之製作「洗心糖」的材料。
據《幽燕記異》載:「茅地經冬,燒其莖,至春,取土中餘根,白如花玉者,搗汁煎之,至甘,可為洗心糖。」糖名洗心,並非吃了之後壞蛋從此洗心革面做好人之意,而是認為茅根有去心火清熱之功,其後便發展為與竹蔗作配,煲水作保健飲品。
年紀稍長對涼茶逐漸沒有那麼拒斥,但也不會無端去飲涼茶,始終覺得那苦味殊不好受,但到有些熱氣徵狀的時候,一口氣喝光一杯也還未足,還要encore,不但不嫌其苦,反而體會到有苦後回甘的滋味。
而今涼茶舖的飲品五花八門,但茅根竹蔗水專門店卻買少見少;這種曾與「廿四味苦茶」分庭抗禮的甜涼茶,看來有逐漸淡出之勢了。飲慣蔗汁的九十後一代喝過「茅根竹蔗水」的,想已不多了。
Monday, 24 September 2012
2011年11月24日
唯靈 飲情食趣
情牽憶江南
「憶江南之夜」分享聖芳濟幾代師生暢敍舊情樂趣之餘,更聽了不少「有教無類」、「情理兼顧」的感人故事。
這個聚會的主題是「黃瑞林情牽聖芳濟」,乃大家對這位捐獻百萬元獎學金給母校的校友表示一點心意。
憶江南從「蘇豪中」搬到鯉景灣「蘇豪東」,不少熟客仍緊緊追隨,箇中關鍵端在有情牽一線的維繫。這晚酒肴豐盛,菜譜南北風味交融,亮點是招牌菜玫瑰薰雞,逾百人包場的場合一口氣要十餘隻,斬切裝盤登筵尚保持煙薰幽香不失,殊非易事。拜健康食風之賜,而今不少衞生食家吃雞不食皮,倒教「不怕死」的老饕如區區者有機會多吃幾件香滑雞皮,平添不少口福。
個人對動物性脂肪的態度是:不宜吃得頻密,偶一為之稍為放縱倒也不妨。抱持如此宗旨多年,膽固醇與血脂都維持在健康水平。
意外之喜是吃到嶺南風味的煲鯽魚粥與海帶綠豆沙,意想不到江南風味館子比粵菜酒家還更合乎法度。其實煲粥與煲紅豆沙、綠豆沙的關鍵端在控好火候,正如蘇東坡煮豬肉秘要所云「火候足時它自美」。
不過「火工菜」畢竟是知易行難,鮑參翅肚風味高下除了材料本身的先天性條件之外,主要是取決於火候到不到。爽口彈牙的魚翅,和如嗜豆腐的鮑魚都是由於火候失誤。
鮑參翅肚因經濟效益高,食肆廚師肯落足功夫,煲粥煲綠豆沙便少注意了。
2011年11月22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臘東坡肉,炆豬尾尖
吾友「肥豬強」盛意拳拳惠贈自曬「東坡肉」和「月灰頭臘腸」。
「食到老學到老」,一塊豬腩原來也有許多講究:有「三花」、「五花」、「七花」之分。「東坡肉」是指「三花腩肉」,肥多瘦少,臘製之後特別甘腴。
一般臘腸的肥瘦肉比例是「三七之比」——百分之三十肥肉、百分之七十瘦肉。「月灰頭臘腸」則是用百分之十五肥肉和百分之八十五月灰頭瘦肉製成,如此比例雖比大路貨瘦得多卻無「衞生腸」偏硬的缺點。「月灰頭」指豬的肩胛肉,是製叉燒的材料,瘦中帶些脂肪,肉質比較軟滑,故製成臘腸口感鬆嫩彈牙,與普通赤肉大異其趣。
拿去找「阿一真徒」以臘腸和臘肉先煲了飯,取出臘肉切片炒芥蘭。「三花肉」脂肪比例高看來不及「五花」、「七花」順眼,但那些肥肉乃屬硬脂,口感甘美而不覺肥膩。咬一口,扒啖飯一同慢慢嘴嚼,脂香飯味交融,自得難以言傳的妙合天成非凡食趣。
更妙的是這天竟然吃到起碼暌違了三十年的「花生炆豬尾」,段段都是手指那麼粗的尾尖部位,那腍中帶爽的豬皮和脆嫩的細骨入透南乳味,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花生炆豬尾」或煲豬尾是往昔家常粗菜,多是原條大尾不會只取尾尖那麼講究。這天食星拱照好夤緣,吃到這個粗菜細做的炆豬尾尖,也可算是一段口福奇緣。
2011年11月17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皮蛋.鹹蛋
鴨蛋風味一般而言不及雞蛋,可是加工為皮蛋和鹹蛋之後,便脫胎換骨別有一番風味。不過皮蛋與鹹蛋良莠不齊,品質懸殊,風味迥異。
幾十年前,吃皮蛋以安徽蕪湖所產「松花蛋」為貴,鹹蛋則以江蘇高郵最負盛名。
皮蛋蛋白有朵朵花紋故又名「松花蛋」,又以橙紅暗綠紛呈顏色絢麗也稱「彩蛋」。洋鬼子少見多怪竟把它列入「噁心食物」,徒自暴無知而自大之醜。不過,近年有松花紋的彩蛋已少見,能得溏心佳品已屬難能可貴了。
買皮蛋要揀溏心者,有個值得注意的竅門。左手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拈起皮蛋,右手用拇指扣中指往皮蛋彈三兩下,如覺得有震盪感的話便是溏心蛋,如若全無反應者當屬實心無疑。
上佳皮蛋剖開來色彩豐富,層次分明,蛋白半透明,蛋黃凝而不固,聚而不流,入口清爽略帶些微鹹辛之味,而非鹼味太重的苛澀。一般大路貨皮蛋鹼味多較重,故許多人愛配酸薑而食中和一下澀味,不少食肆也以皮蛋酸薑作為餐前小食的熱門之選。
江蘇高郵鹹蛋馳譽數百年,清代美食家袁子才也大為稱道。高郵鹹蛋不但有「鬆、沙、油、細、嫩」的優點,而且往往有雙黃甚至三黃的珍品。近年市面鹹蛋蛋黃鮮紅、質地鬆化起沙、脂油流溢、蛋白細嫩適口者幾乎完全絕迹。區區有一位極講究的朋友,花盡心思研究烹鹹蛋之道,成品水準大有可觀,總以限於先天條件難及昔時的佳味。
2011年11月12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迷失的口福
雜誌訪問區區最魂牽夢縈的懷舊美食是什麼東西?
區區不假思索便有答案:滾水淥鮮蚶與魚露辣椒生醃癩尿蝦。
「滾水淥鮮蚶」,要把鮮蚶先以清水養幾小時,徹底洗刷得雪白,抓一大把放在大湯碗裏,注下滾沸水大半碗,活生生的鮮蚶受熱即微微爆口,當下取出剝開吃,連血水的半生蚶肉爽滑鮮惹,不必任何調味品,天然高味任何介貝無與倫比。
最遺憾的是如此美食從衞生角度看來乃屬高危一族,鮮蚶長於近岸淺海易滋細菌及受其他污染,半生半熟而食,易致肝炎及其他傳染病。區區雖是嘴饞也不敢明知故犯,非但不嘗「滾水生淥鮮蚶」高味久矣,連南洋名食「叻沙」也因不敢碰半生熟鮮蚶而少吃了。
六七十年代上海小吃店的「蚶子」是酒徒的熱門之選,剝去一邊殼加了薑末及調味,吃來更為方便,但我們認為不及一把一把分次淥,自剝而食那麼別有一番妙趣。
癩尿蝦又名富貴蝦和彈蝦,是手指般大小的小型瑟琶蝦,潮州人愛以蒜蓉辣椒魚露醃三兩天作為佐糜(潮洲粥)的「雜鹹」。
七十年代,我們常把生猛鮮活癩尿蝦剝了殼,先用拔蘭地酒洗一遍,然後加蒜蓉辣椒魚露拌勻醃漬約半小時便吃,蝦肉爽滑彈牙,加以香辣鹹鮮惹味,以之佐「威梳」更是絕配。
近今生猛鮮活癩尿蝦難求,如此口福也便空餘追憶了。
2011年11月10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一味夠鹹
圍內大食會「清水蟹東莞風味宴」反應出乎意料熱烈,由於材料所限,十席滿額之後遲報名者便有向隅之嘆了。
東莞風味鄉土氣息濃厚,以都市人口味而論,略嫌粗獷,但勝在有新鮮感。在「三少」健康食風大行其道之下,多數人都認為東莞菜的特點乃是偏鹹,其實味道較重是鄉土菜的本色,因為菜肴的主要功能是供送飯而非佐酒,農業社會飲食習慣是「大啖飯,細箸餸」,故餸菜以重味是尚。
對年青一代而言,「臘鴨下扒煮蘿蔔」是充滿新奇創意的特色菜。甜美的蘿蔔飽浥了臘鴨頭的鹹香,滋味非常雋美,一鍋用了兩斤蘿蔔也迅即一掃而空,反而鴨下扒卻剩了不少——主要原因是太鹹也嫌帶硬。下回再點這個菜,當囑咐先出水拔鹹,然後炆至酥軟才加蘿蔔煮至入味,最後才加青蒜添色增香。
家常風味不必費神去張羅那麼多鴨下扒。一個連頸的臘鴨頭斬件煮蘿蔔,其湯汁也便是風味不凡的佐酒下飯俱宜好菜。
走過燒臘舖常見臘鴨頭與臘鴨尾擺賣多時也無人問津。鴨尾臊氣濃非人人所能接受,但對此有偏嗜者卻認為是天下無雙之美味。區區把切去尾臊的臘鴨尾剁碎混和豬肉蓉、冬菇粒、筍粒炒作「假鵪??鬆」吃「生菜包」,以假亂真,別有一番風味。
最為人熟知的東莞食物,是短度而粗壯的「東莞臘腸」和體形豐滿的臘鴨,較少人知者東莞原來也是「荷葉飯」的發祥地。
2011年10月29日
唯靈 飲情食趣
新奇「老土」菜單
朋友們擬作一晚兩日珠三角之遊,品嘗地道鄉土風味。第一頓去番禺「高家莊」午膳,晚宴順德「順峰山莊」,回程在東莞食晏。
「高家莊」與「順峰」都是熟悉的地方,有什麼好吃的瞭如指掌。東莞卻較為陌生,便向「阿一真徒」請教,取得一張「東莞風味宴」的菜單,許多菜式都非常「新奇」——起碼在個人觀感而言乃是如此,東莞老鄉會笑區區少見多怪。
菜凡九道:一、青欖炖肉汁湯;二、東莞焗蟹餅;三、薄荷炒麻蝦;四、蘭豆蓮藕炒臘腸臘肉;五、煎隔夜雜魚(剝皮魚、擠魚);六、蘿蔔煮臘鴨下巴;七、荔枝柴燒鵝;八、燒鵝汁厚街湯瀨粉;九、薑片泉水煲淋白菜。
這張菜單泥土氣息十足,所列的都是老老土土樸實無華的鄉下菜,在城市人眼中便頓覺十分新鮮了。
區區從這份菜單獲得靈感,為「牧牛湖清水蟹宴」擬出一新口味的菜單:「牧牛湖清水蟹王」、「青欖肉汁炖魚肚」、「鮮薄荷爆炒麻蝦」、「蘿蔔煮臘鴨下巴」、「梅子頂豉甑鵝姑」、「東莞臘味瓦罉飯」、「泉水薑煮淋白菜」、「擂沙湯圓與薑茶」。
特別關照煮白菜用礦泉水,連皮肉薑、海鹽之外,不可添加任何雜味。此時此地流行焯菜、上湯或魚湯浸菜,十居其九都吃不到菜的真味。先行「炟」熟固然是罪魁禍首,就算非用熟料,菜味也為湯味所奪,反不如家常油鹽薑片煮白菜那麼清純可口。
2011年10月28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陸羽懷舊小酌
三五知己小酌,點幾道適口小菜逐個上鑊氣十足,風味之美非筵開十幾二十席的大宴可比。
永吉街時代陸羽的熟客吃小菜卜夜而不卜晝,乃因廚房運作日夜有別。午市用四樓大廚房,晚市用地下小廚房,菜肴起鑊之後第一時間便傳送到桌上,不必如午市要靠雜工走樓梯傳菜,風味便有天淵之別。
茶友突然興致勃勃要想一試當年舊菜,區區隨手寫了一張菜單:一、「杏汁炖白肺」;二、「蜜炙火腿伴桂魚卷」;三、「珊瑚百花瓤魚肚」;四、「乾煎大蝦碌」;五、「脆皮糯米雞」;六、「煎粉果連湯」;七、「蟹肉片兒麵」;八、「山楂奶皮卷」;九、「杏汁鮮奶盞」。
五六十年代中環食家盛道「永吉街黑白雙湯」之美。「黑湯」指萬發的「大生地煲豬踭」;「白湯」指陸羽的「杏汁白肺湯」。
「蜜炙火腿」久已採用金華火腿,但行內仍多習用「燒雲腿」舊稱,而且少有得其善法,故除了在陸羽之類的老店,區區很少點這個菜。
懷舊色彩最濃厚是「單尾」,煎粉果近年多已名不副實,以炸代煎,風味迥殊。
「山楂奶皮卷」更難期望有入口消溶脂香滿頰的真奶皮,但得有「奶味拉皮」也亦慰情聊勝於無了。個人以為小酌之所以勝大宴主要是菜式精簡,小吃多滋味。佳肴盛設美食紛陳的華筵豪宴,吃到半途多數人已感吃不消了。
近年冒起炫耀鋪張的宴飲文化歪風,要為有識之士所不取。
2011年10月27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上環搵食想當年
朋友約去上環喜悅午膳,抵埗方知招牌改了「金鑽海鮮皇宮」,人事依舊,不過重新塑造形象,裝潢比前更為輝煌。金鑽之名教人想起在原址雄據一方的鑽石酒家。
上環這個角落,六七十年代名店林立,除了名重一時的大同之外,還有陸海通、金石、國民、新國民、鑽石、春源……百花齊放,各領風騷。當年區區最喜歡光顧國民、陸海通和春源,國民的「上湯焗龍蝦」、「煎封黃腳(魚立)」;陸海通的「芋頭雞煲」、「台山蟹缽」;春源的「掛爐鴨三味」——片皮、炒絲、鴨架湯今仍難忘。
國民與春源當年一冬總劏幾條花錦鱔王,一早便「標長紅」招徠,由預訂鱔王頭貴客擇日開刀。提起花錦鱔王,近年來途複雜,珠江、西江貨源甚疏。周前老友曾傳訊覓得珠江正貨安排運港,可是引領而望,執筆之時尚未有下文。
近年水產養殖發達,市場滿目滔滔都是人工養殖貨色,真正野生品種十分珍稀。近年吃鱔王偶有頗為可取的,也總覺無復當年風味,見同席者吃得津津有味,更不敢多言,以免敗了人家興緻。
日前報載有人在船灣淡水湖夜盜三十幾斤重大鱅魚,教區區想起多年前朋友在水塘捕得十幾斤大坑鰻的往事。據說當年新界多處都有這種鱔王近親蹤迹,在城市化急劇發展之下生態大變,許多動植物也在不知不覺間消失了。與年輕朋友談起少年時在大埔林村河翻起石頭可以捉到幾吋長的大蝦的往事,從他們將信將疑的神情,可以測知他們把這些野趣生活當天方夜譚故事一例看了。
淺談海鮮選擇竅門
2012年8月13日
劉晉 食家講場
香港位處南中國海域,東面有汕頭、汕尾海域,西面有珠三角鹹淡水域,南面有南沙水域,加上每日從世界各地運到的海鮮,論物種之多、新鮮程度和價格都不輸給世上任何一個城市。香港人亦喜歡吃海鮮,以海鮮為主打的食肆遍布全港。海鮮品種繁多,大眾對海鮮的認知有限,即使饕客有心求知,也苦無門路可循,只能信任魚販或食肆的安排,然而海鮮往往是一頓飯局中最昂貴的菜式,遇上無良販商,只能任人宰割,吃出一肚子氣。海鮮選購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專業,近年筆者向多位買手和魚販求教,但在選購貨色的問題上未能得到一致的答案。而且海鮮市場變化多端,不可能歸納出一套萬無一失的秘方,要避免成為「羊牯」,食客首先要認清幾個要訣。
切勿緣木求魚
食客應有清晰目標︰按時令和地點調整菜單。海洋生物受大自然規律影響,每樣物種都有時令,盛夏宜吃蝦蟹、秋冬魚類品種較多且較肥美,以「不時不食」的方針尋覓海鮮不會有錯。漁民習慣把漁獲賣到最近的市場,加上不同地區的人口分布,因此香港各地的魚市場售賣的貨色也會不同,深水埗、黃大仙一帶的街市較平民化,高價海鮮不多;新界西臨近珠江口,三聖灣一帶有較多鹹淡水交界的海鮮。細心觀察並比較各區街市的貨色,多點向魚販收集情報,他們自己是擁有漁船還是從批發商入貨?(自家船隊代表魚種選擇較多,會有驚喜貨式!)近來有什麼時令海產?市場資訊是選購成敗的關鍵。
養魚出沒注意
近年科技進步,過往不能養殖的高價魚已經被成功人工繁殖,三刀、紅瓜子斑、方脷都有養魚,養魚和野生魚不易分辨,魚販一般把前者當後者售賣。最近一位老行尊告知筆者辨別飼養方脷的方法,就是把魚反轉,肚有黑紋而尾部平整者多是養魚,野生方脷魚肚雪白而尾部呈尖形。大部分魚類以野生者為上,養殖者次之,唯一例外是章紅,刺身講求魚肉肥美,養殖章紅的味道和油份都比野生者優勝。
謊言充斥海鮮業
海鮮屬高消費品,而且以現金交易,行內有不少「古惑」招數欺騙消費者,以鮮鮑為例,除少有的「東沙鮑」外,市面上流行的大連鮑全是飼養的。而鮑魚的體形隨海水鹹淡度增減,故有奸商故意用清水把養鮑魚的海水稀釋,一斤十頭的鮑魚發漲成一斤八頭,不知情買家蒸熟鮑魚後方發現鮑魚「縮水」。以上例子多不勝數,這類情怳不受任何法律規管,業界亦不自律,故消費者只能互相交換資訊,幫襯聲譽較好的魚販。
覓食澳門有感 慨嘆香港食肆悲歌
2012年4月16日
劉晉 食家講場
覓食澳門有感 慨嘆香港食肆悲歌
近年澳門開了多家新酒店和賭場,漸漸失去昔日歐陸小城的氣氛,直至為了拍攝now TV飲食節目《煮角》內的「小煮角」比賽環節,筆者再次踏足闊別了三年的澳門。
拍攝飲食節目的工作人員經長時間薰陶下都變得饞嘴,有位熟悉澳門的同事推介位於黑沙環斜路的新益。這家店剛剛搬進新舖位,空間闊落整潔。這裏做的都是本土小炒,老闆自稱為「肥仔俠」,大概是紅褲子出身的那種實幹又帶點表演欲的老闆,菜式的名稱都很「無厘頭」,如「煮酒論英雄」是辣酒煮花螺和花甲、「新益與你齊撈起」是薑葱花生拌魚皮。這裏的菜都有性格,每道菜背後都有點秘密似的,當中的魚皮甚為彈牙,究竟怎樣處理才有這效果?招牌咖喱大包的咖喱汁用了什麼香料?這一切秘密不必考究,尤其是兩杯啤酒落肚,只管吃個痛快。
黃昏美景伴吃
每次來澳門都要吃土生葡菜,或稱澳門菜,這次到西環海邊民國大馬路的美心亨利餐廳,我們選了一張在店外的枱,一邊望着黃昏時分的觀光塔和西灣大橋,一邊飲香檳吃葡國香腸。先來一道薯蓉菠菜湯,吃這道家常菜式時要記得下橄欖油﹔吃葡菜不能錯過燒沙甸魚,美心亭利的沙甸魚特別肥大飽滿,老闆說供應商是他認識了三十年的朋友,給他的都是特選貨色。非洲雞炆得入味,卻仍然鮮嫩﹔咖喱蟹很惹味,咖喱汁用了乾咖喱粉加濕咖喱,下鮮薑蓉和洋葱炒製。吃這家店的菜能感受到廚師用心烹調,三十六年的小店一直維持三十多個座位,出品一定比其他大路貨色好吃。
香港食肆難做
近來領匯以旗下物業的老食肆作招徠,領匯瘋狂加租逼走街坊小店,轉過頭來以集體回憶溫情牌來粉飾招牌,偽善得可怕。今天在香港很難找到令人滿意的粥麵,多少與昂貴租金有關,相反澳門人生活較悠閒,租金壓力較小,做出來的食物更滋味。議事亭廣場側的營地街市三樓有熟食中心,當中梓記牛雜和超記老炆最出色。梓記牛雜用上十多個不同部位,味道豐富。超記老炆只賣三種東西,包括枝竹羊肉、炆骨和雙冬紅燒乳豬,每天十二時老闆搬來三桶炆好的菜,兩點鐘賣完就坐在熟食中心和街坊喝酒閒聊。兩家店的出品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如炆製菜式往往以香料或醬料作調味,很容易嘗到八角或柱侯醬的味道;這兩家店的調味卻非常複雜,令人印象深刻。
舒國治在《窮中談吃》提到︰「若有一個年輕人,不想再忍受上班,決心每天烘三百個葱花麵包,下午三點出爐,六點便全數賣完。再如主婦每日中午將精心調製的五十個便當拿到公園賣,半小時賣完回家,這皆是我所謂『理想的行業』,更別說對社會之貢獻了。」
如此理念,在澳門做得到,但在香港做不到。
Tuesday, 10 July 2012
劉健威 此時此刻 牡丹蝦時節
2012年5月23日
這一陣子溫哥華的天氣真是好,陽光普照,甘比街那幾株老櫻樹枝頭剩下幾朵殘敗的櫻花,但許多人家的前園正開着大簇大簇的杜鵑,有大紅的,有粉紅的,花朵非常大,叫人矚目。
早一天晚上在一家叫Cafe Regalade的小館吃了頓法國菜,我叫了洋葱湯和慢煮七小時的紅酒羊肉;菜做得平實地道,但不是我那杯茶──調味太濃鬱了,掩蓋了主材料的味道,對我來說,是喧賓奪主。但這是飲食口味問題;對喜愛這種烹調風格的人來說,這該是家不錯的餐館,常訂滿位。
這天決定和家人在家裏弄一頓海鮮餐,感覺比外食更平實。
原本打算到一家賣海鮮的專門店買海鮮就是了,但不知是不是潛意識使然,還是到唐人街補買一些東西。
是依依不捨,還是憑弔?Chinatown is dying,不是說笑的,這天是星期天,街上冷清清,只有三兩個上了年紀的人在店子間行走,完全見不到年輕人;跟二十年前熱鬧的景象沒法比,跟今天周日的紐約唐人街也沒法比。年輕華人都住Richmond,唐餐館、買中國食物的去處又多,都不到唐人街來。唐人街敗落了,待老華僑都過去,很難想像這裏會變成怎樣。唐人街是溫哥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萬物有興衰,天意難逆。
這不是飲食的好季節──皇帝蟹剛過造,買不到象拔蚌;買了兩隻龍蝦,但肉削而味不鮮;這裏好吃的魚根本不多,黑鱈魚(Black Cod)算是比較好,但畢竟是養殖的(野生的多出口,非時時有),味道稍薄。但最精采是牡丹蝦,此時正當造,質好而量多,每磅活蝦只賣十三元。在海鮮店已忍不住活剝一隻來吃,肉爽味鮮,美味得很。
這一陣子溫哥華的天氣真是好,陽光普照,甘比街那幾株老櫻樹枝頭剩下幾朵殘敗的櫻花,但許多人家的前園正開着大簇大簇的杜鵑,有大紅的,有粉紅的,花朵非常大,叫人矚目。
早一天晚上在一家叫Cafe Regalade的小館吃了頓法國菜,我叫了洋葱湯和慢煮七小時的紅酒羊肉;菜做得平實地道,但不是我那杯茶──調味太濃鬱了,掩蓋了主材料的味道,對我來說,是喧賓奪主。但這是飲食口味問題;對喜愛這種烹調風格的人來說,這該是家不錯的餐館,常訂滿位。
這天決定和家人在家裏弄一頓海鮮餐,感覺比外食更平實。
原本打算到一家賣海鮮的專門店買海鮮就是了,但不知是不是潛意識使然,還是到唐人街補買一些東西。
是依依不捨,還是憑弔?Chinatown is dying,不是說笑的,這天是星期天,街上冷清清,只有三兩個上了年紀的人在店子間行走,完全見不到年輕人;跟二十年前熱鬧的景象沒法比,跟今天周日的紐約唐人街也沒法比。年輕華人都住Richmond,唐餐館、買中國食物的去處又多,都不到唐人街來。唐人街敗落了,待老華僑都過去,很難想像這裏會變成怎樣。唐人街是溫哥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萬物有興衰,天意難逆。
這不是飲食的好季節──皇帝蟹剛過造,買不到象拔蚌;買了兩隻龍蝦,但肉削而味不鮮;這裏好吃的魚根本不多,黑鱈魚(Black Cod)算是比較好,但畢竟是養殖的(野生的多出口,非時時有),味道稍薄。但最精采是牡丹蝦,此時正當造,質好而量多,每磅活蝦只賣十三元。在海鮮店已忍不住活剝一隻來吃,肉爽味鮮,美味得很。
青背籠大蝦
2012年6月21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各位看標題幸勿以為是「手民之誤」,事實是區區一直擺烏龍把「青背籠」寫錯為「青背龍」!
飲食行一向把大蝦雅稱為「龍」,故很自然便把青背大蝦寫作「青背龍」。
最近偶然看到老友「漁客」三十年前寫的一篇文章才知這蝦中雋品的正確寫法應該是「青背籠」。
據解釋寶安一帶俗語稱「米」為「籠」,蝦膏(蝦卵)也稱為「米」,故把起膏而背呈青綠色的大蝦喚作「青背籠」也便十分順理成章。
「青背籠」之美在膏,蝦肉較硬,煎炸之時須控制好火候稍為過火風味便大打折扣。
提到「青背籠」不由想起上環合記的「蝦皇粥」,所謂「蝦皇」就是起膏的「青背籠」,把蝦肉剖開切段滾粥,件件如飛舞蝴蝶,嫣紅的蝦膏狀若流霞艷麗無比,至於那香滑鮮美的滋味更非言語所能形容,可憾的是如此高味自七十年代合記歇業之後便成絕響了。
漁客這篇在「七家食德」專欄發表的文章區區一直錯過了,最近拜讀才茅塞頓開以後不會再擺烏龍把「青背籠」誤寫作「青背龍」。
八十年代初七個飲食男女在《成報》合寫「七家食德」專欄有簡而清、陳非、過來人、梁多玲(玳(王寧))、封于陽、漁客和區區輪次每周各寫一篇,歲月如流轉瞬三十年過去了,七家之中四位先後離世,時至今日只餘老封、漁客與區區三人而已。
唯靈 飲情食趣
各位看標題幸勿以為是「手民之誤」,事實是區區一直擺烏龍把「青背籠」寫錯為「青背龍」!
飲食行一向把大蝦雅稱為「龍」,故很自然便把青背大蝦寫作「青背龍」。
最近偶然看到老友「漁客」三十年前寫的一篇文章才知這蝦中雋品的正確寫法應該是「青背籠」。
據解釋寶安一帶俗語稱「米」為「籠」,蝦膏(蝦卵)也稱為「米」,故把起膏而背呈青綠色的大蝦喚作「青背籠」也便十分順理成章。
「青背籠」之美在膏,蝦肉較硬,煎炸之時須控制好火候稍為過火風味便大打折扣。
提到「青背籠」不由想起上環合記的「蝦皇粥」,所謂「蝦皇」就是起膏的「青背籠」,把蝦肉剖開切段滾粥,件件如飛舞蝴蝶,嫣紅的蝦膏狀若流霞艷麗無比,至於那香滑鮮美的滋味更非言語所能形容,可憾的是如此高味自七十年代合記歇業之後便成絕響了。
漁客這篇在「七家食德」專欄發表的文章區區一直錯過了,最近拜讀才茅塞頓開以後不會再擺烏龍把「青背籠」誤寫作「青背龍」。
八十年代初七個飲食男女在《成報》合寫「七家食德」專欄有簡而清、陳非、過來人、梁多玲(玳(王寧))、封于陽、漁客和區區輪次每周各寫一篇,歲月如流轉瞬三十年過去了,七家之中四位先後離世,時至今日只餘老封、漁客與區區三人而已。
Friday, 29 June 2012
2011年9月30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白雲豬手.瓜皮蝦
嶺南夏日天氣酷熱,可是傳統粵菜卻少冷盤。可能是未有冷藏設備時代高達三十度室溫容易滋生細菌,故老一輩都少吃生冷菜肴,在區區印象之中,羊城風味的冷盤雙秀「白雲豬手」與「瓜皮蝦」風味卻殊不俗,冷凍到適口的低溫更是清爽宜人的消暑佳饌。「白雲豬手」是甜酸豬手,廣州古老相傳昔時白雲山寺院小和尚偷煮豬手,險被長老撞破,忙中棄於山溪。後來被樵夫拾得,加鹽糖白醋醃了,皮爽肉滑美味無窮,自此廣為流行成為羊城風味名菜。據老廣州說,「白雲豬手」必須以白雲山九龍泉山水浸漂者始佳。坊間用河水、井水,自來水者風味遠遜。
此說未始毫無道理,山泉清冽寒涼且帶礦物質,長流水漂洗去膩更非一般食肆所能具備。
一碟賣相清清簡簡的「白雲豬手」製作過程卻不簡單,以煮豬手為例固然要求火候恰到好處,而且必須中途換水兩次去清「豬氣」味道才得醇美。講究的還會加些「五柳料」上碟添幾分顏色,避免白兮兮如寡婦臉孔那麼寒素。
「白雲豬手」而今在香港已經非常冷門,飲食業朋友說曾經推出反應亦不佳,時地不同食風各異,「白雲豬手」難得有以上海「醉豬手」代之。以酒徒口味而言魅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瓜皮蝦」是青瓜,海蜇皮,蝦米的簡稱。酸青瓜片,發透蜇皮和金鈎蝦米涼拌,爽口醒胃,冶味,是夏日佐酒小菜的雋品,也有人以西瓜皮白肉代青瓜口感更為爽脆,嚼來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唯靈 飲情食趣
白雲豬手.瓜皮蝦
嶺南夏日天氣酷熱,可是傳統粵菜卻少冷盤。可能是未有冷藏設備時代高達三十度室溫容易滋生細菌,故老一輩都少吃生冷菜肴,在區區印象之中,羊城風味的冷盤雙秀「白雲豬手」與「瓜皮蝦」風味卻殊不俗,冷凍到適口的低溫更是清爽宜人的消暑佳饌。「白雲豬手」是甜酸豬手,廣州古老相傳昔時白雲山寺院小和尚偷煮豬手,險被長老撞破,忙中棄於山溪。後來被樵夫拾得,加鹽糖白醋醃了,皮爽肉滑美味無窮,自此廣為流行成為羊城風味名菜。據老廣州說,「白雲豬手」必須以白雲山九龍泉山水浸漂者始佳。坊間用河水、井水,自來水者風味遠遜。
此說未始毫無道理,山泉清冽寒涼且帶礦物質,長流水漂洗去膩更非一般食肆所能具備。
一碟賣相清清簡簡的「白雲豬手」製作過程卻不簡單,以煮豬手為例固然要求火候恰到好處,而且必須中途換水兩次去清「豬氣」味道才得醇美。講究的還會加些「五柳料」上碟添幾分顏色,避免白兮兮如寡婦臉孔那麼寒素。
「白雲豬手」而今在香港已經非常冷門,飲食業朋友說曾經推出反應亦不佳,時地不同食風各異,「白雲豬手」難得有以上海「醉豬手」代之。以酒徒口味而言魅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瓜皮蝦」是青瓜,海蜇皮,蝦米的簡稱。酸青瓜片,發透蜇皮和金鈎蝦米涼拌,爽口醒胃,冶味,是夏日佐酒小菜的雋品,也有人以西瓜皮白肉代青瓜口感更為爽脆,嚼來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2011年10月7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在「家」吃得好
英國飲食業朋友歷來都普遍認為唐餐館如要「升呢」,必須衝出唐人街。Stanley不信邪偏要在爵祿街開了家「潮」氣十足的高檔「梅花邨」,由午市直至午夜供應精緻小菜點心,開倫敦「飲夜茶」風氣之先河。
今年初機緣巧合在South Kensington地鐵站口覓得「黃金舖位」,又開了家「精品潮店」命名為JIA.「家」。正是「室雅何須大」,在太太Iris策劃之下兩層十餘桌留出足夠空間,讓座上客增添一點舒展開揚的享受,明快簡潔的裝潢更教人at home的感覺油然而生。
不落俗套的精美點心和巧手小菜吸引了區內名校的家長,迅即成為太太團聚腳之地——其中還不乏往倫敦探寄宿子女的香港媽媽。
最深得我心的點心自非「羊肉鍋貼」莫屬,但最具巧思的是「龍鬚鱈魚卷」,香脆的龍鬚酥皮澆上新鮮杧果打成的果汁不但更美味,那滋潤的感覺尤其十分美妙。點心師父林遠景果然是個肯動腦筋創新求變的好手。
三十幾英鎊的「焗龍蝦麵」份量很大,非三四人難以消受,女兒認為水準還在倫敦「富臨」之上。
區區對介貝敏感面對美食無福消受,可幸有個「二合一」川味佳品「魚香茄子豆腐」。「魚香茄子」與「麻婆豆腐」是最普及的川菜,意想不到兩個傳統的風味小菜結合起來可以產生如此奇妙的「化學作用」帶來口味一新的食趣。
2011年9月5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原創墜火粥
香港一般粥檔把放些皮蛋、鹹瘦肉的有味粥叫作「墜火粥」,吃過廣州原創墜火粥的老人家都嗤之以鼻,因為完全是兩碼子事,連邊也沒有沾上。
廣州墜火粥以馥園為正宗,材料豐富除了皮蛋、鹹瘦肉之外還有豬肚、蠔豉。粥身綿滑味道醇厚,粥料酥軟而不糜爛,要達到如此境界其中自有竅妙並非一股腦兒盡把材料放入粥中熬煮那麼簡單。
要保存瘦肉與豬肚的鮮味不能過火,煮至酥軟便取出下適量鹽醃製入味,原湯加肉骨煲粥,最後才加皮蛋與蠔豉增香添味,時間一長香氣散失風味便大打折扣。
如此這般炮製的墜火粥才能確保香味不會散失達到粥與料俱鮮美可口的境界。只賣十餘元一碗的「墜火粥」又怎能奢望能夠這麼講究?
飯局中偶然提起惹得一眾饞友食指大動倡議來個墜火粥之局,佐以煎春餅、油鹽韭黃銀芽炒河粉,清清簡簡,開懷吃個痛快。
粥麵是嶺南小吃雙秀,從「下里巴人」到「陽春白雪」有許多等級,精粗懸殊不可同日而語。可嘆的是這些年來雖然物質愈來愈豐盛,社會經濟愈來愈繁榮,但粥麵水準卻每下愈況,粗劣者多精品難覓。
偶然想吃一頓較為像樣的往往要費些大勁,套許多交情,甚至強老朋友之所難方能得償所願。此時此地要吃點精美風味小吃,可比鮑參翅肚還要艱難得
2011年9月3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熱的魅力
在相熟的食肆吃剩三件半肥瘦叉燒,着拿去切絲加鮮蝦仁、韭黃、銀芽炒米粉,風味自非大路貨可比。不過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傳送躭誤入口溫吞吞,缺少燙口熱度,魅力頓然大打折扣。
美食之道除了講求色香味之外,熱度也是一個關鍵,冷盤應冷,熱菜要熱,溫度差之毫釐,風味也就謬以千里了。
粵菜燒味拼盤的海蜇,十居其九是室溫狀態(攝氏二十幾度),了無佳趣,與外省菜入口冰涼的涼拌海蜇風味判若雲泥。
碟頭粉麵飯都應夠熱,炒粉炒麵的粉與麵更必須炒得透,倘然在這關鍵性工序偷懶省了工夫,縱然配上斑球、蝦球、鮑絲、雞片名貴材料,也屬枉然。
那天在「阿一鮑魚」富臨與世侄飲茶,隨便點了兩個小菜:蠔油牛肉和薑葱乾煏魚雲,加碟韭黃銀芽肉絲乾炒河粉,三者盡皆入口燙熱,在此時此地着實非常難得。
一哥未以鮑魚揚名立萬之前,區區已是富臨常客,乃因愛其作風認真、出品精良。數十年來富臨的江湖地位步步高陞,「闊佬飯堂」之名不脛而走,但對家常小菜、一般點心也力持「猛獅搏兔亦盡全力」的認真態度,如此敬業精神尤其難能可貴。
那晚北海道元貝宴與一哥同席談起當年在舊舖常吃的「瑤柱金蒜扣燒鴨」,所費無幾,卻是風味不凡的可飯可酒妙饌,品位之高勝於炫奇弄巧之作多矣。
2011年8月13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六月黃.香蝦糕
世侄Eric從牧牛湖帶回「六月黃」約敍於「留家」。小別些時清風街不知不覺間已成十分熱鬧的食街,百花齊放依稀有點七八十年代銅鑼灣食街的影子。
今年華東氣候反常,旱後又來潦患,湖蟹河蟹歉收已成定局。旱情影響之下螃蟹遲了蛻殼成長緩慢,估計今年蟹季的大蟹為數不多,偶或得之也勢必奇貨可居。
牧牛湖受災程度較輕但蟹的成長也較往年為慢,頭挑貨色也只重三両許,但蟹膏頗豐,進入金秋估計可成大器。
這批「六月黃」雖屬「少先隊」,但牧牛湖清水蟹皇「膏香滑,肉清甜」的特點已非常明顯,秋深蟹肥之時定當更為雋美。
休漁期後近期漁獲多平時較為罕見的佳品。這天劉老弟在南區海鮮市場買了幾斤「黃棘油斑」魚頭連脊肉,分作兩味:蒸頭,炒球。野生海魚的天然佳味不須憑藉什麼配料調味,自己己不同凡響。
甚欣賞當晚的「漁家私伙淡口香蝦糕」,鹹香冶味迥異於市面一般行貨,以此蒸排骨十分可口,但惜而今的瘦肉型豬,連腩排也不夠肥未免有點美中不足。
鹹蝦、腐乳、麵豉、豆豉是昔時飯餸的主要調味品,有人把它們稱為「飯餸四大金剛」。蝦醬或腐乳炒通菜更是從大牌檔到高級酒家都廣受歡迎的夏日佳味,絕非時下流行的「白焯通菜」可比。
« 返回前頁
文章:
搜尋:
分享 | 分享至 facebook | 轉寄 | 列印
2011年8月15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無煙燻魚
半個世紀以來香港人最熟悉的上海菜冷盤首推醉雞與燻魚。燻魚顧名思義應是經過煙燻的魚塊,但在香港上海館子吃到的燻魚十居其九都是煙味欠奉,簡中因由不說自明:根本沒有經過燻的工序。
據老上海說燻魚有名無實在舊上海亦早已有之,而且相當普遍,真正名副其實者僅屬少數,當年知味老饕最推崇老大房,除此之外餘子碌碌殊無可取。
這些年來區區吃過不少燻魚,總是有未逢佳品之憾。倒是多年前在老友家中吃過他家蘇州娘姨自製的燻魚,雖然亦無煙燻味但也比市面行貨超卓得多。
據她說要做好「無煙燻魚」並不難,工序也頗簡單,只是要多預一些準備時間。江南習慣用青魚,香港不易買到黑鯇,可以用白鯇(上海叫草魚)代替,風味稍遜但也比其他魚為優。
先把厚魚塊用蝦子醬油浸漬過夜,取出徹底晾乾,然後慢火炸透。
炸的工序最為重要是風味高下關鍵所在,切忌猛火,而且每次下鍋魚塊也不宜太多,務求塊塊焦香合度立即出鍋,灑上糖水讓魚塊「穿上衣裳」便大功告成。
糖水除以水稀釋砂糖之外,加進一兩茶匙五香粉風味更勝。區區近年很少吃燻魚主要是不喜其味道太甜,許多時候還會吃到隔夜陳貨更是倒盡胃口。自己動手的話,甜度輕重隨心所欲當會更合口味。
2011年8月22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鳳眼果炆雞
孔聖人有言:「不時不食」,阿爺那一代的「西關大少」更講究「四季衣裳,八季時菜」。
衣服分春夏秋冬時菜更講究季初與季尾之分,因為有些時鮮當造之期十分短暫,不但稍縱即逝,差了十日八日風味也亦大異。比方說「人面」,初造的嫩人面,肉厚核軟,最為雋美,一到尾造核大肉薄便少佳趣,只合作人面醬慰情聊勝於無而已。
人面過造了,入秋之後鳳眼果登場,一顆顆如黃玉一般賣相固然漂亮,軟糯可口之外更別具幽香,是炆雞、炆鴨、炆排骨、炆田雞以至炒蝦仁帶子的良伴。鳳眼果是蘋婆樹結的果,藏於莢內,要剝去外皮硬衣才堪入饌,區區曾經在新派粵菜名店吃過沒有剝衣的鳳眼果,當真意想不到在「美食天堂」竟有如此笑話。
珠三角一帶也愛以蘋葉包糯米粉角子作點心,蘋葉角曾是十分流行的羊城名點,時至今日陸羽的「星期美點」榜上尚時有出現,蘋葉那股獨特幽香相當可愛。
區區試過以蘋葉墊碟底作碎蒸雞頗有佳趣。在田雞風味尚未大倒退的時代,鳳眼果炆本地田雞是初秋佳饌,當年的田雞,肉質嫩滑,滋味鮮美,非而今時那些大而無當的東西可比。
吾友肥豬強園中鳳眼果豐收,蒙分惠一些以之炆乳鴿相當不俗。
順德人也有把鳳眼果作甜食,以至煲雞蛋糖水或在奶糊中加鳳眼果。意想之中採用潮州菜「羔燒」之法炮製鳳眼果應甚精采。
2011年8月26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多寶.釘公.牙帶
七十元一條十両出頭的冰鮮烏頭,八十八元一條重達一斤過外的游水多寶魚,魚市行情教人難以捉摸。
多寶魚在歐洲地位不低,西餐固然是魚饌的中堅,中菜也重用。八十年代倫敦富臨胡坤的「辣椒蝦醬蒸拖砵」,不論中西食客都吃到豎起大拇指。
中國引進多寶魚大量養殖之後,「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身價愈來愈平民化,「阿一真徒」李文基借重作晚市吸引項目推出「涼瓜青上湯浸多寶」,才取價一百六十八元,雖然不至賠本,也利錢甚薄了。
區區自小受順德食風影響,家常飯以淡水魚為主,很少吃鹹水雜魚,故什麼牛鰍、梳蘿、連尖之類,雖然耳熟能詳,也可能吃過不少——熬魚湯的台柱——但未見過廬山真面目。
吾友肥豬強早上往大埔街市尋寶,碰到新鮮「正流雜魚」總不忘關照一聲分甘同味。那天弄得幾條「超級貓魚」釘公幾乎有手掌那麼大,肉嫩味鮮,幾十元一両的游水海鮮全都要靠邊站,問行情只四元一両而已。
個人對飲食一向持開放態度,更勇於探索新口味。猶記多年前初嘗「香芹半煎煮鹹牙帶」,覺得非常美味,把這個驚艷的發現告知長輩,世叔伯輩無人肯信牙帶竟會不腥而好味。
浙江福建粵東一帶都愛吃帶魚,廣府人卻多有偏見認為腥不可耐,先入為主的觀念根深蒂固連試也不肯一試。
2011年8月29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家裏糧倉
往昔小康人家總會儲備一些乾貨、鹹味以備不時之需,常備的乾貨多有冬菇、江珧柱、魷魚、蝦米;鹹味則鹹魚、梅菜、欖角,加上常用醬料,就是天有不測之風雲猝然翻風大雨的日子也可以應付一兩餐。
江珧柱與蝦米都是提鮮良材,不過價錢頗為懸殊。我們順德人一般以為江珧柱比較正氣不如蝦米那麼燥火,就是價高一些也自物有所值。
江珧柱幾乎是百搭,煲湯、煲粥固然少不免放三幾顆。區區小時候也吃過不少油鹽江珧柱煲飯,拌隻雞蛋,滋味殊不俗——起碼勝似乾鴨胗、晾肉,以至蜜棗、京柿之類的「怪胎做」十倍。把原粒江珧柱瓤在節瓜段中的「玉環柱脯」是酒家菜,家常菜譜的「江珧柱拆絲扒節瓜脯」、「燴冬瓜茸」,以至滾蛋花湯都甚清鮮可口。
冬菇之外昔時還有陳草菇更是急就章滾湯的良材,可惜近年佳品難求而冬菇則除了形美之外,香與味俱大打折扣了。
魷魚乾貨俗稱「土魷」,據海味行老行尊說乾魷一般簡寫成「干」,生意人忌諱「乾枯」便把「干」倒轉過來寫成「土」魷,這種魷魚乾硬堅實,故也有混號稱為「屐皮」,齒力不足便很難消受了。
蝦米是最受重用的乾貨,蒸水蛋、煮粉絲、炒粒粒、拌雪菜、撈豆腐花……信手拈來隨意發揮,借味提鮮,妙用無窮。而今家家戶戶都有雪櫃可以存放一些食物不如昔日那麼倚重乾貨鹹味了。
« 返回前頁
文章:
搜尋:
分享 | 分享至 facebook | 轉寄 | 列印
2011年8月10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休漁開齋宴
休漁期一過,餓了一段日子海鮮的饕客塞爆了容龍。「靚魚教父」召集桃李,「金牌買手」搭通天地線蒐羅海鮮,二十餘名友好開懷暢啖了一頓「休漁開齋宴」。
意外之喜是休漁期後「花竹蝦」大豐收,每斤才是百元出頭僅是休漁期前市價的三成左右——不過本文見報之日市價可能已經逐漸重拾升軌了。
「花竹蝦」分作生抽煎與芝士焗,預訂了容龍獨步名菜煙鯧魚之外,臨時又加了真真正正慢火乾煎的大鷹鯧。
個人認為,容龍的煙鯧魚,環顧此時此地大小中西食肆可謂無出其右,道理很簡單,難得有人願為三幾百元一個菜肯那麼用心去做。
要想吃合乎理想的煙鯧魚宜預訂,因為經過隔夜吊乾的工序風味更上一層樓。投放這麼多時間不厭其煩炮製出來的雋品又豈是但靠塗「煙水」以假亂真的大路貨可比?
這晚初嘗重凡十斤東邊海域野生「花鬼斑」滋味。據漁民說乃是青斑中的魚王,肉質更爽滑、魚味更豐厚。
起肉炒球、乾燒頭腩骨,「雙喜臨門」一魚兩味並皆佳妙。
容龍的「乾燒」有別於一般「紅燒」,芡汁緊裹每件魚塊,碟底乾淨利落,絕無油汁淋漓,肥膩可厭的流弊。
最教人擊節讚賞的是斑腩骨件件入口香酥,滋味豐厚,肉質爽滑,忒是難得佳作。
2011年9月21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秋芋.紅菱
中秋夜登機飛倫敦,禮拜六晚與友好在沙田龍華迎月,應節小食有烚芋仔。座上「上海佬」說江南民俗也流行吃毛芋艿和毛豆莢賞月,還有小孩子吃過供月芋艿會更聰明之說。
猶記得兒時家中預早便把紅芽芋仔洗淨曝曬幾天,然後才用鹽水烚煮,口感軟糯而帶些柔韌,風味遠勝一般的煮芋頭。
往年也曾備菱角,但一般反應平平也便算了。廣東的牛角黑菱也不及那些紅艷艷胖嘟嘟的紅菱風味之美。當年在蘇州只花了五元人民幣便購得一大袋,初見有兩大兩小共四隻角的紅菱可真大開眼界,那清甜爽脆如馬蹄的嫩肉滋味之美,更非牛角黑菱所能攀比。
記憶之中「菱角炆雞」的風味也還不錯,但在當年也屬冷門,不及紅芽芋仔炆鴨那麼大行其道。「芋頭炆鴨」除主料和配料之外,更須有「鴨醬」才能炮製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鴨醬」是混醬:磨豉、麻醬、甜麵醬和珠油配搭而成,去醬園只消說一聲:「買鴨醬」,店家自會調配妥當,時至今日歷史悠久的九龍醬園還有預調的「鴨醬」發售。
「鹽水煮毛豆莢」也是下酒妙品,往昔是上海菜飯店明檔小吃的主角之一,自從此類小飯店式微,這江南風味下酒物已為日本料理的枝豆取代了。
「上海佬」說中秋賞月與毛芋艿同煮的毛豆莢特別好滋味,非上海館子貨色可比。美好回憶除了滋味,還有許多難以言說的情味在。
2011年8月6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二十年代香港食風
手頭上有一頁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的《骨子三日刊》影印本,有幾段食肆廣告、資料雖不多但也可見當年食壇風貌一斑。有一家「味腴茶室」廣告連地址也付闕如,大抵自恃無人不識故而省卻。樓高四層晚上有著名女伶演唱吸引顧曲周郎,並以著名星期美點為標榜。
「羊城星期美點」二十年代在廣州興起,瞬即傳入港澳,另一段廣告由德輔道中及油麻地大三元與威靈頓街南園聯署促「食家注意」:「本酒家新聘廣州名師精製星期美點上午常備『蟹黃灌湯包』、『羊城鮮蝦餃』、『上湯水餃』、『鮮蝦雲吞』」。中上環之外,九龍旺角油麻地飲食業也相當興旺,食肆也頗有規模,如上海街雅樂酒家的廣告便自詡「鋪陳雅潔菜式可口」,「有廳房顧客任留女侍提壺殷殷侍應」了。
八十年前香港消費如何?從德輔道中「和平酒家」廣告中可以獲得一些線索。
「特製新菜四種」:春和瑞靄 三元八。呈祥日麗 二元二。鳳夾麟胎 二元四。慶祝蟾宮 二元二。
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香港工薪階級月薪不過十元八塊,三五人小酌點四個菜試試新口味吃掉打工人成個月人工,可見這和平酒家檔次不低。
最有趣的是有一段拔蘭地廣告。
大吹大擂:欲愛情固結體魄不疲精神不倦請用「勇士脾長壽拔蘭地」——
足以反映法國酒商當年營銷策略靠引導酒客想入非非的伎倆。
2011年8月1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藥膳「清湯腩」
飲食雜誌的小朋友訪問賣清湯腩的店主人,那位阿叔告訴她家傳秘方要加十幾二十種藥材,她半信半疑向區區求證。
區區告訴她:「清湯腩」非藥膳,一字之要曰「清」,並非「廿四味涼茶」,何需十幾二十種藥材?保守商業秘密無可厚非,什麼家傳秘方敝帚自珍也是普遍現象。
誇大也須有個譜,吹牛誇大也不可當天下人都是白癡。
大騸雞、牛白腩是廣東民間風味佳肴,店舖初二十六禡期打牙祭例不可少,區區這一代可以說是吃大騸雞牛白腩長大的,頗有資格一談。
牛白腩,外省叫牛白奶,指帶筋膜的腹部肉,形如蝴蝶(順德人叫虫崩虫少),故有人叫「虫崩虫少腩」,也有叫「腩邊」、「腩角」及「爽腩」。
牛白腩的筋膜柔韌軟滑,口感豐美,遠較厚肉全瘦的「坑腩」適口。
伙頭大叔煲牛白腩,先原件出水去清污泡,才切塊與拍肉薑加雙蒸酒(火靠)香,放進企身大瓦煲文火煲三四小時。蓮藕、蘿蔔、耙齒蘿蔔、青紅蘿蔔……不拘一格,但有一味不可少者便是一塊起碼藏了三幾年的好陳皮。
牛白腩煲湯肉雖好吃,但湯味不夠濃,故宜與坑腩並用,庶幾可以兩全其美。
煲牛白腩有幾招旁門左道招數可致「易腍」,一是加幾隻「蟬褪」——藥材舖有售;二是加兩匙醋;三加青木瓜;四、放一隻瓦匙同煲。
11年7月30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冰碗謎團終破
許多年前讀唐魯孫先生談北京什剎海的文章提到冰碗,不期而然連繫到晏殊筆下「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的句子,對冰碗不期而然頓生無限遐想。可是冰碗究竟是什麼東西卻毫無所知。
最近執拾書架,無意中在一本二○○三年出版的雜誌《中國烹飪》中,發現介紹冰碗的圖文並茂專頁才得打破謎團。
冰碗原來是什剎海會賢堂飯莊的名菜,就地取材以什剎海荷塘所產鮮蓮,鮮藕,鮮菱,馬蹄,芡實……為主,再加鮮榛子、核桃等浸在桂花糖水中冰凍,吃時分盛小碗中加幾顆艷紅鮮櫻桃點綴一下,不但色香味俱全,入口清涼沁人心脾的佳趣,盛暑得之更是妙不可言。
什剎海冰碗以鮮蓮、鮮藕、鮮菱,及馬蹄為主力,鮮芡實、榛子和核桃只是配角,鮮品不易得退,而求其次可以乾貨代替,就是不齊全也影響不大。倒想弄個Fusion冰碗一試。
構思中的冰碗以鮮蓮子、藕片、菱角片、馬蹄片掛帥,配以鮮草莓(士多啤梨)片、鮮櫻桃(車厘子)。蓮藕菱馬蹄以沸水略焯,拌些須糖入冰箱凍透,食時與草莓、櫻桃分盛碗中加法國香檳或其他葡萄汽酒以至含汽葡萄汁,相信風味也殊不俗。
而今冷藏普及,家家都有冰箱,冷飲凍食殊不稀罕。但五六十年前「飲冰」還是半奢侈品,更毌論古時「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的詩情畫意生活情趣。
2011年7月26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何處有靚粥
朋友問:「何處有靚粥食?」
區區無詞以對!
也許是個人口味要求不合時宜,近今總覺難覓稱心滿意的粥。
其實所求也亦十分簡單!但得粥身綿滑寧稀毌稠,沒有味精雞粉妖邪之味,如此而已,僅此而已。
奈何市面滿目滔滔多是碗小、料多、粥太稠結「三害俱全」的貨色,只好嘆一聲「冇啖好食」!自從李景因捱不起大幅加租壓力暫且告別江湖之後,不嘗「魚骹魚泡粥」滋味久矣。
最近欣聞李景久休復出準備在鰂魚涌嘉里中心重張旗鼓,已在進行裝修。雖然較為偏遠好歹也還有個吃啖合心水好粥的去處。
順德人吃粥多數不喜稠結,惟稀薄爽滑是務的米心粥更是別樹一幟的風味。
米心粥是用砂盆擂漿棍擂碎大米,洗去米漿以研碎的米心滾成稀粥,加鮮魚、肉圓等配料,清爽鮮美風味敻絕。
珠三角地已近年大行其道的「冇米粥火鍋」是從「順德魚塘公打邊爐」衍變出來,以粥焯魚時間一長粥渣沉低,焦燶大殺風景。「冇米粥」是把粥中米粒隔濾去掉純粹以粥水作鍋底,如此一來便無此弊了。
而今火鍋材料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但區區還是喜歡簡樸的風味,但得「(虫崩) (虫少) 過河」,「水鬼跳氹」足矣。前者是雙飛鯇魚片,後者乃鯪魚球是也。
2011年7月23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老字號新風格
「華豐叉燒」是許多老香港的集體回憶。
區區在中環出入幾十年,自從華豐從大馬路遷往威靈頓街之後逐漸生疏了。最近才蒙老友見告,這七十年老字號增設了風格脫俗的新意燒臘茶餐廳。
一家三口丞約同老友伉儷組成五人之局去吃晚飯,老友是識途老馬自然由他發辦。
他擬出菜單包括:「蝦多士」、「帶子蒸豆腐」、「燒味三拼」(叉燒、乳豬、豉油雞)、「金錢雞」、「金華火腿上湯浸莧菜」、「火腿茸薑粒炒飯」。
雖然尚有不少「必試之選」的佳品,如「琵琶鴨」之類也只好留待下回分解。
率先登場的「蝦多士」與「帶子」因對貝殼類敏感暫且忍口,「金錢雞」登場頓然眼前一亮,那甘香肥美的滋味喚起遙遠的美好回憶,與花香馥郁略帶甜意的Gewurztraminer白葡萄酒更是天作之合的巧配。
「火腿薑米炒飯」更是驚為天人!火腿的濃香厚味與稻香米味融會充分發揮相得而益彰的魅力,最難得的是熱力十足啖啖微微燙口不膩不油。說老實的,就是在貴價名店也難逢如此雋品。
「火腿上湯浸莧菜」喚起五十年代往事。其時華豐的「熟茶腿」已賣五元一両(可以吃十碗雲吞麵),也還記得那位仁兄手執吹毫斷髮鋒利大刀削出片片薄如蟬翼火腿片的好功夫。而今華豐仍有「熟茶腿」發售,可不知賣多少錢一両?
2011年7月19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今昔黃花
朋友為遲了一步買不到一條「釣口黃花」而耿耿於懷,眼看着人家喜孜孜攜魚揚長而去心裏滿不是滋味。
探詢一下行情,那條才重兩斤上下的稀客也要一千五百大元——而且還是「友情價」。
且不說六十年代以前黃花魚「爛平爛賤」的歲月,就是七八十年代也還時常吃到「糟熘黃魚」、「大湯黃魚」以至潮州菜「普寧豆醬蘿蔔煮金龍」。
黃魚在福建叫黃瓜,廣東一般稱為黃花也許是由此衍變而來。往昔黃魚汎來時滿海金黃,漁穫豐盛到鮮魚市場來不及消化要把部分鹽醃。幾十年前「黃花筒」與「鰽白」是鹹魚的一時瑜亮雄霸市場。
執筆之時回憶小時候家常飯餸時有「玉葵寶扇」的滋味不勝感慨。那是霉香黃花筒鹹魚蒸鯇魚腩,利其少細刺是老少咸宜下飯佳肴。也還依稀記得這個別緻的菜名與一個借屍還魂的民間故事有關,比後來有人喚作「生死戀」含蓄得多。
也許是吃得多之故,這個菜絕比不上偶然出現的「五柳黃花」那麼吸引,那是把黃花煎香加五柳酸甜芡,十分可口醒胃。黃魚分大黃魚與小黃魚兩類,貌似而風味有別。而今充斥市面的小黃魚與昔時的大黃魚不可同日而語,偶然吃條燻小黃魚慰情聊勝於無而已。
有朋友試過以小黃魚拆肉作莧菜黃魚羹嫌其味薄,或可一試先另熬濃魚湯以補其不足。
2011年7月16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石板街燒鵝
搬寫字樓天翻地覆,在塵封的角落卻時有驚喜的發現,比方說竟有一本石板街時代鏞記酒家的菜譜。
燒鵝麵每碗一元二角(河粉瀨粉同價),燒鵝髀麵則從印刷的三元手寫改為四元,雞髀麵亦如是。
這教區區喚起一段肉痛的回憶,就在五六十年代之交,吃慣吃熟個二銀錢一碗的燒鵝瀨粉,一天突然心血來潮隨便加多「食脾」兩字,付鈔之時原來要四元八角——可比手上菜髀時代貴了百分之二十了。燒鵝瀨粉食髀要貴四倍似乎不甚合理,但凡事必有因由。據「太子成」解釋當年每日燒鵝備貨無多,鵝胸、鵝腩、鵝髀部位皆為「碟頭」台柱,故粉麵食髀故昂其值。
而今燒鵝麵食髀也較貴但已不必高三幾倍,理由是每日賣三百隻燒鵝貨源充裕不愁或缺了。
區區近二三十年吃燒鵝很少垂青於髀,慣常以鵝背作下酒物,或問何以對這部位情有獨鍾?
道理很簡單:有皮、有肉、有骨、耐嚼、好味且不易一下子便吃飽。
鵝胸對下的鵝腩也是雋品,甘腴肥美別有一番滋味,但卻宜佐飯不宜下酒,舀一匙熱辣辣的白飯上面放一件鵝胸,像日本人吃壽司似的一啖入口慢慢嘴嚼,脂香肉味與米飯交融自有難以言說的妙趣,遺憾的是如此吃法很快便會滿載了。
鏞記的連頸鵝頭也是妙品,區區以之代雞煲鮑魚效果甚佳。
2011年7月11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素齋真味
多年來出入獅子山隧道車過仿唐古建築志蓮淨苑都只是遠觀,也屢聞朋友稱道志蓮素齋不同流俗亦一直只限於耳食,直至最近才有緣得嚐志蓮素齋的高味。
那晚馮大夫作東道聚眾十餘人開懷暢啖之餘,還剩下不少佳肴要裝盒帶走。
志蓮素筵精采紛呈,美中不足是過於豐盛,倘然精選五道美饌以「梅花宴」形式出現自當更能發揮「以少許勝多許」的效應。
志蓮素齋的高妙之處在品味清雅、取材精緻而不尚奢華,絕無「鼎湖上素」堆砌媚俗的塵俗之氣。
志蓮菜肴滋味真醇教人真能領略到菜根香的清韻,烹調提鮮惟靠好湯與優質醬料,在此時此地尤其難能可貴。
常言有道:「戲子的腔,廚子的湯」,唱戲要有好腔,做菜要有好湯。一般葷菜講究用老雞、赤肉、火腿熬五六小時成為上湯,最高規格是一斤肉料出一斤湯。其實如此濃如肉汁的湯除了用於魚翅、海參、魚肚等本身無味之物未免過分重濁了。
齋菜的素上湯依足法度來做也殊不簡單,手頭上有本《志蓮素齋》食譜有取素上湯之法:冬菇腳二両、紅棗二両、大豆芽一斤,清水十二杯,明火煲兩小時,得素上湯兩杯。
有如此濃粹的鮮湯真味自然不必借助人工合成假味的化學調味品了。
2011年7月7日
唯靈 飲情食趣
擺闊.暴殄.折福
富人一夜宴,貧士半年糧。
貧富懸殊的社會歷來都教人有如此感喟,豪宴惟奢食是務要花許多銀両那也罷了,最折墮的是暴殄天物把活人養命的食材都浪費掉,如此惡習自古已然,時至今日依然未改。
手頭上有份清朝光緒年間《上海指南》所載「杏花樓」的筵席價目資料。
「十元菜」陣容十分鼎盛:八大菜、八小碗、十六圍碟、四熱葷、四點心、八寶飯、蓮子羹、杏仁茶。內用燕窩,排翅、掛爐鴨,白烚魚。
百年之後今日看來最有趣的是其時魚翅、燕窩,廣肚(花膠)身價不過與掛爐鴨相若。
清湯燕窩一元,雞蓉魚翅一元,清燉廣肚八角六分,而掛爐燒鴨則要一元另六分了。
至於鮑魚行情更是匪夷所思,「清燉鮑魚」只不過取價四角八分與炒蝦球同價。
從這份資料可以想見百年之前上海食風不重海味,而且廚人也未掌握炮製之法,如若不然怎會把鮑魚付諸清燉那麼笑話。
「十元菜」顯然是宴客擺闊的玩意,因為以正常食量沒法消受這麼多的菜肴,很大部分盡成浪費掉的餕餘,相形之下,應屬「隨意小酌」範圍的「一元菜」、「二元菜」更為可取。
「一元菜」也有四大碗,兩果碟,五小碗、湯一個。
「二元菜」更豐盛,有四大菜,四小碗,四果碟,湯一個。親友小酌便宴歡聚綽綽有餘。
唯靈 飲情食趣
綠豆沙.番薯糖
區區向來不嗜甜,唯一吃的甜品是綠豆沙,不但人家引以為奇道,自己也覺不可解。
偶與鄉里說起,他笑道:「足證你體內有順德血液奔流,『綠豆沙』與『番薯糖水』是順德歷史悠久的地道風味甜品,遠比雙皮奶、薑汁撞奶更源遠流長。」
鄉里說:「昔時順德人煲綠豆沙除了臭草與陳皮之外,更有獨門秘方是放一塊豬網油,豬脂受熱溶化與豆沙融為一體份外香滑而不油膩。」
煲糖水而配以豬脂似是順德風味的特色,不獨綠豆沙如此,「番薯糖水」亦然。
懷舊潮興,香港食肆近年間或也有「番薯糖水」面世,但只得其形,連薑味也往往不足,更遑論其他了。
順德人煲「番薯糖水」要「睇天」,須得天公造美始得佳味。因為番薯要經過先浸後曬兩道關鍵性工序。
番薯要選黃皮黃心者,削皮之後原個放在清水浸半日,然後切塊,瀝乾水,在陽光下曝曬兩小時,經過水浸日曬的番薯口感特別甘美絕無糊爛之弊。
「番薯糖水」要香滑雋美味,生薑與豬油決不可少。生薑洗淨,刀背拍爛,加少許豬油爆香,隨下番薯炒炕一會才加清水煲透。
下糖之後,熄火不要揭蓋,焗十餘分鐘才開鍋上桌,番薯酥化甘美,薑香馥郁,甜中帶些微辣刺激,妙韻無窮。
2011年7月5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蝦醬.魚露.炒飯
炒飯千姿百態,從最原始的把冷飯在鑊上炒熱,到加添五光十色配料,花樣繁多不一而足。
在百花齊放的炒飯龍虎榜上,香港人最熟悉的「揚州炒飯」之所以能成為長青樹,乃因色香味俱有可取。
嫩黃的雞蛋、艷紅的叉燒、粉白緋紅的蝦仁與如霜似雪的白飯相映色相固可人,陣陣蛋香撲鼻教人頓然食指大動,蝦仁的鮮美、叉燒的脂香、雞蛋的柔潤與炒飯的稻香米味譜成眾味交融的妙韻,自有百吃不厭的魅力。時下以「闊佬炒飯」招搖的蒼白乏味蛋白炒飯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炒飯如加蛋必須連黃,只取蛋白不如休用。炒蛋的魅力在於蛋香,此香乃來自蛋黃,而非蛋白。
區區吃過許多沒有加蛋的炒飯風味也殊高妙,例如「薑葱粒、蝦醬、牛丁炒飯」與「芥蘭雞粒魚露炒飯」,都是別饒滋味的雋品。
一般食肆的「蝦醬牛崧炒飯」欠缺魅力,主要是忽略了刀章,撚手之作講究把葱只取頭兩度切粗粒,生薑先切厚片再切粗條,然後切成黃豆般大小的粗粒,牛柳切四分一吋丁方的肉丁,加一茶匙蝦醬、一湯匙紹酒、兩茶匙粟粉拌勻腌製過。先爆香薑葱,下蝦醬炒透飯盛起,再起油鑊爆牛丁,炒飯回鍋急炒幾下便有香噴噴的冶味炒飯可吃了。「芥蘭雞粒魚露炒飯」更簡單,先爆透芥蘭粒,加薑葱和飯炒透,下熟雞丁、灑魚露和紹酒翻炒幾下便成。
2012年5月29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五柳太陽魚
朋友在順德吃過酸甜可口的「五柳太陽魚」,問是傳統菜還是創新之作?
「五柳魚」由來已久,「太陽魚」則屬創新——不過也有半個世紀的歷史了。
「五柳魚」是把五種料頭切成細絲加入糖醋汁中,有謂乃脫胎於「西湖醋魚」,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宋嫂魚」。
「五柳料」醬園有售,由紅薑、白薑、酸藠頭、瓜英、錦菜等組合而成,全部已切為絲不必再加工。
由於「五柳料」都是現成之物,晚一輩的廚師能夠數齊五種材料者已經不多了。
「五柳魚」有蒸與炸兩個版本,以蒸為正宗,蒸好鯇魚澆蓋「五柳酸甜芡」即成。
「太陽魚」是「文革時代產物」,據說首創者是大良僑珠的廚師霍某,為了表示崇敬「紅太陽」而創造。其特色是捨傳統把全魚側臥碟上而蒸之法,把鯇魚在頷下破一刀,剖開魚腹攤平放在碟上,造型有新意而受熱均勻魚肉特別嫩滑,開創了「立蒸全魚」之法成為順德烹調特色。
至於何以稱為「太陽魚」?
不過是在魚之四周以大量薑絲葱絲圍繞當作太陽光芒,如此而已,只此而已。
「太陽魚」雖然只是當年政治鬧劇狂潮毫不足道微瀾,但「立蒸全魚」卻不失為別開生面的良法,故儘管「紅太陽」光芒已歛,「太陽魚」的「立蒸」好主意經順德廚師發揚光大已廣泛流傳。
2012年5月26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魚塘公」驚艷
朋友從順德回,盛讚農家風味「魚塘公炆大魚」返璞歸真的食趣。
在順德處處桑基魚塘的年代,魚塘公年尾「刮魚」清塘之時,大夥兒就在塘邊叠磚石為爐,拾蔗葉桑枝作薪,把大條老魚斬成大件放入大鑊加薑葱醬料炆而食之,大碗飲酒圍着洪洪爐火,任他寒流凜冽也亦暖意盎然。
而今順德農家菜的「魚塘公炆魚」、「大鑊乾煏老鯇魚」不但配料與醬料都較為豐富,更發展到魚與蝦蟹蠔蜆,以至鮮鮑一鑊熟的新潮食風,知味食家雖然對此頗不以為然,但卻也有人樂此不疲。
炆魚是濃味型的食制與蒸魚尚清鮮風味不同,基本烹調之法是先把魚文火煎香或猛火爆香,然後加醬料與配料和湯水用中小火煮透,務求主料入透醬味以使鮮香滋味昇華,故一個「透」字乃是「炆」之不二法門。
食肆為講求起菜效率每多捨鑊上炆而以「紅燒」之法代替。正如廚行流行一句話所云「逢燒必炸」,先把材料上漿油炸,然後放在扣碗蒸透,最後推芡澆蓋便上桌奉客。
這種大行其道的烹調法,調味料根本沒有機會「透」入主料產生「和味」的效果,吃慣了如此這般「炆斑翅」、「炆頭腩」的港客乍逢真正「鑊上炆」真滋味的農家菜,自然口味一新,大有看厭濃妝艷抹庸脂俗粉下,逢樸素無華村女娥眉一般,不期而然有驚艷的強烈反應。
2012年5月24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天翻地覆蒸魚
南海休漁期中有意外奇逢,竟然吃到一條重達十八両的「七日鮮」,雖然只是真空包裝的冰鮮貨色。
「七日鮮」是比目魚中雋品,味鮮肉厚而爽滑,比「金邊方脷」更勝一籌。此魚體態嬌小玲瓏,一般只有巴掌那麼大僅重六七両,不過由於頭小而背肉特厚也堪一快朵頤。
資深老饕對體型太大的「七日鮮」一向都懷有戒心,恐防每有「砂皮」之憾,為防「篤斷筷子」每避原尾清蒸而起肉炒球,皮肉俱爽更饒佳趣。
這晚的「七日鮮」雖有十八両,惟以人多起肉炒球難以平分春色,只有冒險清蒸。總算幸得食星拱照,並未出現「篤斷筷子」的鏡頭。不過到底魚身已老,火候掌握稍欠精到,肉雖未至老柴境地也亦無爽滑之妙韻了。
座上有知味高人說:「七日鮮」以小勝大,十両過外縱然並非砂皮貨,肉質也嫌帶硬。蒸「七日鮮」、「龍脷」之類有個竅門是須用「天翻地覆」的招數,把魚反轉過來以背向下底朝天,讓厚肉的背部多受熱力,九成熟便要起鑊才得火候恰到好處之妙。
吃「七日鮮」總不由想起當年陸羽尚在永吉街的時代,區區經常與老友來個蜜炙火腿伴油泡「七日鮮」球助酒對酌,其時海鮮貨源充裕,要吃冧蚌、石蚌、紅斑、黃腳之類雋品一點不難,怎會想到竟有今天大興「食無魚」之嘆的日子!
2012年5月23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分甘同味妙計
「興盛小館」裝修完竣重開,「靚魚教父」葉sir聚好友及桃李小酌,一呼而集筵開三桌。這晚雖以家常風味小菜為主題,但「金牌買手」在休漁期中仍張羅得星斑與海紅鮁各一尾,不過只是兩三斤重的貨色,並非一魚幾吃之材。
人多魚少如何分配可真費煞思量。
也真虧葉sir想得出一條妙計,着把兩條海上鮮作「順德拆魚粥」實行化整為零分甘同味。
「順德拆魚粥」是魚茸粥,類多以鯇魚為之,粗料細作經濟實惠,而今以貴價海鮮明星上陣如此豪舉真有點驚世駭俗。
拙荊帶了一碗孝敬岳母娘,老人家吃得開心之餘,聞知乃是星斑紅鮁魚茸粥不由感嘆道:「不但幾十歲未吃過這麼豪的魚茸粥,聽也沒有聽過。」
「隱世良廚」的「野雞卷」甘腴香脆的妙韻已教人值得不辭路遠而來,一道「順德佬炒雞球」平實之中也有意外之喜。
雞球肉味鮮美,火候到家口感嫩滑,更巧妙運用順德名特產「桂州江南正種頭菜」切絲作配料,不但突顯鄉土風味本色,那鹹香冶味更為老老實實的雞球平添無限魅力。
這晚有個大邀眾賞的菜是「冇骨燒鵝」——把整隻燒鵝起骨取淨肉切厚片,皮脆肉嫩,一新口味。
不過以個人口味而言吃燒鵝淨肉無骨實是美中不足,區區一向對雞鵝鴨背情有獨鍾,以其有皮有肉更有骨可堪咀嚼也。
2012年5月22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魚腩豆角酸
白豆角殘存農藥超標新聞勾起好一些懷舊家常妙饌的回憶。豆角有綠、白兩種,前者爽脆宜用於炒,後者較粗壯而軟多付諸炆煮。
青豆角炒牛肉或豬肉片、煎魚餅片各有趣怪別號,分別是「亂棍打死牛魔王、豬八戒、海龍王」。
記憶中的家常菜「白豆角煮魚腩」風味相當佳妙,而且隨調味不同而變化無窮。一般多用麵豉、豆豉或蠔油,飽浥了魚鮮味和調味料味道的白豆角口感軟滑滋味甚美。
炎夏胃口疲呆,飯桌上偶爾出現「豆角酸」頓然成為飯桌上「天皇巨星」,人人喜愛,個個歡迎。
「豆角酸」也是「白豆角煮魚腩」,先把鯇魚腩煎香,與白豆角加調味料炆煮入味,調味捨鹹香醬料改用糖醋不但口味一新,更有解膩消滯醒胃之妙諦。
以個人管見要做好這個菜,「糖醋」是否醇和固然是最重要關鍵,何時下醋對整體風味也大有影響。
愚意以為不妨先把豆角與魚腩同煮五六分鐘,取起魚腩才下「糖醋」煮透豆角然後把魚腩回鍋翻熱起鑊上碟。
調製糖醋各師各法,但基本法是決不可用醋精加水的市面大路「化學醋」,個人一向用「蘋果醋」,作「豆角酸」用醋三湯匙、蔗糖兩湯匙、海鹽一茶匙、加清水三湯匙,如此比例效果相當不錯。
2012年5月21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佳人雪藕
中午在銅鑼灣原擬去SML吃頓輕清簡便的西餐,不巧碰上被包場,只好改去「加藤」飲冷清酒吃壽司。
精緻小巧的瓷碟盛着薄薄的藕片與冰壺清酒一道上桌,未入口已感受到有一股化解暑氣的清涼,那微酸的爽甜藕片冷度適口尤其可喜。
中餐館的冷盤大多數不注意溫度,致使佳肴滋味大打折扣,着實十分可惜。多年以來不知幾許冷盤美食便如此這般含冤受屈煥發不出光采。
清爽甜美的藕片配合鮮百合、鮮銀杏、鮮草菇、鮮蘆笋同炒,不但可口也亦可觀不失為素菜美饌。
鮮嫩蓮藕切片炒豬柳肉片雖是簡簡單單卻也是風味不凡的家常好菜。不過一枝蓮藕也須懂得量材而用才能曲盡其妙。
切薄片炒食宜取幼身部位——有人叫「藕筒」,也有稱為「藕尾」,更有喚作「荷花頭」,這一段質地細嫩吃來特別爽脆可口。
至於煲豬踭與炆鴨之類菜肴則應取粗壯的「藕瓜」,火候足時不但口感軟糯可喜而且味道更為香濃。
從日本料理的酸藕片獲得啟發試造一個夏令時菜「涼拌藕片蝦仁」,以蘋果醋加適量鹽糖醃透切得飛薄的嫩藕片,與白焯蝦剝取的蝦仁一同入雪櫃凍透。蝦味鮮冶、藕片醒胃,雙劍合璧,風味料應不錯。更賦予雅名稱之為「佳人雪藕」豈不甚妙?
2012年6月5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長征午膳
暌違多年的朋友來港入住黃金海岸酒店,邀約午飯一敍,雖然路遠,但故人之情難卻,也得長征赴會。從中環出發交通暢順,原來只是三十分鐘的車程。曾多番來此飲宴,都在晚上,而且來去匆匆,印象不深,這天才發現窗外花木扶疏的中菜廳甚清幽可愛。
黃金海岸酒店與城市花園酒店都屬同一集團,中菜廳都以「粵」為名,走精美粵菜路線。
朋友盛意拳拳,午飯菜肴十分豐盛:花雕雞油蛋白蒸蟹鉗、紅燒竹笙雞絲花膠羹、皇湯勝瓜煮大花蝦、頭抽煎鹹魚茸瓤星斑球、龍井茶皇雞、扇影金蔬、蟹蓋八寶飯、甜意綿綿、鮮果併盤。
皇湯勝瓜煮大花蝦,初以為「皇湯」是「高湯」之誤,及上菜方知「皇湯」乃指金黃色的「南瓜湯」。在帝皇時代黃色是皇室專用,故把「黃湯」寫作「皇湯」也不無道理,這個菜色香味俱全,材料配搭也饒有新意。
區區最欣賞的是「頭抽煎鹹魚茸瓤星斑球」,以鹹香鮮冶的鹹魚茸,彌補星斑味薄缺陷是高明之着,星斑肉爽,起肉煎香風味遠勝原條清蒸,從這個菜可以得見「粵」廚肯用心思,深明取長補短之道。
以蟹蓋盛蟹黃蟹肉八寶炒飯甚見巧思,一亮相便博取得「未成曲調先有情」的好印象。
「甜意綿綿」以楊枝甘露為本,輔之以杞子元肉桂花糕和香芒糯米糍,冰涼適口,豐盛甜美的妙韻教人回味無窮。
2012年6月4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肉茸瓤苦瓜
「苦瓜不苦,辣椒不辣,羊肉不臊」都是世間憾事,近年滿目滔滔盡是這般貨色,真教人為之氣結。瓤辣椒要加強辣味,可以做些手腳,借重辣椒粉、辣椒油補其不足,苦瓜缺乏甘苦之味,卻無計可施。
食肆的苦瓜菜多經過「揸鹽飛水」的惡法工序,真味無存,煮鶴焚琴莫此為甚,家廚烹調決不可學。
大行其道的「煎瓤三寶」苦瓜是中流砥柱,或以雅稱為「百花」的蝦膠或用鯪魚茸配上沒有甘苦滋味的「涼瓜」,真是渾如雞助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記憶中的家廚「豉汁炆瓤苦瓜」不但必用甘苦之味濃厚的「雷公鑿」——那頭大尾尖作圓錐形的苦瓜像雷神畫像手中所持的鐵鑿,故名。
瓤苦瓜的餡料多用半肥瘦豬肉茸,或鯪魚膠混和牛肉茸的「金銀魚滑」,只用鯪魚單行在苦瓜與豉汁的濃味影響之下便顯得寡淡乏味了。
半肥瘦豬肉餡料中倘然加進一些鹹魚茸或沖菜粒滋味尤其雋永。
瓤苦瓜、辣椒、茄瓜、豆腐煎後加豉汁、蠔汁,炆透入味是畫龍點睛的妙着。記憶中有「瓤豆舅」是把豆腐先炸過然後瓤鯪魚膠煎香再加汁炆透,風味之美而今一般「煎瓤豆腐」望塵莫及。
「瓤豆腐」何以稱「瓤豆舅」?區區請教過不少長輩都不得要領,有謂原是石灣名食,何以得名則未知其詳。
2012年5月30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綠色星期一
Green Monday「綠色星期一」鼓吹每周食素一天「減排碳拯救地球」,吾徒琳琳十分賣力支持。
區區雖然是食肉獸,也認為每周食素一天對環保和健康都十分有好處。炎夏胃口疲呆,多數人都傾向多食清淡素食,而少吃肥魚大肉。中菜素食除了菜蔬蕈菌果實之外,更有許多黃豆、麥麩製品,口福享受比西餐豐富得多。
小時候夏天不時以酸薑麻醬豆腐花淘飯,滋味甚美。記憶之中大湯碗盛載的豆腐花有酸薑絲、芝麻醬、豉油調味之外,更還有一大碟油炸鬼片相隨,舀兩三湯匙豆腐花在飯面取油炸鬼片拌勻而食,三扒兩撥便吃去大半碗飯,每有此妙品,小孩大人例必胃口大開,人人添飯。
記憶中的醒胃素菜還有「酸甜煎豆腐」,此菜十分簡單,不過把方豆腐切厚件煎香,澆蓋上糖醋芡汁再撒一大把葱花,便是色香味俱全的佐飯妙饌。
南乳冬瓜炆枝竹豆腐泡也是佐飯上佳素菜。炆透的枝竹與開邊炸豆腐泡,飽浥南乳的濃香滋味是下飯的妙品,枝竹(腐竹條)與炸豆腐泡都是黃豆製品,風味逈殊,並亦佳妙。
咖喱是素菜的神奇調味妙品,平淡無奇之物一經咖喱提攜,頓然脫胎換骨面目一新。記憶中的家常妙饌是「咖喱洋葱煮薯仔」,把洋葱切碎下咖喱爆香,加適量水煮透切厚片的薯仔,香辣刺激的滋味美得出奇。
2012年6月1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夏日鯪魚球
不時不食,古有明訓。
最近吃了三次鯪魚球對此有更深體會。
大致上都不太差,但總覺欠缺一點鮮味和一點爽靭彈牙的口感。
與順德鄉親談起,他說:「順德食家都知道清明過後未到重陽這一段大暑天時,鯪魚含水份高,肉削而味淡,金秋到新春才是吃鯪魚的黃金期。鯪魚球不撻不爽,試問此時此地有誰家仍會沿用如此古法?」
順德食風:「食不厭精,妙在家常」。不崇尚珍稀名貴之物,但對食材十分講究,烹調肯下工夫,粗料細作,妙韻天成。
三幾條土鯪魚在順德巧婦手中,隨便可以弄出多款風味不凡美饌。
魚脊肉刮取魚青把魚茸打成魚膠捏成魚球,或炸、或焯或生炒口味多變。
魚膠加雞蛋濕油浸炸成魚腐,可炆可燴,隨意所之變化無窮。
魚膠釀瓤茄瓜、辣椒、豆腐、蓮藕固然風味不凡,最簡單之法是煎成魚餅切片,以之炒菜心、芥蘭信手拈來便成十分可口家常佳饌。
鯪魚腩加欖角、磨豉或加蒜茸、辣椒、豆豉放在豆腐上蒸之,濃郁鮮美的滋味豈是「豉油王蒸東星斑」可比。
遺憾是近年優質食材難求,新法養殖但知追求經濟效益,種種負面新聞不絕如縷,更教人吃得不放心。難怪知味食家都在大嘆「冇啖好食」了。
2012年5月14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酥炸鰈魚
香港飲食風氣近年「和風」愈吹愈勁,不同風味的不同檔次的東洋料理百花齊放。由於地舖租金高昂,食肆步步高升往樓上發展也已成為趨勢,銅鑼灣黃金地帶尤其熱鬧。
大戶屋翻新裝修加強燒烤陣容重開客似雲來勢頭甚勁,可見消費合理的「家庭料理」不論何時何地都大有吸引力。
「人多好辦事」飲食亦然,仗着人多勢眾隨意叫了許多刺身、壽司、串燒、炸豬排、炸鰈魚……清酒、梅酒各適其適、暢啖一番。
香脆可口的炸鰈魚在繽紛美食之中突圍而出成為大眾寵兒連番添食加了又加。
鰈魚Plaice是比目魚類,俗稱「左口」,在日本料理中大受重用,從刺身、壽司、燒、炸都榜上有名。「左口邊」——鰈魚鰭邊——是區區向所喜愛的刺身,雖然鮮味不濃,卻以爽滑的口感見勝,炸鰈魚的邊鰭香脆酥化又是另一番滋味以之作下酒物尤其精采。
儘管「日本魚生」已在香港流行多年,仍有少數人喜歡吃「熟料壽司」如「玉子壽司」、「鯖魚壽司」、「鰻魚壽司」之類。大戶屋的「箱押壽司」也有不少項目迎合這方面的要求。以家庭客源為對象這點尤其重要,畢竟高齡老人家與年幼小孩到底要比較小心飲食,不宜隨便吃生冷之物。
也許是樓上舖租金壓力較輕,大戶屋的炸鰈魚一客只是八十餘元,價錢便宜得頗有點出乎意外。
2012年5月12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炎夏消暑湯
三十三度酷熱天氣教人很自然便想到夏日消暑好湯「冬瓜蓮葉煲老鴨」和「荔荷炖鴨」,不過兩者都得花上幾個鐘頭,而且份量也不是小家庭所需。
夏日家常便飯湯水佔着非常重要位置,不少人簡直無湯不歡,故而急就章式的滾湯便成主流。一般都是瓜菜配魚肉,只消幾分鐘便有湯有肴可以享用。
區區記憶中有不少難忘的熱天湯水,例如「潺菜鹹魚頭豆腐湯」、「番茄石狗公湯」,雖然並非什麼名貴佳肴卻自有非凡魅力,可惜不嘗滋味也亦多年矣。
上品鹹魚與石狗公而今俱不易得。區區近年最常用的熱天湯水是「芥菜鯇魚尾湯」、「涼瓜牛肉湯」與「莧菜肉片湯」。
滾湯雖簡單但也有些地方須加注意。
煎香鯇魚尾滾芥菜湯用火不宜太猛,也勿超過十分鐘以保持魚尾肉滑。
「涼瓜牛肉湯」用街市鮮牛肉的話須加梳打食粉醃過,汆至堪堪僅熟撈起然後以有味湯滾涼瓜片,也可以「棄車保帥」,先以鮮牛肉滾透取牛肉湯底去滾苦瓜,至於那些「已完成歷史任務」的牛肉片不吃也罷。
「莧菜肉片湯」的肉片宜用豬脄頭或豬柳,滾湯之後肉質仍嫩滑可口。
熱天湯水宜清,故肉味不必太重,但求能起提鮮作用已足,像老火湯那麼濃郁反而不美。
2012年5月10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閩味難尋
「香港乜都有」,中西佳肴眾采紛呈,可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福建菜卻非常冷門要想找一家比較像樣的福建菜館也亦不易。箇中因由區區百思不得其解。
六十年代區區經常光顧中環一家福建小館五華,此店就在鏞記對戶,門面湫隘,陳設簡陋,僅有幾張枱,以上門到會為主要業務,門市堂吃只是附帶經營。
當年區區最喜歡吃的福建美食是「紅糟雞麵線」、「燕皮扁食」、「薄餅」、「南煎豬肝」。「金錢豬柳」,那美妙的滋味而今迴想起來猶不勝神往。
最廣為人知的福建佳肴是「佛跳牆」,但最獨特的風味是「紅糟」與「燕皮」。「佛跳牆」雖然用料名貴但基本上不過是鮑參翅肚,雞、鴨「一爐共冶」的形式與其他菜系的「一品鍋」,「全家福」之類大同小異,不若酒香馥郁滋味濃厚的紅糟雞和以豬肉揰成皮包裹餡料的扁食那麼有獨特風格。
五華在七十年代因舊舖拆建遷往業豐大廈規模擴大了,路綫也變了,幾年間也就消失了。
許多朋友都十分懷念五華當年那自包自吃的「福建薄餅」,一大盤韭黃、銀芽、肉絲與一叠薄餅上桌,食客自行挾取包裹而食,與北方以「草單」包「炒合菜」的食趣相近似。
側聞前北角橫街有家小館尚可以吃到一些福建小食未知有薄餅供應否?
2012年5月9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金必多湯
去麒麟閣吃飯發現「上海番菜名店」新寧餐廳原來也遷到利舞臺。周末按摩後與拙荊去懷舊一番。
飲早茶時吃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雞球大包」故而只點了一個「金必多湯」,一客「焗豬扒飯」分享。
「金必多湯」是「上海番菜」的經典之作,餐牌上英文寫作Potage Campardore乃是上海灘「鹹水英文」。「金必多」乃是洋行華人買辦之意。
「金必多湯」是迎合華人口味的西餐,基本上是忌廉雞湯加上雞絲、火腿絲、甘笋絲、其後為了提高聲價更加入魚翅。
「焗豬扒飯」是「上海番菜」與「豉油西餐」的大熱之選,也可以說是評價水準高下的標尺,新寧餐廳的豬扒飯沒有令我們失望,但份量很大兩個人分享也剩下了三分之一。
周末午市上座率也有八九成,除了銀髮族與中年客之外還有不少青春派,可見出品與服務夠水準的上海番菜館在日新月異的「美食天堂」仍然大有市場。
當年香港上海番菜行是寧波幫天下,經過逾半個世紀的人事變遷已逐漸本港化了。
五六十年代中環Jimmy's Kitchen與銅鑼灣的Sunning House是高檔上海番菜的叮噹馬頭名店,廚房樓面員工大部分是「阿拉儂」,Jimmy's Kitchen最後一個寧波大兄Martin最近也已退休了。
2012年5月8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黃鱔潮州粥
初夏氣溫已逾三十度,炎熱天氣影響胃口多數人愛吃粥多於食飯,廣府風味的白粥與有味粥都要煲兩三小時早已成為家廚奢侈品逐漸與現代都市人生活脫節。當然要想吃粥可以求諸於市面食肆,但滿目滔滔多是味道怪異的糊狀物很難領略到食粥的真趣。
區區退而求其次作急就章「有味潮州粥」頗不俗,風味也與時下食肆的泡飯式「香粥」不同。先煲好白糜(潮州粥),水滾後下米,以中小火煲三十分鐘,熄火候用。
黃鱔起肉洗淨切片,加薑汁、酒及幼鹽醃十分鐘。
燒熱鍋,加油及薑絲爆透鱔片,傾下潮州粥中小火煮五六分鐘,加入香芹粒、冬菜便大功告成。
黃鱔煲飯大家耳熟能詳,煲粥較為少見,改之作有味潮州粥更覺新鮮,吃膩了泡飯式「鯧魚粥」、「紫菜肉碎粥」不妨一試。
這個一新口味的食譜是區區一位祖籍潮陽的新加坡朋友所傳,原來版本在煲粥之時還要加花生,也曾依法而為並未見佳,省卻了反而更清爽可口。
都市人分秒必爭,倘然花半小時煲潮州粥也嫌費時,改泡飯方式滾煮亦無不可,但潮州粥那股清爽中帶着柔美的滋味可就欠奉了。
「泡飯」、「湯燴飯」、「廣府生滾粥」、「有味潮州粥」乍看來大同小異,細味之下並非一樣。
2012年5月7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無心插柳
五一勞動節閒來無事約老友食晏,人少無甚作為只打算來份「清湯腩」與「燒鵝背」嘆三幾杯「威梳」。
不道是日食星拱照適逢有友歐遊返港帶回手信,既有西班牙黑豚風腸、椒欖油浸沙丁魚和法國煙燻海鰻。
同代人一提起沙丁魚便聯想到打風日子與學校旅行野餐的「茄汁沙丁魚」,都是四五吋長的龐然大物,肉質較粗在茄汁掩護之下也不難吃,不過與葡萄牙的油浸小沙丁風味頗有距離。正是「一山還有一山高」,這天的西班牙沙丁魚體態更為嬌小,肉質更滑魚味也亦更濃,比鄰國產品又高一個層次。
法國煙燻海鰻是兩條共重一百克的肉片,肉質甘美,滋味豐厚比西班牙沙丁魚又明顯更勝一籌。
吃煙鰻勾起早年出差歐洲公幹的回憶。在巴黎吃了兩天「果汁+麵包+咖啡」的歐陸早餐之後食肉獸忍不住去Deli買了一段煙鰻,一出門便急不及待當街咬了兩口撫慰五臟神,那如久旱逢甘霖的感覺而今想來尚不勝神往。
西班牙黑豚肉風腸切得飛薄嚼勁恰到好處,雖是全瘦之肉卻無口感粗糙之弊,一片在口愈嚼愈有滋味忒是實至名歸的國寶級雋品。
原擬隨便吃一頓本土風味便飯無端變為地道歐洲色彩洋風午膳,老友把酒話當年也猛然想起多年沒有吃過「茄汁沙丁魚」幾時倒要找個機會重尋舊時之味。
« 返回前頁
文章:
搜尋:
分享 | 分享至 facebook | 轉寄 | 列印
2012年5月15日
唯靈 飲情食趣
時光倒流
油麻地「榕樹頭」畔有家別具特色的食肆。裸露的白光管、沒有枱布的膠板枱面、清一色圓鐵櫈,百分之百五六十年代旺角油麻地街坊食肆的風情。如非識途老馬引領安排,區區一定不會闖進這家「煊記」去吃順德小菜,錯過了一嘗地道鄉土味的機會。
此店夜市甚旺故提早在六時便開餐。原意特為「鯿魚兩吃」而來,臨時又加了「鯪魚三味」、「鯇魚三味」,眾采紛呈倒真有點應接不暇。
「鯿魚兩吃」是蒸頭腩,起脊肉切薄片滾粥,清鮮香滑別有風味與千篇一律的鯇魚片粥大異其趣。
區區在想香滑的鯿魚拆骨取肉作魚茸粥滋味亦當甚為佳妙。
這晚最出乎意外之喜是吃到久違滋味的「五柳鯇魚」,蒸得恰到好處的清水鯇配合酸甜適口的五柳芡汁十分醒胃,舉座一致認為遠比什麼「豉油王蒸東星」有文化得多。
「琵琶魚腐」也甚出色,妙在雞蛋與鯪魚青比例適中,嫩油浸炸得酥化軟滑盡顯地道順德風味本色。
此時此地有些人捨全蛋而只取蛋白去打魚腐,缺少了蛋黃的香氣形在神亡風味大遜了。
吃到地道順德風味魚腐不期而然想到永吉街時代陸羽主廚「廚師狀元」梁敬之言。他說魚腐要造得好必須夠膽落蛋,一両魚肉一隻蛋打成魚腐,保證必夠鬆化香滑。
2012年6月8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西班牙乳豬全體
一眾手足賀老友榮陞在銅鑼灣Flame安排了地中海風味午餐,肴饌甚別致。
二十四個月陳化西班牙火腿打頭陣自有先聲奪人的效應,配以新鮮無花果和鮮蔬沙律美得像花道作品幾乎教人捨不得把它吃掉。
第二道麵食也有意外之喜,以象拔蚌配意大利麵不但比一般的蜆肉名貴滋味也更為鮮美。
雙劍合璧的大盤博得好評如潮——雖然女士們都在抱怨太過豐美對「秀身工程」有負面影響。
「香煎肥鵝肝、野箘意大利飯」與「燒西班牙乳豬全體」都是獨當一面的大菜,而今併合在一起雖然已在份量加以調控倘無兼人之量都覺有些吃不消。
燒西班牙乳豬皮脆,肉嫩而味鮮,風味凌駕本地燒乳豬,區區盡了最大努力還是吃剩了一塊。
有在銅鑼灣上班的朋友視Flame為飯堂,以其只是百餘元消費的「半自助午餐」有直迫酒店的水準。
區區每來此地總是不由想起當年的京香樓和那些地道北方風味烙牛肉盒子,冬瓜羊肉餃子,家常餅,現拉條(即時製作的拉麵)。
而今打着「京川滬」旗號的食肆遍地開花,可是要找一些地道北方風味的麵點卻殊不易。想起當年來炸醬肉丁與打滷各一大碗,黃瓜條與生蒜瓣一碟吃拉麵的滋味頓覺此情難再的唏噓。
2012年6月12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老地方.老友記
老友約了在「老地方」午餐,所謂「老地方」乃指中環Jimmy's Kitchen。欣見老友記「肥叔叔Martin小休復出又再滿場飛,在他的打點之下一切都更稱心滿意。
Martin為我們落單,口中念念有詞如數家珍:「李先生要Corned Beef、阿Sir要Pickled Herring,阿太要Lamb Chop Madras,medium rare。」
午餐時間有限也不想吃得太飽,我們經常都只吃一道菜,而且幾乎毫無例外都是那些百吃不厭的至愛。
區區對Jimmy's Kitchen自家醃製的鯡魚情有獨鍾,除非有剛造好的Gravlax生醃三文魚,很少會「移情別戀」。
老友「福茗堂主」認為吃遍天下的Corned Beef,還以這裏的鹹牛肉最合口味。
乾香型Madras Curry香濃辛辣勁道十足,不論配雞與羊肉滋味都非常奇美,拙荊着以半生熟羊排為之更是鮮嫩可口不同凡響。雖然比正常的咖喱羊肉貴一些也自物有所值。
Jimmy's Kitchen可能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西餐館,五六十年代是「上海番菜」大本營,廚房以至樓面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寧波人,時至今日碩果僅存的「阿拉儂」只剩下Maitin一人而已。
Jimmy's Kitchen從華人行遷現址之後出品的歐陸色彩加濃,但若要追尋「海派羅宋大菜」風味,這個老地方一定不會教你失望。
2012年6月13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老實裹蒸糭
今年閏四月「端午糭」延遲上市,故一面世茶客都食指大動,裹蒸糭的份量不輕以之作早點須幾個人分享,才得免於過分膩滯。連日都蒙鄰桌茶友分惠。少吃多滋味,對這老老實實的傳統裹蒸糭相當欣賞。
近年奢糭、豪糭、怪糭百花齊放,鮑參翅肚燕,鵝肝、松露菌……盡出,光怪陸離教人嘆為觀止。
但以個人愚見,如此這般的東西除了嘩眾取寵之外,論滋味盡皆乏善足陳。
傳統裹蒸糭的材料不外糯米、綠豆、蓮子、栗子、花菇、鹹蛋黃,和肥豬肉,烚夠火候,酥化軟滑,眾味交融,自然可口。太多雜料反成障礙對風味有損無益。
糭分鹹甜兩大類,前者以「鹹肉」、「裹蒸」為本,後者以「豆沙」、「蓮蓉」為主,鹹糭口感以酥化軟滑為本。
甜糭則以爽滑為貴,為求達到如此目的,以往每加而今禁用的磞砂——最近國內傳出「毒糭」新聞便是這類貨色。
區區一向認為鹹糭的靈魂是五香肥肉與鹹蛋黃,十幾元一隻的「鹹肉糭」與百幾元一隻的「裹蒸糭」價格相差十倍八倍,可是風味相距不大。
區區口味老土,對「節食」——節令食品,尤其尊重傳統,吃五月糭還以陸羽的老老實實裹蒸糭最合口味,今年雖然賣到一百四十元也亦物有所值。
2012年5月5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住家飯餸
區區發覺不少年近半百的朋友對懷舊菜興趣特別濃厚,尤以家常風味的「住家飯餸」為然。後來聽一位老弟解釋乃是因在成長過程中少有機會吃到正常的住家飯。
六七十年代工業繁興,工廠晚晚加班,媽媽為了搵銀根本沒有機會為兒女煮飯。吾友十歲左右便學識用電飯煲煮了飯買一個幾毫牛雜、豬皮、蘿蔔作餸兩兄弟便算一餐,什麼老火湯、蒸肉餅、煎蛋角的住家餸在成長過程中完全欠奉。
半百一族是消費市場的中堅分子,能投其所好自有商機無限,食肆與其亂搞Fusion,推出不三不四非驢非馬的東西丟人現眼,不如老老實實做好一些家常風味佳肴讓大家能有機會重溫舊時歲月的溫馨。
最近區區作「懷舊飯局」主題曲是「北菇芋頭柱侯炆鵝」和「蓮藕鱆魚煲豬踭」,筵開十席,每枱都把菜肴一掃而空,反應熱烈大出意料之外。
「芋頭炆鴨」是秋季時菜,以清明鵝代鴨滋味更為腴美濃郁。其實炆鵝不一定要用清明重陽當造的嫩鵝,可以火候補其不足四季皆宜。
在區區記憶中家常風味煲豬肉湯配料有「三大天王」:
一、清補涼;二、金銀菜——菜乾加白菜;三、蓮藕。
煲湯蓮藕宜用第二三節較為圓渾的「藕瓜」,切片炒則以幼長的第一節「藕筒」為佳。這個部位又稱「荷花頭」,滋味特別爽甜。
2012年6月18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豉椒炆「削」菜
這一期的「星期美點」有「蓮茸蘋葉角」,順德鄉親說:「這傢伙鄉下叫AT。」
區區不恥下問請教如何寫法?登時把教書出身的「臭老九」考起。
有許多東西在廣東方言中有音無字,也有本來有字但已日久失傳,順德人把俗稱「豬乸菜」的莙達菜喚作「削」又是一例。
莙達菜有寫作閆達菜,順德稱之為「削」——讀上聲,粗生快大往往被用作餵豬飼料故也稱「豬乸菜」。
據鄉親說而今香港街市不時有售,而且價錢並不便宜,因為此菜之粗纖維有通暢腸胃的效用。
區區記得小時候家常菜也間有「蒜頭豆豉辣椒豬乸菜」味道頗不錯,但小孩子不准多吃以防「濕熱」,也有說其性甚寒體弱者也不宜吃。「削菜」之名不知是否與其性「寒削」有關?
據鄉親說種莙達菜摘而不割,隨手摘外層菜莢原棵留在菜地過幾天又可再摘,長摘長有。荒年凶歲是貧民的救星。
區區最近一次吃莙達菜是十年前在汕頭酒店午飯,菜肴中有普寧豆醬煮莙達菜,一位潮州銀行家胃口大開一連吃了三碗白糜(潮州粥)。
座上有人談往事提及中日戰爭之時糧食缺乏不少人連粥也吃不起,惟賴以莙達菜煮番薯充飢,太平盛世的豬糧在非常時期便成活命救人的恩物了。
2012年6月15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骨邊肉
曾聽人說過吃肥魚大肉是粗人食相,知味食家所珍視的是骨邊肉,所以經濟改革開放之後順德曾經流行過「煎魚骨」以骨邊肉作賣點的「刁口菜」。
區區個人口味而論,吃魚也重魚頭、魚骨,尤其是背鰭邊的骨邊肉,家常風味菜「炆斑頭」在個人心目中的地位遠遠凌駕啖啖肉的斑球、斑腩。
不過並非人人識食帶肉魚骨或有刺魚肉,吃慣無骨魚柳的洋人尤其如是。
招待新加坡朋友吃頓地道廣東家常風味便飯點了「牛筋腩」、「豆豉爆雞」、「涼瓜炆斑腩」、「煎釀三寶」,雖非什麼珍饈佳肴也吃得興高采烈。
其中一位小姐突然花容失色喲的一聲呼痛舉座給她嚇了一跳。卻原來不過是吃斑腩之時給魚骨刺痛了牙肉。
區區覺得奇怪一般而言斑腩只有長條肋骨不容易刺口,取小姐吐出魚塊檢視才發覺那是一塊帶肉的魚脊骨那兩排短骨不以為意咬下去便會中招。
帶肉脊骨風味殊不俗,但絕不宜與斑腩混雜一起,大可以單行作「椒鹽斑骨」或「炆斑頭骨」都是佳饌。
吃斑腩時對魚骨的警覺性較低一時大意便易生意外,而且如此配搭也易招魚目混珠欺客的誤會無心之失以致影響商譽更為不值了。
2012年6月28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觸動心弦的敬菜
在香港很少會在食肆吃「皮蛋鹹瘦肉粥」,也不會大熱天時食「臘腸雞飯」。那天在倫敦鳳凰閣的點心單上一見有此兩項卻忍不住把一粥一飯都圈點了這也許是潛意識中的「蓴美鱸鱠之思」作祟吧?
鳳凰閣愈做愈好儼然已成倫敦「名人飯堂」,馬卓安、衛奕信、陳方安生都是座上客,儘管西人生意日增中國風味依然努力維持不變。這天區區便為一隻「敬菜」而深深感動。那是平時在香港不會叫的「蓮蓉糭」,是日剛好是端午節前夕這團本是平平無奇糯米便有觸動心弦的特別意義了。
「皮蛋鹹瘦肉粥」的粥底是老老實實煲出來的,稀稠也合個人口味,四鎊許一大碗足供二人分享了。
「臘腸雞飯」並非一般「盅頭飯」的傳統而是「煲仔飯」,教人不期而然想起當年唐人街潘記的鐵罉臘味飯,菜乾老火湯。這一雙溫暖身心的孖寶是七八十年代不少留英香港學生的集體回憶。
試了兩款腸粉都很不錯,平平實實的「叉燒腸」並不比包腐皮卷的「招牌腸」遜色。關鍵在腸粉厚薄軟硬適中沒有悖離豬腸粉本色之正道,區區一見那些半透明的「輕薄腸粉」便覺討厭。
女兒一早便返牛津準備參加一個三年一度的White-Tie Ball未有同行,特別要了一碟「叉腸」帶走等她回來品嘗。
2012年6月19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印度聖芒
赴倫敦前夕老友Paul仔從英國帶來印度名產Alphonso Mango相贈,千里送鵝毛的盛意隆情教愚夫婦十分感動。
此芒果中之極品以五月為黃金期到六月中旬便近尾聲。當造佳品果肉豐滿,香滑甜美多汁風味之高冠絕群倫,呂宋芒、泰國芒盡皆瞠乎其後無可比擬。
初嘗印度聖芒在七十年代,其時在香港每個也賣十元過外,雖然沒有日本溫室蜜瓜那麼「貴族化」可也算不便宜了。
當年在銅灣灣「食街」幾家菜館多番以之作「龍蝦沙律」,其中以麒麟閣與畔溪小館所炮製者最為理想。
香港粵廚做這個Fusion菜由來已久,始而用罐頭雜果與現成沙律醬,其後進化為採用鮮果和把現成醬汁加工調味各師各法互誇秘方,加味精,搭上湯,五花八門不一而足,但說老實的佳者無多,個人對加進甜煉奶者尤覺可厭——不過卻有許多人甚為欣賞。
畔溪之作所以特別出色因有外援——從對戶百賽西餐廳取來西廚調製的千島汁風味,自與廉價現成沙律醬汁大異其趣。
七十年代日本海龍蝦頗易得肉質爽嫩,滋味鮮美,與芳香甜美的印度聖芒簡直是天衣無縫之妙配。而今雖有佳果在手雋美的日本海龍蝦千金難覓,當年妙配空餘追憶了。
2012年6月20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荔荷雅饌
每逢盛暑荔枝當造之時往昔食肆便紛紛推出夏令名菜「荔荷鴨」。自奢食潮興賣不起價錢的風味菜時令菜都退避三舍讓路給鮑參翅肚燕,鬚眉澳洲大花龍,曾經風光一時的「荔荷炖大鴨」近年幾乎已被人遺忘了。
「荷荔鴨」是個湯菜,主要是欣賞帶有花果妙韻的清鮮真醇的老鴨湯,滋味不同啖啖肉的「八寶鴨」那麼富有大快朵頤的食趣。
更有一個問題是有材難之嘆。現代養殖業追求成本經濟效益,惟快大及早出貨是務,更從何處還能找到老鴨公?
區區一回吃過一個十分精采的「荔荷雞球」,賣相雅麗,滋味鮮美,不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比「荔荷鴨」更為優勝,奇怪的是如此好菜為何流行不起?
「荔荷雞球」是以去核荔枝炒雞球而以新鮮荷花瓣裝飾點綴,活色生香的鮮花襯托着晶瑩的荔枝和金黃雞球,賣相雅麗脫俗真有教人一見傾心的魅力。
飲食業老行尊說,時令菜之所以難成大器,以其受材料季造限制,真正當時得令的黃金期時日無多,以「荔荷雞球」為例在糯米糍、桂味當造之時風味自佳,易以三月紅,黑葉便不可同日而語了。
除此之外近今經營成本高營業額不夠便被淘汰,推出菜式不能不以賣得起價為優先考慮,此所以此時此地以撚手時令小菜便愈來愈少了。
2012年6月21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青背籠大蝦
各位看標題幸勿以為是「手民之誤」,事實是區區一直擺烏龍把「青背籠」寫錯為「青背龍」!
飲食行一向把大蝦雅稱為「龍」,故很自然便把青背大蝦寫作「青背龍」。
最近偶然看到老友「漁客」三十年前寫的一篇文章才知這蝦中雋品的正確寫法應該是「青背籠」。
據解釋寶安一帶俗語稱「米」為「籠」,蝦膏(蝦卵)也稱為「米」,故把起膏而背呈青綠色的大蝦喚作「青背籠」也便十分順理成章。
「青背籠」之美在膏,蝦肉較硬,煎炸之時須控制好火候稍為過火風味便大打折扣。
提到「青背籠」不由想起上環合記的「蝦皇粥」,所謂「蝦皇」就是起膏的「青背籠」,把蝦肉剖開切段滾粥,件件如飛舞蝴蝶,嫣紅的蝦膏狀若流霞艷麗無比,至於那香滑鮮美的滋味更非言語所能形容,可憾的是如此高味自七十年代合記歇業之後便成絕響了。
漁客這篇在「七家食德」專欄發表的文章區區一直錯過了,最近拜讀才茅塞頓開以後不會再擺烏龍把「青背籠」誤寫作「青背龍」。
八十年代初七個飲食男女在《成報》合寫「七家食德」專欄有簡而清、陳非、過來人、梁多玲(玳(王寧))、封于陽、漁客和區區輪次每周各寫一篇,歲月如流轉瞬三十年過去了,七家之中四位先後離世,時至今日只餘老封、漁客與區區三人而已。
2012年6月25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難以抗拒的妖姬
「南乳笋蝦炆五花腩」是塵封於記憶中的美食,幾十年後追憶那濃郁冶味依然活現於腦海。這不過是家常粗菜並非什麼珍饈嘉饌,卻是色香味俱全且有勾魂攝魄的魅力。
「笋蝦」是乾笋,因何與蝦扯上關係?區區幾十年來一直疑團莫釋。最近偶閱八十年代廣州出版的《食經》終於找到答案。
笋蝦原來是廣寧特產,把鮮笋剖為兩片或四片,煮熟後曬乾成蝦形故稱「笋蝦」。
正如「白菜乾」與鮮白菜風味不同,「笋蝦」與鮮笋也亦有異,那一股鮮笋所無的味外之味有教人一試難忘的魔力。
這妙品多見於「舖頭餸」,大盤大缽多汁味濃一副粗豪本色。正如「南乳笋蝦五花腩」的菜名所顯示「南乳笋蝦」是居於領導地位,五花腩只是附從,飽浥了南乳的香與味的「笋蝦」那股教人難以抗拒的妖冶的滋味可與傾國傾城的妖姬相比。
在談飲說食的場合聊起「笋蝦」較年輕一輩的朋友已不知是何物,不知而今市面可還尚有售賣?
區區閱讀外省菜食譜不時見有「玉蘭片」一詞出現,始而不知是何物,後經外省朋友指點才知乃是乾笋、是鮮笋過造之時的代用品。自從罐頭笋大行其道之後已經漸被淘汰了。
半加工食材為廚行提供了許多方便但同時也破壞了幾許原味與真趣。
Tuesday, 6 March 2012
東京鰻魚飯大評比:尾花>宮川本廛=はし本>神田菊川=赤阪ふきぬき>竹葉亭>米花 東京鰻魚飯大評比:尾花>宮川本廛=はし本>神田菊川=赤阪ふきぬき>竹葉亭>米花
Feb 06 Mon 2012 08:30
東京鰻魚飯大評比:尾花>宮川本廛=はし本>神田菊川=赤阪ふきぬき>竹葉亭>米花
2012.2.5更新:新增2012年新入榜米其林一星的鰻魚飯老店はし本,連結更新。原文完成於2011.1
一年前整理過東京鰻魚飯Tabelog排行榜,一年過去了,吃了許多家,發現也可以發一篇東京鰻魚飯大評比啦。目前為止林氏璧吃過的第一名,還是南千住的尾花鰻魚飯。不過要寫在前面,鰻魚飯在日本是偏貴的食物,所以CP值可能都不是這麼高歐。像尾花的價錢是3000/3500/4000yen。每次去之後回到台北肥前屋,我們都會覺得怎麼這麼便宜啊XD
評分標準
五顆星:超級好吃,專程去一次絕對不會後悔 (例子: 一風堂)
四顆星: 很好吃,順路的話推薦來吃 (例子: 澀谷梅丘壽司の美登利)
三顆星:不好不壞 (例子: Seven的關東煮)
二顆星:有特色,吃過一次就好 (例子: 京都的和果子雲龍)
一顆星:不好吃 不推薦 (例子: 阿美橫町的鐵火蓋飯)
四五星都是值得再訪的 然後如果 價格太高 C/P值稍低 會在後面註明(C/P值稍低)
1.南千住/尾花鰻魚飯 (中) 3500yen (★★★★★)
南千住這一站,許多背包客應該不陌生,因為這裏有很多便宜的民宿。不過我們來這裏是為了藏身在此的超有名店家:尾花。 聽說尾花"生意相當好,不能先預約,甚至未開始營業兩小時前就有顧客在排隊等候"。我們在平常日的五點到訪,結果沒有人排隊,真幸運。這是3500yen的,鰻魚和飯的量比較多。鰻魚香氣十足,外皮完全和魚肉融為一體,是完全沒有刺的。不愧是東京鰻魚飯排名中不可能錯過的名店。看著廚房一大堆師傅,這每一隻鰻魚應該都是一個個師傅專心仔細的烤出來的,才會這麼的均勻。我們會給五分,不過我們是非假日的5:00PM到訪,完全沒排隊。排隊的因素如果考慮進來(網上常看見有人排一個小時以上,進來等又要等半小時),就可能只能給四分了。建議大家非假日來吧。
鰻魚飯 (小) 3000yen (★★★★★)
尾花鰻魚飯 (うなぎ重) 3000(小) 雖然鰻魚比較小,但厚度和中的一樣,美味度沒有打折。
店名:尾花 (おばな)
地址: 東京都荒川區南千住5-33-1
時間: [月~金] 11:30~13:30 16:00~19:30 [土・日・祝] 11:30~19:30
休日: 星期一
交通:日比谷線駅南千住駅 徒步5分
官網:
Tabelog分數: 4.04 (303) http://r.tabelog.com/tokyo/A1324/A132401/13003509/
Zagat Survey 食物/裝潢/服務: 26/14/12 5300yen
價錢: 3000/3500/4000yen
南千住/尾花:香氣四溢 名不虛傳的東京鰻魚飯名店(五星)
2.築地/宮川本廛 鰻魚飯 (中) 2940yen (★★★★★)
宮川本廛價格帶在2000~3000就吃的到,比尾花便宜,但注意要另加10%服務費。不用排隊(雖然現烤野等了很久),所以CP值應該比尾花高一些。這是うな重 (ハ) 2940yen,是五個等級中的第三等級。主要的特色是幾乎沒有刺(但還是有,尾花則完全沒刺),和入口即化。非常好吃的一碗,不枉費我們飢腸轆轆的等了快五十分鐘@@
鰻魚飯 (中小) 2415yen (★★★★★)
うな重 (ロ)2415yen 是五個等級中的第四等級(第一級最貴,份量最多)。老闆娘說通常的食量,女生叫ロ,男生叫ハ。因為小貍超愛鰻魚飯 ,大的就給她吃啦 ,這個已經很美味了。
宮川本廛 築地店 (築地 / うなぎ) 3.75[ 口コミ:68件 ]
地址:東京都中央區築地1-4-6 宮川本店ビル
時間:[月~金] 11:30~14:00 17:00~20:30(L.O)
[日・祝] 11:30~14:00 17:00~20:00(L.O)
交通:東京メトロ日比谷線 築地駅5分
定休日: 土曜日
官網:http://restaurant.gourmet.yahoo.co.jp/0000616283/M0013000436/
在鬆屋銀座八樓有分店
Zagat Survey 食物/裝潢/服務: 20/14/14 4700yen
價錢: 2100/2415/2940/3255/4725yen +10%
築地百年鰻魚飯老店: 宮川本廛(五星)
3.江戶川橋/石切橋 はし本 的鰻重 小 2250yen(★★★★★)
江戶川橋站徒步三分,在神田川的石切橋附近的這家"蒲燒店 石切橋 はし本",是2012年新入榜米其林一星的鰻魚飯老店,天保6年(1835年)創業已快要兩百年歷史的老舗,木造建築很有江戶味。 這附近還有另一家名店石ばし,這家較不有名,但價格比較和譪可親。 鰻重只有分大小兩種,2250yen和2750yen(今年四月起漲了150yen),這是2250yen。這家也是點了才開始料理,所以要等約30分, 我實際等了18分鐘。烤的非常香,皮和肉融為一體,有一點點刺但可以吃下去沒有問題,一切都很完美。這家可以列在和宮川本廛同級的水準。可惜的是,份量有點少,男生應該是吃不飽,這其實也是價錢便宜的原因吧(如果飯可以再多一點就好了)。
店名:蒲燒店 石切橋 はし本
地址:東京都文京區水道2-5-7
時間:11:30~14:00 16:30~20:00 (最後註文19:30)
休日:木曜日
交通:江戶川橋駅徒步3分。4番出口右轉到石切橋交差點的Lawson,過馬路,過了石切橋,沿著神田川邊右手邊的的第二間房。
官網:http://www.unagi-hashimoto.jp/
Tabelog分數: 3.57 (23)
4.神田きくかわ 鰻魚飯 (小) 2950yen (★★★★)
神田きくかわ うな重(イ)2950yen 。這家昭和22年創業的老店,在幾個主要的鰻魚飯排行榜也是常客,V6的節目有一次有介紹七家東京的店:土用丑の日直前!うなぎ祭り!!東京の店を全部見せちゃうぞSP 就名列第一,黃金傳說更名列第二。在Zagat Survey 食物/裝潢/服務也有 21/13/13的高分,和我有高度評價的宮川本廛差不多。但這家無法有皮和肉完全融合的口感,也就是有點土味,韌韌的感覺。但當然算是已經不錯了,雖然有一點點刺,但是不用挑出來的那種,瑕不掩瑜。
店名:神田きくかわ(菊川)kikukawa
地址:千代田區神田須田町1-24-2
時間:平日: 11:00 - 21:00(L.O.20:30) 土日祝: 11:00 - 20:00(L.O.19:20)
休日:無休
交通:地下鉄銀座線神田駅 徒步1分 JR神田駅 徒步3分
官網: http://www.gnavi.co.jp/kikukawa/ 上野 日比谷有分店
Tabelog 分數: 3.43(102) http://r.tabelog.com/tokyo/A1310/A131002/13000339/
Zagat Survey 食物/裝潢/服務: 20/12/12 4200yen
價錢: 2950/3580/4500yen 大串うな丼 2850yen
鄰近秋葉原萬世橋的老店:神田きくかわ(菊川)鰻魚飯(四星貴)
5.新宿高島屋/赤阪 ふきぬき ひつまぶし3700yen(★★★★)(C/P值稍低)
新宿高島屋美食街也吃的到鰻魚飯名店!赤阪ふきぬき本店在赤阪,大正12年創業,號稱是東京唯一關東風本格的"ひつまぶし",就在新宿南口高島屋14樓的美食街,窗外有粉漂亮的窗景。我們在過年期間來,入店才發現新年期間沒有lunch menu,恨啊!不然中午比較便宜歐!午餐的話うな重只要1600yen,ひつまぶし只要2100yen,雖然份量比較少,不過真是便宜了不少啊!ひつまぶし中午是3700yen和4700yen的驚人價錢。唉,來都來了,就開下去吧。ひつまぶし這種鰻魚飯三吃,之前在築地的虎杖也有介紹過類似吃法,不過那是海鮮ひつまぶし。ひつまぶし其實是名古屋那邊傳過來的吃法,這家的三種吃法是:第一碗先吃原味,第2碗加入蔥花和海苔攪拌,第3碗是茶泡飯(お茶漬け),蔥花和海苔之外再加上山葵和特製高湯。吃完真是很令人心滿心足啊!
鰻魚飯竹 2600 yen(★★★★)
うな重分為五個等級從1900yen到5600yen,鬆的大小可以來看大方的食記,我是點次小的竹,2600yen。無土味,無刺,很不錯。好吃是好吃,但份量有點少,整體CP值稍微差了一點。
店名:赤阪 ふきぬき
地址:東京都 澀谷區千駄ヶ谷5-24-2 タカシマヤタイムズスクエア 14F
時間: 週一~週五
11:00~14:00 (14:00L.O) 14:00~23:00 (22:00L.O)
週六・週日・假日
11:00~15:00 (15:00L.O) 15:00~23:00 (22:00L.O)
休日:タイムズスクエアに準ずる
交通:
官網: http://r.gnavi.co.jp/a399200/
Tabelog分數: 3.12 (27) http://r.tabelog.com/tokyo/A1304/A130401/13035273/
價錢: 2600/3500/4500/5600yen
新宿高島屋/赤阪ふきぬき ひつまぶし鰻魚飯三吃(四星貴)
6.銀座/竹葉亭 鰻魚飯 1890yen (★★★)
竹葉亭也是一家鰻魚飯老店,本店在築地/汐留附近,2010年入選了米其林一星,銀座分店在銀座四丁目交叉點的絕佳位置(三越的對面)。雖然築地附近的本店入選了米其林一星,我必須說銀座這家竹葉亭分店真的不行。竹葉亭在銀座的絕佳位置,又便宜又不太用等(尾花,宮川本廛現烤都要等快一個小時), 但東京人還是寧願去排尾花,不是沒有原因的。
竹葉亭鰻魚沒有刺,但皮還是有韌韌的感覺,沒有和肉融為一體,且有淡淡的鰻魚臭味。老實說我覺得竹葉亭可能沒有勝過台北的肥前屋太多!當然在東京的鰻魚飯中他算是很便宜的,如果你在銀座一時不知要吃啥,這也算是個還可以,CP值高的選擇。竹葉亭鰻魚飯僅有分兩種大小,A是1890yen,B是2415yen。1890yen能在銀座吃到鰻魚飯,的確是便宜的。
對了,米其林指南上鰻魚飯2010年入選四家一星: 竹葉亭/石ばし/五代目 野田岩/山之茶屋。2011年新增兩家: 尾花/秋本。點點點.......我個人覺得,Tabelog真的比較有參考價值,哈哈。Tabelog上美味程度,尾花26分,竹葉亭20分。這比米其林告訴你兩家都是一星,舒適度還竹葉亭>尾花,真的實用多了。
竹葉亭 本店 (東銀座)3.61[ 口コミ:50件 ]
竹葉亭 銀座店 (銀座)3.34[ 口コミ:76件 ]
地址:東京都中央區銀座5-8-3 http://www.unagi-chikuyoutei.co.jp/
時間: 月~金 11:30~14:30(L.O) 月~金 16:30~20:00(L.O) 土・日・祝 11:30~20:00(L.O)
交通:地下鉄銀座駅 A5出口徒步1分
定休日:年末年始 (2010年是1/3開市)
Zagat Survey 食物/裝潢/服務: 20/16/15 6000yen
價錢: 1890/2415yen
銀座/竹葉亭,米其林一星鰻魚飯?(三星)
7.築地/米花 1500yen ( ★★)
築地場內市場的米花,著名的是鰻魚飯和熱情的老闆: 米花二郎先生,另外也有新鮮的魚貨。但他的鰻魚飯1500yen,和肥前屋差不多,特別是在前幾天吃了宮川本廛後,這一碗變成平淡無奇了(真是殘忍的比較)。有刺,皮和肉沒有連在一起,皮會有點韌韌的。我更奇怪的是,從我叫菜到上菜,不到一分鐘....不需要烤一會嗎?鰻魚飯的飯和海鮮蓋飯的醋飯不一樣,應該是店家自己做的。這個飯我不喜歡,沒有日本米的感覺....米花的海鮮飯我會推薦,但鰻魚飯對我來說是個雷。
店名:うなぎ 米花 (よねはな)
地址:東京都中央區築地5-2-1 築地場內8號棟
時間: 5:00~13:30
休日:日曜・祝日・不定休(築地市場による)
交通:都營地下鉄大江戶線築地市場駅より徒步4分
官網: http://www.tsukijigourmet.or.jp/31_yonehana/index.htm
Tabelog分數: 3.64(28) http://r.tabelog.com/tokyo/A1313/A131301/13024887/
築地場內市場米花 鰻魚飯/海鮮蓋飯:吃人情味和學日文的特別小店(二星)
鰻魚飯名店: 五代目野田岩,2010年住在Prince Park Tower那天有想去吃,結果年末年始休息,殘念!
下次希望有機會吃到:安齋/秋本/石ばし/明神下 神田川/五代目 野田岩/初小川/色川等店啊!
東京, 鰻魚飯, 排行榜
東京鰻魚飯大評比:尾花>宮川本廛=はし本>神田菊川=赤阪ふきぬき>竹葉亭>米花
2012.2.5更新:新增2012年新入榜米其林一星的鰻魚飯老店はし本,連結更新。原文完成於2011.1
一年前整理過東京鰻魚飯Tabelog排行榜,一年過去了,吃了許多家,發現也可以發一篇東京鰻魚飯大評比啦。目前為止林氏璧吃過的第一名,還是南千住的尾花鰻魚飯。不過要寫在前面,鰻魚飯在日本是偏貴的食物,所以CP值可能都不是這麼高歐。像尾花的價錢是3000/3500/4000yen。每次去之後回到台北肥前屋,我們都會覺得怎麼這麼便宜啊XD
評分標準
五顆星:超級好吃,專程去一次絕對不會後悔 (例子: 一風堂)
四顆星: 很好吃,順路的話推薦來吃 (例子: 澀谷梅丘壽司の美登利)
三顆星:不好不壞 (例子: Seven的關東煮)
二顆星:有特色,吃過一次就好 (例子: 京都的和果子雲龍)
一顆星:不好吃 不推薦 (例子: 阿美橫町的鐵火蓋飯)
四五星都是值得再訪的 然後如果 價格太高 C/P值稍低 會在後面註明(C/P值稍低)
1.南千住/尾花鰻魚飯 (中) 3500yen (★★★★★)
南千住這一站,許多背包客應該不陌生,因為這裏有很多便宜的民宿。不過我們來這裏是為了藏身在此的超有名店家:尾花。 聽說尾花"生意相當好,不能先預約,甚至未開始營業兩小時前就有顧客在排隊等候"。我們在平常日的五點到訪,結果沒有人排隊,真幸運。這是3500yen的,鰻魚和飯的量比較多。鰻魚香氣十足,外皮完全和魚肉融為一體,是完全沒有刺的。不愧是東京鰻魚飯排名中不可能錯過的名店。看著廚房一大堆師傅,這每一隻鰻魚應該都是一個個師傅專心仔細的烤出來的,才會這麼的均勻。我們會給五分,不過我們是非假日的5:00PM到訪,完全沒排隊。排隊的因素如果考慮進來(網上常看見有人排一個小時以上,進來等又要等半小時),就可能只能給四分了。建議大家非假日來吧。
鰻魚飯 (小) 3000yen (★★★★★)
尾花鰻魚飯 (うなぎ重) 3000(小) 雖然鰻魚比較小,但厚度和中的一樣,美味度沒有打折。
店名:尾花 (おばな)
地址: 東京都荒川區南千住5-33-1
時間: [月~金] 11:30~13:30 16:00~19:30 [土・日・祝] 11:30~19:30
休日: 星期一
交通:日比谷線駅南千住駅 徒步5分
官網:
Tabelog分數: 4.04 (303) http://r.tabelog.com/tokyo/A1324/A132401/13003509/
Zagat Survey 食物/裝潢/服務: 26/14/12 5300yen
價錢: 3000/3500/4000yen
南千住/尾花:香氣四溢 名不虛傳的東京鰻魚飯名店(五星)
2.築地/宮川本廛 鰻魚飯 (中) 2940yen (★★★★★)
宮川本廛價格帶在2000~3000就吃的到,比尾花便宜,但注意要另加10%服務費。不用排隊(雖然現烤野等了很久),所以CP值應該比尾花高一些。這是うな重 (ハ) 2940yen,是五個等級中的第三等級。主要的特色是幾乎沒有刺(但還是有,尾花則完全沒刺),和入口即化。非常好吃的一碗,不枉費我們飢腸轆轆的等了快五十分鐘@@
鰻魚飯 (中小) 2415yen (★★★★★)
うな重 (ロ)2415yen 是五個等級中的第四等級(第一級最貴,份量最多)。老闆娘說通常的食量,女生叫ロ,男生叫ハ。因為小貍超愛鰻魚飯 ,大的就給她吃啦 ,這個已經很美味了。
宮川本廛 築地店 (築地 / うなぎ) 3.75[ 口コミ:68件 ]
地址:東京都中央區築地1-4-6 宮川本店ビル
時間:[月~金] 11:30~14:00 17:00~20:30(L.O)
[日・祝] 11:30~14:00 17:00~20:00(L.O)
交通:東京メトロ日比谷線 築地駅5分
定休日: 土曜日
官網:http://restaurant.gourmet.yahoo.co.jp/0000616283/M0013000436/
在鬆屋銀座八樓有分店
Zagat Survey 食物/裝潢/服務: 20/14/14 4700yen
價錢: 2100/2415/2940/3255/4725yen +10%
築地百年鰻魚飯老店: 宮川本廛(五星)
3.江戶川橋/石切橋 はし本 的鰻重 小 2250yen(★★★★★)
江戶川橋站徒步三分,在神田川的石切橋附近的這家"蒲燒店 石切橋 はし本",是2012年新入榜米其林一星的鰻魚飯老店,天保6年(1835年)創業已快要兩百年歷史的老舗,木造建築很有江戶味。 這附近還有另一家名店石ばし,這家較不有名,但價格比較和譪可親。 鰻重只有分大小兩種,2250yen和2750yen(今年四月起漲了150yen),這是2250yen。這家也是點了才開始料理,所以要等約30分, 我實際等了18分鐘。烤的非常香,皮和肉融為一體,有一點點刺但可以吃下去沒有問題,一切都很完美。這家可以列在和宮川本廛同級的水準。可惜的是,份量有點少,男生應該是吃不飽,這其實也是價錢便宜的原因吧(如果飯可以再多一點就好了)。
店名:蒲燒店 石切橋 はし本
地址:東京都文京區水道2-5-7
時間:11:30~14:00 16:30~20:00 (最後註文19:30)
休日:木曜日
交通:江戶川橋駅徒步3分。4番出口右轉到石切橋交差點的Lawson,過馬路,過了石切橋,沿著神田川邊右手邊的的第二間房。
官網:http://www.unagi-hashimoto.jp/
Tabelog分數: 3.57 (23)
4.神田きくかわ 鰻魚飯 (小) 2950yen (★★★★)
神田きくかわ うな重(イ)2950yen 。這家昭和22年創業的老店,在幾個主要的鰻魚飯排行榜也是常客,V6的節目有一次有介紹七家東京的店:土用丑の日直前!うなぎ祭り!!東京の店を全部見せちゃうぞSP 就名列第一,黃金傳說更名列第二。在Zagat Survey 食物/裝潢/服務也有 21/13/13的高分,和我有高度評價的宮川本廛差不多。但這家無法有皮和肉完全融合的口感,也就是有點土味,韌韌的感覺。但當然算是已經不錯了,雖然有一點點刺,但是不用挑出來的那種,瑕不掩瑜。
店名:神田きくかわ(菊川)kikukawa
地址:千代田區神田須田町1-24-2
時間:平日: 11:00 - 21:00(L.O.20:30) 土日祝: 11:00 - 20:00(L.O.19:20)
休日:無休
交通:地下鉄銀座線神田駅 徒步1分 JR神田駅 徒步3分
官網: http://www.gnavi.co.jp/kikukawa/ 上野 日比谷有分店
Tabelog 分數: 3.43(102) http://r.tabelog.com/tokyo/A1310/A131002/13000339/
Zagat Survey 食物/裝潢/服務: 20/12/12 4200yen
價錢: 2950/3580/4500yen 大串うな丼 2850yen
鄰近秋葉原萬世橋的老店:神田きくかわ(菊川)鰻魚飯(四星貴)
5.新宿高島屋/赤阪 ふきぬき ひつまぶし3700yen(★★★★)(C/P值稍低)
新宿高島屋美食街也吃的到鰻魚飯名店!赤阪ふきぬき本店在赤阪,大正12年創業,號稱是東京唯一關東風本格的"ひつまぶし",就在新宿南口高島屋14樓的美食街,窗外有粉漂亮的窗景。我們在過年期間來,入店才發現新年期間沒有lunch menu,恨啊!不然中午比較便宜歐!午餐的話うな重只要1600yen,ひつまぶし只要2100yen,雖然份量比較少,不過真是便宜了不少啊!ひつまぶし中午是3700yen和4700yen的驚人價錢。唉,來都來了,就開下去吧。ひつまぶし這種鰻魚飯三吃,之前在築地的虎杖也有介紹過類似吃法,不過那是海鮮ひつまぶし。ひつまぶし其實是名古屋那邊傳過來的吃法,這家的三種吃法是:第一碗先吃原味,第2碗加入蔥花和海苔攪拌,第3碗是茶泡飯(お茶漬け),蔥花和海苔之外再加上山葵和特製高湯。吃完真是很令人心滿心足啊!
鰻魚飯竹 2600 yen(★★★★)
うな重分為五個等級從1900yen到5600yen,鬆的大小可以來看大方的食記,我是點次小的竹,2600yen。無土味,無刺,很不錯。好吃是好吃,但份量有點少,整體CP值稍微差了一點。
店名:赤阪 ふきぬき
地址:東京都 澀谷區千駄ヶ谷5-24-2 タカシマヤタイムズスクエア 14F
時間: 週一~週五
11:00~14:00 (14:00L.O) 14:00~23:00 (22:00L.O)
週六・週日・假日
11:00~15:00 (15:00L.O) 15:00~23:00 (22:00L.O)
休日:タイムズスクエアに準ずる
交通:
官網: http://r.gnavi.co.jp/a399200/
Tabelog分數: 3.12 (27) http://r.tabelog.com/tokyo/A1304/A130401/13035273/
價錢: 2600/3500/4500/5600yen
新宿高島屋/赤阪ふきぬき ひつまぶし鰻魚飯三吃(四星貴)
6.銀座/竹葉亭 鰻魚飯 1890yen (★★★)
竹葉亭也是一家鰻魚飯老店,本店在築地/汐留附近,2010年入選了米其林一星,銀座分店在銀座四丁目交叉點的絕佳位置(三越的對面)。雖然築地附近的本店入選了米其林一星,我必須說銀座這家竹葉亭分店真的不行。竹葉亭在銀座的絕佳位置,又便宜又不太用等(尾花,宮川本廛現烤都要等快一個小時), 但東京人還是寧願去排尾花,不是沒有原因的。
竹葉亭鰻魚沒有刺,但皮還是有韌韌的感覺,沒有和肉融為一體,且有淡淡的鰻魚臭味。老實說我覺得竹葉亭可能沒有勝過台北的肥前屋太多!當然在東京的鰻魚飯中他算是很便宜的,如果你在銀座一時不知要吃啥,這也算是個還可以,CP值高的選擇。竹葉亭鰻魚飯僅有分兩種大小,A是1890yen,B是2415yen。1890yen能在銀座吃到鰻魚飯,的確是便宜的。
對了,米其林指南上鰻魚飯2010年入選四家一星: 竹葉亭/石ばし/五代目 野田岩/山之茶屋。2011年新增兩家: 尾花/秋本。點點點.......我個人覺得,Tabelog真的比較有參考價值,哈哈。Tabelog上美味程度,尾花26分,竹葉亭20分。這比米其林告訴你兩家都是一星,舒適度還竹葉亭>尾花,真的實用多了。
竹葉亭 本店 (東銀座)3.61[ 口コミ:50件 ]
竹葉亭 銀座店 (銀座)3.34[ 口コミ:76件 ]
地址:東京都中央區銀座5-8-3 http://www.unagi-chikuyoutei.co.jp/
時間: 月~金 11:30~14:30(L.O) 月~金 16:30~20:00(L.O) 土・日・祝 11:30~20:00(L.O)
交通:地下鉄銀座駅 A5出口徒步1分
定休日:年末年始 (2010年是1/3開市)
Zagat Survey 食物/裝潢/服務: 20/16/15 6000yen
價錢: 1890/2415yen
銀座/竹葉亭,米其林一星鰻魚飯?(三星)
7.築地/米花 1500yen ( ★★)
築地場內市場的米花,著名的是鰻魚飯和熱情的老闆: 米花二郎先生,另外也有新鮮的魚貨。但他的鰻魚飯1500yen,和肥前屋差不多,特別是在前幾天吃了宮川本廛後,這一碗變成平淡無奇了(真是殘忍的比較)。有刺,皮和肉沒有連在一起,皮會有點韌韌的。我更奇怪的是,從我叫菜到上菜,不到一分鐘....不需要烤一會嗎?鰻魚飯的飯和海鮮蓋飯的醋飯不一樣,應該是店家自己做的。這個飯我不喜歡,沒有日本米的感覺....米花的海鮮飯我會推薦,但鰻魚飯對我來說是個雷。
店名:うなぎ 米花 (よねはな)
地址:東京都中央區築地5-2-1 築地場內8號棟
時間: 5:00~13:30
休日:日曜・祝日・不定休(築地市場による)
交通:都營地下鉄大江戶線築地市場駅より徒步4分
官網: http://www.tsukijigourmet.or.jp/31_yonehana/index.htm
Tabelog分數: 3.64(28) http://r.tabelog.com/tokyo/A1313/A131301/13024887/
築地場內市場米花 鰻魚飯/海鮮蓋飯:吃人情味和學日文的特別小店(二星)
鰻魚飯名店: 五代目野田岩,2010年住在Prince Park Tower那天有想去吃,結果年末年始休息,殘念!
下次希望有機會吃到:安齋/秋本/石ばし/明神下 神田川/五代目 野田岩/初小川/色川等店啊!
東京, 鰻魚飯, 排行榜
Friday, 3 February 2012
2011年5月6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西藏雜談
到西藏十四天,所經三千六百公里,深深感到,如果人生沒有一次西藏之旅,是很大很大的遺憾。
中國省份中,我想不到有哪個像西藏那樣宏偉、多變化的風景——都是大山大川、廣原和深谷。也許稍近的有雲南,但還是差得遠,光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氣候、植物、風景……的變化就非常豐富;穿著短袖衫欣賞雪峰,就是很有趣的經驗。
我們這次是六個人,包了兩部四驅車旅遊的;為心安,請了個隨團醫生,費用也不貴,每天五百元。
我問醫生,有高原反應的人能不能入藏?她說絕對沒問題;大部分有高原反應的人,都是心理作用為多;真有高原反應的,也可以吃藥來控制。綜合她和司機的意見,最好是先飛海拔兩千多米的林芝,適應兩天,再上拉薩和其他地方;藥當然要吃,她提供的是紅景天,但我吃的是加拿大的Diamox,作用同樣是排水,避免高山反應引起肺水腫,聽說後者的作用強一點;另外一個問題是腦壓,她曾給了我兩小片藥,我沒吃,結果夜裏腦脹,睡得不好;後來乖乖吃了,睡得比平時還好。
青藏鐵路一流工程,但管理九流;而且須耗費一天以上,值不值得坐要認真考慮。遊了大峽谷一天,最好的風景都看到了,後來多留兩天,就為了看米堆和來古冰川,感覺有點反高潮,尤其對那些遊過加拿大、阿拉斯加冰川的人而言。其實一路上都有很多冰川,只是那兩個較大。後者有個惡人把關,幾乎打我們的司機,很是掃興。西藏人友善善良,對信仰尤其虔誠,他們往往花上一年半載徒步或三步一磕拜上拉薩去;在路上到許多信徒,因此備些十元零錢,見一個派一個吧,你會很愉快。
2011年4月26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西遊記一章
滿懷希望到西寧吃一頓好的手抓羊肉,要是加上一碗蘭州拉麵更是理想。在大西北,這不是太過分的想望吧。
哪知還是失望,該是沒找對地方。到西寧已是晚上八時多了,街上很多店已關了門,導遊把我們送到馬忠飯店,坐下來已覺不對路——是規模大、「豪裝」、針對商務客那種食肆,跟過去在蘭州吃過很平民化,氣氛熱鬧的羊肉店相去太遠。太晚了,只好硬著頭皮點菜。送上來的手抓羊肉是冷冰冰的,沒啥羊味;所謂土雞,賣得不便宜,每隻一百七十八元,用的是公雞,肉質粗,木然無味,斬得又大塊,我們六個人吃,剩下半碟。叫了幾道菜,最好吃的是羔羊炒蘑菇,黃蘑菇是野生的,菌味濃得像吃肉。另一種似是野菜的「北山鹿角」,涼拌,吃起來硬中帶爽,叫人想起沖繩的海葡萄。但作為一頓飯,吃得「頂癮」。
第二天遊日月山,看文成公主廟;途中皓雪紛飛,忽見途中有家拉麵店,便叫司機掉頭。是家庭式麵店,拉麵雖乏嚼勁,吃起來尚舒服,湯水亦不錯;一碗叫「炮仗」的麵特別好,稍粗,用切碎的番茄、紅蘿蔔一起煮,味道很飽足。
青海是世上最大的鹹水湖,大得像海;但海不揚波,又沒沙灘,無甚足觀,算是到此一遊吧。附近有個丹噶爾古城,始建於明代,倒可逛上兩小時;他們做旅遊做得很認真——專門為我們六人在舊衙門上演一幕古代審案情景,另加一場有近二十模特兒的民族服裝表演;門票不過每人六十元耳。古建築不多,城隍廟是清代建築,建得細膩華美而不俗;舊壁畫尚存,畫功甚佳;頗有可觀。遊罷隨司機到一路邊羊肉店晚飯,叫了幾款羊肉,無一可口;飲食隨緣,勉強不來。盡青稞酒兩杯,入藏去也。你會見到許多信徒,因此備些十元零錢,見一個派一個吧,你會很愉快。
2011年4月27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青藏鐵路
在西寧乘下午七時五十分的火車(上海開出)赴西藏,火車延誤了兩個多小時。
很壯觀的一個旅程。可可西里是千里荒漠,杳無人跡,連草樹都難得一見,這時候遇見藏羚羊的機會恐怕是千分之一機會。過了可可西里,可真是目不暇給,入眼都是千巖萬壑,有的巍峨崢嶸,有的平緩起伏,山峰有積雪,山下是平原和峽谷。多的是冰川和冰河,多從兩個山峰間蜿蜒流下,婉轉於大地上。車行急促,驀然覷見一隻小鳥孑立於方溶解的冰河畔,水光掩映,很覺動人——好個大自然使者,在報春消息。
想昔日坐好久車到加拿大班芙,為的是看一道冰川,但這天經過的冰川,恐怕有好幾十吧。
這麼壯闊的大自然景觀,世上無幾。同樣感人的,是青藏鐵路的工程——長近二千公里,所經都是高山幽壑、沙漠荒原,還有難於處理的凍土問題,自然環境條件惡劣之極,但費數代人之力卒抵於成,真是當代的萬里長城!
但跟偉大工程絕不配套的,是管理和服務。我們坐的是軟臥,價錢不算便宜,可是廁所裏永遠不備衞生紙,至此才知外國導遊書提醒旅客帶一卷衞生紙登車之言不虛。
每卡車都有電子告示板,但隔上很長時間才報告海拔若干和車外溫度,資訊作用甚微,更沒有告訴旅客現在經過的是什麼地方,比十多年前坐三峽的船還落後。
更離譜的是,電子告示板明明宣佈,車過了格爾木全車不準抽煙,但有好幾個旅客和一個服務員在禁煙的餐卡裏抽煙;而兩個車務員則在一旁說笑玩電腦,視若無睹。
列車長在用餐時間脫下制服,穿上白色上裝就充當服務員遞菜;查票是他,倒垃圾和掃地的也是他,點到你唔服?
2011年4月28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布達拉宮
遊布達拉宮去。座北望南、巍峨拔起,的確有帝王氣象。很獨特的建築,從古代繪畫看來,那是來自藏族本身的傳統,而非外來影響,但規模宏大多了;建築物始建於八世紀,曾毀於戰火,現存者是清初順治時期所建。
與現代主義建築,有不謀而合之處,那就是以橫直線結構為主,銳角很多,頗為冷峻;同時又不斷的向上伸延發展。但和現代主義建築不同的,是採光少,內部結構曲折,蜿蜒向內,頗為封閉式;不像現代建築,簡潔、輕盈、開放而開揚。可畏而不可親。
這不是一座一般建築,這是一座宮殿;又不是一般宮殿,更兼是西藏的宗教中心——對中外許多人而言,這是不易理解的宗教、政治符號,也是中國跟歐美正在拉鋸的政治戰場。
對西藏認識真的不多,故在布達拉宮每走一步,心裏都不由帶著疑惑——由十三世紀中葉起,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西藏一直實行著政教合一制度,發展至上世紀,西藏的財富掌握在百分之三的人手上;絕對權力絕對腐敗,誰都可以想像一個社會傾斜到這程度會怎麼樣的可怕!相應而生的是農奴制度。二十世紀依然存在農奴制度,這不是很荒謬嗎?農奴制度自然是宗教合一的結果,兩者兼容。
宗教團體本身就存在權力鬥爭,歷史上有兩三個達賴喇嘛十多二十歲就死掉了,有說是給毒殺的;宗教和政治結合,兩者會扭曲變形到何等程度?西方社會看到西藏的精神性和宗教智慧,可看到另外的黑暗面?他們早就脫離了政教合一的時代,為什麼對西藏的農奴制度視而不見?這是不是雙重標準?
我相信,西藏問題遠比我想像複雜,因此,我沒法純粹以審美的角度去欣賞布達拉宮。2011年4月29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山南遊記
離開拉薩,遊走山南線。首先沿著拉薩河到羊卓雍湖去。拉薩河很清澈,潺潺細流,河畔都是柳樹;西藏的春天來得晚,此際柳樹才著新綠,看起來倒有點江南氣息。我問司機珠珠河裏有什麼魚?他說,拉薩人不吃魚,因為拉薩河是水葬的河流,魚吃人。車行不久,前面果然有個水葬台——是幾塊巨石,立於懸崖之上;人們就是將死者斬成一件件,丟下河去。
羊卓雍湖是世上最高的鹹水湖,位於海拔五千米的高山上,前一天晚上在拉薩,不知是吹了風還是高原反應,頭微痛,睡不好;想不到來了更高的地方,反而沒事了。羊卓雍湖橫而長,長六十公里,像河流多一點;湖水是很清的藍,很美。跟著去了兩個冰川,都很壯觀;其中一個,冰川的下流露出石骨。珠珠說,那是電視台為了拍劇集將冰炸掉了,荒謬得令人難以置信。
到了一個叫浪卡子的小鎮午膳,五香鴨、土豆炆排骨、紅燒氂牛……叫一大堆,最好吃是湖魚,味鮮肉細,前所未嘗。再出發,到了個叫天珠山的靈山,山不高,三角形,山形奇特;山下掛滿了串串七彩經幡,珠珠買了一串,著我簽名,掛了上去。進入一條公路,珠珠到一限速登記處登記;到了公路另一頭,交通警察看駕駛者有無超速。真是最有效限制開快車之法。
跟著到白居寺去。是明朝宣德年間所建,寺作塔形,故是塔也是寺。塔分數層,每層有許小佛堂,幽幽暗暗,是密宗修習之所;小佛堂內有無數繪畫雕刻,佛像共有十萬之多,畫工雕工精美而嚴謹;保存甚佳,全無破壞,保持近六百年前風貌,令人歎絕,是另一個小敦煌也。管理粗疏,旅客參觀,完全沒人看管,頗令人擔心;願有心人能助其管理。
2011年4月30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早起看珠峰
離開白居寺,即抵日喀則,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但見市內處處都是在建築中的新廈,不久後再來,當是另一番面貌了。
宿過一宵,翌晨即赴扎什倫布寺。這是歷代班禪駐錫地,其重要性和布達拉宮不相上下。遠遠望去,此寺的氣勢懾人——一山環抱,三個金頂主殿在山腰間閃閃生輝,三千多僧房經堂排列其左右,序列森嚴。
主殿共有五間,但大都毀於文革,現僅餘班禪靈塔殿是十五世紀建築,文革時偽裝為穀倉逃過一劫,現存放著幾世班禪遺骨和九世班禪遺像。此外,強巴佛殿有著世上室內最大銅佛像,用黃金二七九千克和無數寶石塑成。此寺現有僧人八百多,叫人印象深刻的是,寺僧多開朗快樂,待人友善,又沒世俗氣。
吃過午飯,即開車赴定日,車行愈來愈高,至最高點,達海拔五千二百多米,雖動作稍促即氣喘連連,有點舉步維艱,但總算克服了高山反應。
在定日住了一晚,翌晨六時即摸黑離開酒店看珠穆朗瑪峰去。車往高處行,擡頭,上空星光點點;下瞰,群山披雪,皓白一片,如浪濤翻滾,好個白色海洋!如此壯濶奇景,懾人心魄。
至一高台看日出,珠峰遙遙在望,惟是煙雲掩映,峰頂若隱若現,飄兮忽兮,幻真幻假。只恨雲層較厚,看不到日出;但導遊說,今晨沒下雪,能看到珠峰,已算不錯了。車子繼續向珠峰方向進發,一路都是高山、雪原和冰川,此刻都披上銀裝,看得人興奮。這些高山,雪一溶化,寸草不生,乾枯悶人,而一旦染雪,即生命躍動,嫵媚動人。至絨衣寺,雲霧已散,如金字塔的珠峰峰頂挺拔傲然而立,叫人仰止;眾人馬上拿出照相機拍照,滿意而回。
2011年5月2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覓食西藏
在西藏,吃得最多的還是四川菜。實際上,西藏最多是四川食肆。真服了四川人,那麼多人離鄉別井、大江南北的去謀生。
有大型食肆,也有夫妻檔——妻子落了單,就跑到廚房協助丈夫做菜。
這裏的四川菜真不賴,吃起來大多是家庭味道。在日喀則,到一家叫鄉巴佬的吃了兩頓晚飯都很滿意;見有「雅江野生魚」,便叫了,味道肉質都不錯,只是吃罷才想起,雅江有沒舉行水葬?當下有點不是滋味,但魚吃下去了有啥辦法?後來問司機珠珠,他說雅江也有舉行水葬。以後在西藏吃魚,還是該小心點,無謂進入人魚之間的食物鏈也。
藏菜吃過一頓,就在布達拉宮最下層的雪域餐廳,我們七個人叫了個八百元的套餐,計有涼菜九道、熱菜八道、一湯二清菜、兩主食。
吃罷也不肯定是否正宗藏菜,可以肯定的這都是口味最不慣的那幾道,如糌粑、馬森……很難下嚥;除此許多都是帶麻辣味的川菜,或印度咖喱。他們做的餃子尤其可怕,大大件可以「掟死狗」,最可口的只有羊腸。在納木錯叫了個羊頭,端上來果然是將烚熟的羊頭劈開兩邊,可吃的只有羊腦,周圍伴以羊雜。只有一個勇士動筷。
往巴鬆錯途中,到一家蜀都餐廳吃的川菜很不錯,鹵氂牛精采,香豬炒萵筍亦不錯,大夥都讚好。
回到林芝,見酒店周圍都以「石鍋」作招徠,原來墨脫縣出產一種岩石,包含很多礦物質,又有十二種維生素,用以打成石鍋;以火鍋形式奉客。湯是骨熬成的,很好味。我們叫了鬆茸雞鍋,味道清鮮醇和。此外,此店供應的西藏香豬亦甚有特色,腴香動人。石鍋是手打的,外形古樸雅致,忍不住買了一個捎回去。
2011年5月3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大峽谷
坐了四百六十公里車由拉薩到林芝。中途,又遊了巴鬆錯湖;這是個美麗得叫人窒息的湖,一泓湖水作寶石藍色,柔美若絲,映照著背後的雪山;湖中有小島,島上有古寺,可惜正在翻修,無緣一見裏面供奉著的蓮花生大師;但寺旁不乏千年老樹,扭榦曲枝,勢若蟠龍,生命力猶在;而幾樹桃花正盛開,陽光照射下如幾朵粉紅色輕雲;地上未見一瓣落英。
到林芝,休息一晚,翌晨即赴波密去。過去數天,所見多雪山,溶雪後群山較乾枯,有點乏味;但進入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另外一個世界,森林茂密,多瀑布溪流,有「西藏江南」之稱。
先到色季拉山口,下車一望,四週是積雪甚厚的山巒,遠近皆雪山,一片白茫茫世界;下車沒走幾步,雙足即陷入愈呎深的積雪中,不禁莞爾。繼而到一處山腰遠眺南迦巴瓦峰;此峰高度僅次於珠穆朗瑪峰,峰頂常為雲煙繚繞,不輕為人見;我們幸運,等了一會,即見峰頂朦朦矓朧展現出來,姿態厚重端莊而有氣勢;司機頻說好彩,他帶了無數遊客到來,也沒見過幾次。
車再前行,入眼都是大山,滿山是森林,峰頂披雪;但山腳之下,卻多散散落落的農舍村落,樹下草坡,豬牛散漫,一派田園風光;乍然望去,還以為身在歐洲瑞士。
再向前走,就驚覺此地風光之美麗多變化,又非瑞士能及——我們早上九時從林芝出發,到黃昏六時抵達波密,近九小時間,雪峰一個接一個,我們未嘗一刻不見雪山;北美歐洲,哪有這麼長的雪山風景線?不止是雪山,山間有萬年原始森林,山中有瀑布,山下有急流、遼闊的河床、洲渚和淺灘。這是世界最深最長的狹谷。行程未完,已想明年再來。
2011年5月4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等待日出
夜宿波密——一個四面雪山環繞的小鎮;睡得早,清晨六時便起床看日出。
酒店後面即是大江,G比我還早,在江邊擺好腳架相機,準備拍攝映射在雪峰上的第一線陽光。天下著小雨,雲亦厚,街上杳無人跡,只有幾匹沒人看管的馬達達走過;我和G說著笑,邊看大江滔滔流水。山腰間掛著幾縷薄薄的雲,在鬱鬱森森的樹林襯托下尤其顯得輕柔,像浮在半空的白絲帶;天色漸亮,也多了顏色,但雲依然很厚,雪峰忽隱忽現,就是看不到陽光。到了七時多,我和G放棄了,回酒店吃早餐去。雖然我沒拍到理想照片,卻不失望,也許拍日出只是藉口,為的是享受清晨的寧謐。
離開酒店,開了三個多小時車到米堆冰川去。據說,這是全國最大的冰川。路上,看到不少徒步,或行三步即匐伏在地磕長頭往拉薩的信徒;看多了,忍不住叫珠珠停車,讓我拍攝三個磕長頭的人;珠珠隨著我下車,跟其中一個女信徒聊起來;原來他們是珠珠的同鄉,從四川出發,三步一磕,走到這裏已走了五個月,還須走四五個月,才能抵達拉薩。我聽了不由感動和慚愧——想不到世上還有這麼忠於信仰的人,我等俗人,對待生命遠沒他們認真,哪有資格論斷他們信仰的對錯?珠珠給了她一點錢,然後將她手上的護具往額頭一壓,祝福而別。
我問珠珠,他們在公路上磕拜,危險嗎?珠珠說,信徒被輾斃的事常有,去年就有兩個信徒被車撞死,每人家眷只獲三百元賠償,「輾死一頭毛(牛毛)牛也要賠幾千,但一個人只值三百!」他不忿的說。吃過午飯,騎了半小時馬才抵達米堆冰川;冰川近年溶化不少,並不壯觀,似乎還是騎著馬一路看古樹這過程有趣些。
2011年5月5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絕美西藏
西藏之行,美好的完結了。
看罷米堆冰川,在然烏一家簡陋的旅館過了一夜。這是一間有趣的旅館,每堵牆都塗滿了旅客留言;提供免費Wi-Fi,卻整晚停電,有等於無;晚餐不錯,吃到一尾沒鱗的然烏湖雪魚,很是腴美清鮮;用香豬做的臘肉臘腸掛滿了廚房的天花,試過非常美味,便跟他們買了一刀臘肉,兩條臘腸回去。
整晚停電,只藉一豆燭光照明。滿室皆黑,至此才發現到那燭光是如斯美麗,而人亦可靠這樣簡單、基本資源生活的,這自有一種儉樸之美,平日太浪費而不自知了;翌晨六時許醒來,寒甚,雙手緊握一杯熱開水取暖;望出窗外,見五個農民擡著農具,手牽二牛冒寒往耕田,剎那間,手中一杯暖水顯得如此奢侈,真要感恩。
從然烏回林芝,有四百多公里路要走,故七時許便出發了。
一路風光無限——車在山腰鑿通的公路上行走,下瞰湍急江流,上望崇山峻嶺;雨下過不停,山樹更顯得鬱鬱蒼蒼,綠意動人;但山路狹窄曲折,滑泥遍地,車行危險;果然半途見一輛車翻下山去了,幸而司機無恙。
車過波密,駛上五千米高山,但見大雪紛飛,滿山鬆杉都披上一身雪衣,山坡更是皓白一片,至清至純至淨,倒有點聖誕氣氛了。車往下行,雪停了,代之以雨,而一山都是雲霧,空濛一片,樹木若隱若現,都失卻顏色,入眼景物忽而變成一軸延伸不輟,空靈滿紙的水墨山水長卷,叫觀者都沾上幾分仙氣。下得山來,又是另一番景象——楊柳夾道,田野陌上,都是新綠,景色比江南更江南;突然哀江南一都被洋房所毀,只剩下一個西湖了,尋春,那及西藏!烤全香豬作晚宴,別西藏。
2011年5月7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成都
好幾年沒去成都了,車子開進市中心很覺惶然——到處都是高樓新廈,那不是我去過幾次的成都,我恐怕要重新認識這城。
終竟有點茫然和失落,因為眼前這城市,跟上海或廣州有多大分別呢?大多是失去了地方性格的現代建築,來接我的當地朋友說,現在連傳統的吊腳樓全都拆光了。從數量比例而言,那幾個名勝,好像望江樓、武侯祠、杜甫草堂……幾乎是微不足道了,都被高廈包圍起來,能否仍起城市的地標作用的確是疑問。
硬件是問題,軟件也同樣是問題,以前上海人是上海人、北京人是北京人、成都人是成都人,因為城市文化不同,都各具地區性格,不會混淆;但到了今天,都被一體化的消費文化統一了,孩子們都去吃麥當勞、肯德雞;青少年都會到星巴克、味千拉麵約會……倒底成都人還保留得了多少地方文化特色呢?
分別,自然是有的,只是要深入的了解。到了成都的第二天,朋友載我到三環以外一個叫「幸福梅林」的地方,那裏恐怕有一百幾十間「農家樂」,休憩和飲食的空間。朋友帶我走進其中一間叫「梅窠」的地方,那是一個女攝影師開的,樓分兩層,座位之間有舒適的距離,空間寬敞,又有綠樹環繞,清風徐來,頗有田園風味。朋友說,到這兒玩一天(搓麻將),吃兩頓,人均消費只是五十元。我詫異其消費之低;朋友說,還有更便宜的呢,在人民公園,老人家們玩一天,吃一頓,每人消費只是十元;怪不得成都人比別的地方人都顯得「閒」,低消費是基本條件。
北京的南鑼鼓巷、上海的泰康路都被旅遊商業文化攻陷了,可幸成都的新地標——寬窄巷子尚存幾分秀氣,市井卻不俚俗,尚可一遊。那是新舊成功結合的例子。
劉健威 此時此刻
西藏雜談
到西藏十四天,所經三千六百公里,深深感到,如果人生沒有一次西藏之旅,是很大很大的遺憾。
中國省份中,我想不到有哪個像西藏那樣宏偉、多變化的風景——都是大山大川、廣原和深谷。也許稍近的有雲南,但還是差得遠,光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氣候、植物、風景……的變化就非常豐富;穿著短袖衫欣賞雪峰,就是很有趣的經驗。
我們這次是六個人,包了兩部四驅車旅遊的;為心安,請了個隨團醫生,費用也不貴,每天五百元。
我問醫生,有高原反應的人能不能入藏?她說絕對沒問題;大部分有高原反應的人,都是心理作用為多;真有高原反應的,也可以吃藥來控制。綜合她和司機的意見,最好是先飛海拔兩千多米的林芝,適應兩天,再上拉薩和其他地方;藥當然要吃,她提供的是紅景天,但我吃的是加拿大的Diamox,作用同樣是排水,避免高山反應引起肺水腫,聽說後者的作用強一點;另外一個問題是腦壓,她曾給了我兩小片藥,我沒吃,結果夜裏腦脹,睡得不好;後來乖乖吃了,睡得比平時還好。
青藏鐵路一流工程,但管理九流;而且須耗費一天以上,值不值得坐要認真考慮。遊了大峽谷一天,最好的風景都看到了,後來多留兩天,就為了看米堆和來古冰川,感覺有點反高潮,尤其對那些遊過加拿大、阿拉斯加冰川的人而言。其實一路上都有很多冰川,只是那兩個較大。後者有個惡人把關,幾乎打我們的司機,很是掃興。西藏人友善善良,對信仰尤其虔誠,他們往往花上一年半載徒步或三步一磕拜上拉薩去;在路上到許多信徒,因此備些十元零錢,見一個派一個吧,你會很愉快。
2011年4月26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西遊記一章
滿懷希望到西寧吃一頓好的手抓羊肉,要是加上一碗蘭州拉麵更是理想。在大西北,這不是太過分的想望吧。
哪知還是失望,該是沒找對地方。到西寧已是晚上八時多了,街上很多店已關了門,導遊把我們送到馬忠飯店,坐下來已覺不對路——是規模大、「豪裝」、針對商務客那種食肆,跟過去在蘭州吃過很平民化,氣氛熱鬧的羊肉店相去太遠。太晚了,只好硬著頭皮點菜。送上來的手抓羊肉是冷冰冰的,沒啥羊味;所謂土雞,賣得不便宜,每隻一百七十八元,用的是公雞,肉質粗,木然無味,斬得又大塊,我們六個人吃,剩下半碟。叫了幾道菜,最好吃的是羔羊炒蘑菇,黃蘑菇是野生的,菌味濃得像吃肉。另一種似是野菜的「北山鹿角」,涼拌,吃起來硬中帶爽,叫人想起沖繩的海葡萄。但作為一頓飯,吃得「頂癮」。
第二天遊日月山,看文成公主廟;途中皓雪紛飛,忽見途中有家拉麵店,便叫司機掉頭。是家庭式麵店,拉麵雖乏嚼勁,吃起來尚舒服,湯水亦不錯;一碗叫「炮仗」的麵特別好,稍粗,用切碎的番茄、紅蘿蔔一起煮,味道很飽足。
青海是世上最大的鹹水湖,大得像海;但海不揚波,又沒沙灘,無甚足觀,算是到此一遊吧。附近有個丹噶爾古城,始建於明代,倒可逛上兩小時;他們做旅遊做得很認真——專門為我們六人在舊衙門上演一幕古代審案情景,另加一場有近二十模特兒的民族服裝表演;門票不過每人六十元耳。古建築不多,城隍廟是清代建築,建得細膩華美而不俗;舊壁畫尚存,畫功甚佳;頗有可觀。遊罷隨司機到一路邊羊肉店晚飯,叫了幾款羊肉,無一可口;飲食隨緣,勉強不來。盡青稞酒兩杯,入藏去也。你會見到許多信徒,因此備些十元零錢,見一個派一個吧,你會很愉快。
2011年4月27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青藏鐵路
在西寧乘下午七時五十分的火車(上海開出)赴西藏,火車延誤了兩個多小時。
很壯觀的一個旅程。可可西里是千里荒漠,杳無人跡,連草樹都難得一見,這時候遇見藏羚羊的機會恐怕是千分之一機會。過了可可西里,可真是目不暇給,入眼都是千巖萬壑,有的巍峨崢嶸,有的平緩起伏,山峰有積雪,山下是平原和峽谷。多的是冰川和冰河,多從兩個山峰間蜿蜒流下,婉轉於大地上。車行急促,驀然覷見一隻小鳥孑立於方溶解的冰河畔,水光掩映,很覺動人——好個大自然使者,在報春消息。
想昔日坐好久車到加拿大班芙,為的是看一道冰川,但這天經過的冰川,恐怕有好幾十吧。
這麼壯闊的大自然景觀,世上無幾。同樣感人的,是青藏鐵路的工程——長近二千公里,所經都是高山幽壑、沙漠荒原,還有難於處理的凍土問題,自然環境條件惡劣之極,但費數代人之力卒抵於成,真是當代的萬里長城!
但跟偉大工程絕不配套的,是管理和服務。我們坐的是軟臥,價錢不算便宜,可是廁所裏永遠不備衞生紙,至此才知外國導遊書提醒旅客帶一卷衞生紙登車之言不虛。
每卡車都有電子告示板,但隔上很長時間才報告海拔若干和車外溫度,資訊作用甚微,更沒有告訴旅客現在經過的是什麼地方,比十多年前坐三峽的船還落後。
更離譜的是,電子告示板明明宣佈,車過了格爾木全車不準抽煙,但有好幾個旅客和一個服務員在禁煙的餐卡裏抽煙;而兩個車務員則在一旁說笑玩電腦,視若無睹。
列車長在用餐時間脫下制服,穿上白色上裝就充當服務員遞菜;查票是他,倒垃圾和掃地的也是他,點到你唔服?
2011年4月28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布達拉宮
遊布達拉宮去。座北望南、巍峨拔起,的確有帝王氣象。很獨特的建築,從古代繪畫看來,那是來自藏族本身的傳統,而非外來影響,但規模宏大多了;建築物始建於八世紀,曾毀於戰火,現存者是清初順治時期所建。
與現代主義建築,有不謀而合之處,那就是以橫直線結構為主,銳角很多,頗為冷峻;同時又不斷的向上伸延發展。但和現代主義建築不同的,是採光少,內部結構曲折,蜿蜒向內,頗為封閉式;不像現代建築,簡潔、輕盈、開放而開揚。可畏而不可親。
這不是一座一般建築,這是一座宮殿;又不是一般宮殿,更兼是西藏的宗教中心——對中外許多人而言,這是不易理解的宗教、政治符號,也是中國跟歐美正在拉鋸的政治戰場。
對西藏認識真的不多,故在布達拉宮每走一步,心裏都不由帶著疑惑——由十三世紀中葉起,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西藏一直實行著政教合一制度,發展至上世紀,西藏的財富掌握在百分之三的人手上;絕對權力絕對腐敗,誰都可以想像一個社會傾斜到這程度會怎麼樣的可怕!相應而生的是農奴制度。二十世紀依然存在農奴制度,這不是很荒謬嗎?農奴制度自然是宗教合一的結果,兩者兼容。
宗教團體本身就存在權力鬥爭,歷史上有兩三個達賴喇嘛十多二十歲就死掉了,有說是給毒殺的;宗教和政治結合,兩者會扭曲變形到何等程度?西方社會看到西藏的精神性和宗教智慧,可看到另外的黑暗面?他們早就脫離了政教合一的時代,為什麼對西藏的農奴制度視而不見?這是不是雙重標準?
我相信,西藏問題遠比我想像複雜,因此,我沒法純粹以審美的角度去欣賞布達拉宮。2011年4月29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山南遊記
離開拉薩,遊走山南線。首先沿著拉薩河到羊卓雍湖去。拉薩河很清澈,潺潺細流,河畔都是柳樹;西藏的春天來得晚,此際柳樹才著新綠,看起來倒有點江南氣息。我問司機珠珠河裏有什麼魚?他說,拉薩人不吃魚,因為拉薩河是水葬的河流,魚吃人。車行不久,前面果然有個水葬台——是幾塊巨石,立於懸崖之上;人們就是將死者斬成一件件,丟下河去。
羊卓雍湖是世上最高的鹹水湖,位於海拔五千米的高山上,前一天晚上在拉薩,不知是吹了風還是高原反應,頭微痛,睡不好;想不到來了更高的地方,反而沒事了。羊卓雍湖橫而長,長六十公里,像河流多一點;湖水是很清的藍,很美。跟著去了兩個冰川,都很壯觀;其中一個,冰川的下流露出石骨。珠珠說,那是電視台為了拍劇集將冰炸掉了,荒謬得令人難以置信。
到了一個叫浪卡子的小鎮午膳,五香鴨、土豆炆排骨、紅燒氂牛……叫一大堆,最好吃是湖魚,味鮮肉細,前所未嘗。再出發,到了個叫天珠山的靈山,山不高,三角形,山形奇特;山下掛滿了串串七彩經幡,珠珠買了一串,著我簽名,掛了上去。進入一條公路,珠珠到一限速登記處登記;到了公路另一頭,交通警察看駕駛者有無超速。真是最有效限制開快車之法。
跟著到白居寺去。是明朝宣德年間所建,寺作塔形,故是塔也是寺。塔分數層,每層有許小佛堂,幽幽暗暗,是密宗修習之所;小佛堂內有無數繪畫雕刻,佛像共有十萬之多,畫工雕工精美而嚴謹;保存甚佳,全無破壞,保持近六百年前風貌,令人歎絕,是另一個小敦煌也。管理粗疏,旅客參觀,完全沒人看管,頗令人擔心;願有心人能助其管理。
2011年4月30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早起看珠峰
離開白居寺,即抵日喀則,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但見市內處處都是在建築中的新廈,不久後再來,當是另一番面貌了。
宿過一宵,翌晨即赴扎什倫布寺。這是歷代班禪駐錫地,其重要性和布達拉宮不相上下。遠遠望去,此寺的氣勢懾人——一山環抱,三個金頂主殿在山腰間閃閃生輝,三千多僧房經堂排列其左右,序列森嚴。
主殿共有五間,但大都毀於文革,現僅餘班禪靈塔殿是十五世紀建築,文革時偽裝為穀倉逃過一劫,現存放著幾世班禪遺骨和九世班禪遺像。此外,強巴佛殿有著世上室內最大銅佛像,用黃金二七九千克和無數寶石塑成。此寺現有僧人八百多,叫人印象深刻的是,寺僧多開朗快樂,待人友善,又沒世俗氣。
吃過午飯,即開車赴定日,車行愈來愈高,至最高點,達海拔五千二百多米,雖動作稍促即氣喘連連,有點舉步維艱,但總算克服了高山反應。
在定日住了一晚,翌晨六時即摸黑離開酒店看珠穆朗瑪峰去。車往高處行,擡頭,上空星光點點;下瞰,群山披雪,皓白一片,如浪濤翻滾,好個白色海洋!如此壯濶奇景,懾人心魄。
至一高台看日出,珠峰遙遙在望,惟是煙雲掩映,峰頂若隱若現,飄兮忽兮,幻真幻假。只恨雲層較厚,看不到日出;但導遊說,今晨沒下雪,能看到珠峰,已算不錯了。車子繼續向珠峰方向進發,一路都是高山、雪原和冰川,此刻都披上銀裝,看得人興奮。這些高山,雪一溶化,寸草不生,乾枯悶人,而一旦染雪,即生命躍動,嫵媚動人。至絨衣寺,雲霧已散,如金字塔的珠峰峰頂挺拔傲然而立,叫人仰止;眾人馬上拿出照相機拍照,滿意而回。
2011年5月2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覓食西藏
在西藏,吃得最多的還是四川菜。實際上,西藏最多是四川食肆。真服了四川人,那麼多人離鄉別井、大江南北的去謀生。
有大型食肆,也有夫妻檔——妻子落了單,就跑到廚房協助丈夫做菜。
這裏的四川菜真不賴,吃起來大多是家庭味道。在日喀則,到一家叫鄉巴佬的吃了兩頓晚飯都很滿意;見有「雅江野生魚」,便叫了,味道肉質都不錯,只是吃罷才想起,雅江有沒舉行水葬?當下有點不是滋味,但魚吃下去了有啥辦法?後來問司機珠珠,他說雅江也有舉行水葬。以後在西藏吃魚,還是該小心點,無謂進入人魚之間的食物鏈也。
藏菜吃過一頓,就在布達拉宮最下層的雪域餐廳,我們七個人叫了個八百元的套餐,計有涼菜九道、熱菜八道、一湯二清菜、兩主食。
吃罷也不肯定是否正宗藏菜,可以肯定的這都是口味最不慣的那幾道,如糌粑、馬森……很難下嚥;除此許多都是帶麻辣味的川菜,或印度咖喱。他們做的餃子尤其可怕,大大件可以「掟死狗」,最可口的只有羊腸。在納木錯叫了個羊頭,端上來果然是將烚熟的羊頭劈開兩邊,可吃的只有羊腦,周圍伴以羊雜。只有一個勇士動筷。
往巴鬆錯途中,到一家蜀都餐廳吃的川菜很不錯,鹵氂牛精采,香豬炒萵筍亦不錯,大夥都讚好。
回到林芝,見酒店周圍都以「石鍋」作招徠,原來墨脫縣出產一種岩石,包含很多礦物質,又有十二種維生素,用以打成石鍋;以火鍋形式奉客。湯是骨熬成的,很好味。我們叫了鬆茸雞鍋,味道清鮮醇和。此外,此店供應的西藏香豬亦甚有特色,腴香動人。石鍋是手打的,外形古樸雅致,忍不住買了一個捎回去。
2011年5月3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大峽谷
坐了四百六十公里車由拉薩到林芝。中途,又遊了巴鬆錯湖;這是個美麗得叫人窒息的湖,一泓湖水作寶石藍色,柔美若絲,映照著背後的雪山;湖中有小島,島上有古寺,可惜正在翻修,無緣一見裏面供奉著的蓮花生大師;但寺旁不乏千年老樹,扭榦曲枝,勢若蟠龍,生命力猶在;而幾樹桃花正盛開,陽光照射下如幾朵粉紅色輕雲;地上未見一瓣落英。
到林芝,休息一晚,翌晨即赴波密去。過去數天,所見多雪山,溶雪後群山較乾枯,有點乏味;但進入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另外一個世界,森林茂密,多瀑布溪流,有「西藏江南」之稱。
先到色季拉山口,下車一望,四週是積雪甚厚的山巒,遠近皆雪山,一片白茫茫世界;下車沒走幾步,雙足即陷入愈呎深的積雪中,不禁莞爾。繼而到一處山腰遠眺南迦巴瓦峰;此峰高度僅次於珠穆朗瑪峰,峰頂常為雲煙繚繞,不輕為人見;我們幸運,等了一會,即見峰頂朦朦矓朧展現出來,姿態厚重端莊而有氣勢;司機頻說好彩,他帶了無數遊客到來,也沒見過幾次。
車再前行,入眼都是大山,滿山是森林,峰頂披雪;但山腳之下,卻多散散落落的農舍村落,樹下草坡,豬牛散漫,一派田園風光;乍然望去,還以為身在歐洲瑞士。
再向前走,就驚覺此地風光之美麗多變化,又非瑞士能及——我們早上九時從林芝出發,到黃昏六時抵達波密,近九小時間,雪峰一個接一個,我們未嘗一刻不見雪山;北美歐洲,哪有這麼長的雪山風景線?不止是雪山,山間有萬年原始森林,山中有瀑布,山下有急流、遼闊的河床、洲渚和淺灘。這是世界最深最長的狹谷。行程未完,已想明年再來。
2011年5月4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等待日出
夜宿波密——一個四面雪山環繞的小鎮;睡得早,清晨六時便起床看日出。
酒店後面即是大江,G比我還早,在江邊擺好腳架相機,準備拍攝映射在雪峰上的第一線陽光。天下著小雨,雲亦厚,街上杳無人跡,只有幾匹沒人看管的馬達達走過;我和G說著笑,邊看大江滔滔流水。山腰間掛著幾縷薄薄的雲,在鬱鬱森森的樹林襯托下尤其顯得輕柔,像浮在半空的白絲帶;天色漸亮,也多了顏色,但雲依然很厚,雪峰忽隱忽現,就是看不到陽光。到了七時多,我和G放棄了,回酒店吃早餐去。雖然我沒拍到理想照片,卻不失望,也許拍日出只是藉口,為的是享受清晨的寧謐。
離開酒店,開了三個多小時車到米堆冰川去。據說,這是全國最大的冰川。路上,看到不少徒步,或行三步即匐伏在地磕長頭往拉薩的信徒;看多了,忍不住叫珠珠停車,讓我拍攝三個磕長頭的人;珠珠隨著我下車,跟其中一個女信徒聊起來;原來他們是珠珠的同鄉,從四川出發,三步一磕,走到這裏已走了五個月,還須走四五個月,才能抵達拉薩。我聽了不由感動和慚愧——想不到世上還有這麼忠於信仰的人,我等俗人,對待生命遠沒他們認真,哪有資格論斷他們信仰的對錯?珠珠給了她一點錢,然後將她手上的護具往額頭一壓,祝福而別。
我問珠珠,他們在公路上磕拜,危險嗎?珠珠說,信徒被輾斃的事常有,去年就有兩個信徒被車撞死,每人家眷只獲三百元賠償,「輾死一頭毛(牛毛)牛也要賠幾千,但一個人只值三百!」他不忿的說。吃過午飯,騎了半小時馬才抵達米堆冰川;冰川近年溶化不少,並不壯觀,似乎還是騎著馬一路看古樹這過程有趣些。
2011年5月5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絕美西藏
西藏之行,美好的完結了。
看罷米堆冰川,在然烏一家簡陋的旅館過了一夜。這是一間有趣的旅館,每堵牆都塗滿了旅客留言;提供免費Wi-Fi,卻整晚停電,有等於無;晚餐不錯,吃到一尾沒鱗的然烏湖雪魚,很是腴美清鮮;用香豬做的臘肉臘腸掛滿了廚房的天花,試過非常美味,便跟他們買了一刀臘肉,兩條臘腸回去。
整晚停電,只藉一豆燭光照明。滿室皆黑,至此才發現到那燭光是如斯美麗,而人亦可靠這樣簡單、基本資源生活的,這自有一種儉樸之美,平日太浪費而不自知了;翌晨六時許醒來,寒甚,雙手緊握一杯熱開水取暖;望出窗外,見五個農民擡著農具,手牽二牛冒寒往耕田,剎那間,手中一杯暖水顯得如此奢侈,真要感恩。
從然烏回林芝,有四百多公里路要走,故七時許便出發了。
一路風光無限——車在山腰鑿通的公路上行走,下瞰湍急江流,上望崇山峻嶺;雨下過不停,山樹更顯得鬱鬱蒼蒼,綠意動人;但山路狹窄曲折,滑泥遍地,車行危險;果然半途見一輛車翻下山去了,幸而司機無恙。
車過波密,駛上五千米高山,但見大雪紛飛,滿山鬆杉都披上一身雪衣,山坡更是皓白一片,至清至純至淨,倒有點聖誕氣氛了。車往下行,雪停了,代之以雨,而一山都是雲霧,空濛一片,樹木若隱若現,都失卻顏色,入眼景物忽而變成一軸延伸不輟,空靈滿紙的水墨山水長卷,叫觀者都沾上幾分仙氣。下得山來,又是另一番景象——楊柳夾道,田野陌上,都是新綠,景色比江南更江南;突然哀江南一都被洋房所毀,只剩下一個西湖了,尋春,那及西藏!烤全香豬作晚宴,別西藏。
2011年5月7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成都
好幾年沒去成都了,車子開進市中心很覺惶然——到處都是高樓新廈,那不是我去過幾次的成都,我恐怕要重新認識這城。
終竟有點茫然和失落,因為眼前這城市,跟上海或廣州有多大分別呢?大多是失去了地方性格的現代建築,來接我的當地朋友說,現在連傳統的吊腳樓全都拆光了。從數量比例而言,那幾個名勝,好像望江樓、武侯祠、杜甫草堂……幾乎是微不足道了,都被高廈包圍起來,能否仍起城市的地標作用的確是疑問。
硬件是問題,軟件也同樣是問題,以前上海人是上海人、北京人是北京人、成都人是成都人,因為城市文化不同,都各具地區性格,不會混淆;但到了今天,都被一體化的消費文化統一了,孩子們都去吃麥當勞、肯德雞;青少年都會到星巴克、味千拉麵約會……倒底成都人還保留得了多少地方文化特色呢?
分別,自然是有的,只是要深入的了解。到了成都的第二天,朋友載我到三環以外一個叫「幸福梅林」的地方,那裏恐怕有一百幾十間「農家樂」,休憩和飲食的空間。朋友帶我走進其中一間叫「梅窠」的地方,那是一個女攝影師開的,樓分兩層,座位之間有舒適的距離,空間寬敞,又有綠樹環繞,清風徐來,頗有田園風味。朋友說,到這兒玩一天(搓麻將),吃兩頓,人均消費只是五十元。我詫異其消費之低;朋友說,還有更便宜的呢,在人民公園,老人家們玩一天,吃一頓,每人消費只是十元;怪不得成都人比別的地方人都顯得「閒」,低消費是基本條件。
北京的南鑼鼓巷、上海的泰康路都被旅遊商業文化攻陷了,可幸成都的新地標——寬窄巷子尚存幾分秀氣,市井卻不俚俗,尚可一遊。那是新舊成功結合的例子。
劉健威 此時此刻 海鮮季節
2011年4月7日
這天晚上請客,中午便和兒子一起去買海鮮。真是吃海鮮的好季節,市場上海鮮豐富,價亦不貴;這天看到兩條顏色鮮明,底部無黑斑的大龍利,有異於養殖者;又有一尾剛死掉不久、三斤多重的釣口石蚌,都是難得一見。這一陣子,那種帶點紅色,每隻約二兩的大蝦尤其多,每斤只是百餘元,貨疏時,要賣逾二百元也。早一天,買了隻兩斤二的野生大花蟹,肉實而味鮮,吃得快樂,都只是花了三百元。
買了三種魚打算做五道菜。一般同一頓飯很少吃兩種魚,因為兩魚相比較,肯定其中一條會遜色,給比了下去。但這天好魚實在多,忍不住手和口。
上週吃到的龍躉猶在回味中,這天就碰到一條也頗罕見的黃油(音)斑,重四十斤,這樣重的魚,成長期恐怕起碼有十多二十年,味道焉會不豐厚?仍是對魚頭有興趣,便買了半個,已逾三斤重;魚扣也在,同時買了。
魚扣加赤肉、淮杞、黨參燉湯,湯水很是鮮甜;特別的是,燉過湯的魚扣嚼起來仍有味,帶少許脂,吃起來像豬肉多於魚;周凡夫坐在身旁,可證吾言不虛。紅燒魚頭本來壓軸,溝通誤會,上早了稍有所憾。魚頭皮肉香滑,口感至佳,吃得人人興奮,晚餐的氣氛馬上帶起來了,倒是意外之得。近見玫瑰魚便喜,這天買兩條逾斤重的,分兩味泡製──炒球和蒸頭腩;此魚「沙皮」,皮較韌,不宜蒸,用來炒球,卻恰到好處,那層皮很爽,口感特佳。本來還買了每條逾一兩的獅頭魚,計劃每人一條蒸食,但吃了好多個菜,人人都飽了大半,沒再弄。此本便宜魚,現在變得名貴了,某酒店中菜廳將此魚起肉蒸,五條要價八百元。這晚眾人皆愛除了柴爐花雕雞,還有蓮藕燜腩仔,蓮藕每斤逾三十元,既粉且香。
2011年4月8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錯 配
清明節那天,友人請到東莞虎門沙田吃晚飯去。塞車再遇上修路,在深圳開了兩小時車才到達;去到看看魚缸,頗懷疑這樣長途而來吃頓晚飯是否值得?
那裏傍海一排開了好幾家海鮮飯店,我們常去那家叫做雄記。我第一次去是好幾年前了,那時地上二、三十個魚缸裏養著不少海鮮和河鮮,我特別留意的是香港不易吃到的河鮮,尤其愛吃的是爽身、又不太肥的河鱔。現在,大部分在魚缸裏的,都是養殖魚,大一點的野生河魚也找不到;這天勉強點了欖角蒸邊魚、鹹酸菜煮奶魚、麵醬蒸白鴿魚、白灼麻蝦,還有他們的雞泡魚煲蘿蔔湯;雞泡魚該是養殖的,沒毒素,這裏長期供應也沒吃死人,故不妨叫。
點了十一、二道菜,大部分只是規矩而無驚喜,做得最好還是燒鵝,皮脆肉嫩,香味可口,勝於香港所吃多了。
第一次到雄記吃,因河鮮甚多(合季節時還有禮雲子,這是別處吃不到的),燒鵝又靚,吃得頗滿意;那知更大的驚喜在後頭——埋單,女服務員送上一梳香蕉,不算錢;那蕉比皇帝蕉大,又比地捫香蕉小,樣子不怎麼好看,但入口蕉味之香濃,勝於所有過去所吃;女服務員說:這是沙田特產。
這天飯後服務員只送上一碟甘桔,問為啥沒蕉?她說以前站在飯店前望過去都是蕉田,現在都建公路築了房子,故好幾年沒蕉送了。回程上,心中欷歔——珠江三角洲是沖積平原,該是最肥沃的土地,但過去三十年鄉村城市化,將一個最適宜發展農業的地方發展工商業,蹧蹋了多少好田地?這是資源的嚴重錯配,在「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主導下,人們連反省的機會也沒有—許多地方都可以發展工業,但珠三角只有一個!真是悲哀。
2011年4月13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鄉愁
回鄉祭祖,也同時找尋童時滋味。多留半天,就為了趁趁墟。以前沙崗墟就在樓下,每到墟日,熱鬧得很,鄉下人大擔細擔的把東西擔到墟市賣。現在迴想,方知農民生活之艱辛——採割兩擔比人還要高的芒草,曬乾(作燃料用),再擔著走十多公里路,所得不過四、五元耳。
早上先到酒店的酒家飲茶,點心質素不錯,好像叉燒飽,飽皮富彈性而不露餡,叔叔說勝於香港所吃;此外還有一些香港吃不到的點心,像金叱、「葉仔」、艾草做的茶果、蘆兜糭……
跟著去趁墟。到了墟市,最想有個設備完善的廚房,什麼都不管,專心致志做兩、三天菜,因為新鮮、又平又靚的食材實在多——瓜菜大多都是即日收割,三鳥齊備,活的鵝鴨固誘人,還有一種「閹生雞」,叔叔說,屬「半閹」,雞肉是特別的滑,宜炒球、煲雞粥;更難得一見是小地攤上賣著小量的野生田雞、水魚……
離開中山前,親戚還載我們到橫門吃海鮮去。橫門是個較偏僻的小漁港,早幾年去過,黃腳鱲、小龍利魚的滋味至今難忘。這天叫了九蝦、蒸邊魚和大獅頭魚、燜蓮藕,味道都不錯,最鮮味的是奶魚湯和水蟹粥,前者祇是加少許芫荽同煮,不雜他物,但湯水很是清鮮;此魚中山澳門較多,煲湯之外,也用以煲粥,是兒時的常食;據說此魚婦人吃了利奶水,因有是稱。水蟹粥的蟹味香且濃,信用的是野生蟹,碰上也屬機緣。吃著,倒有點懷念澳門氹仔誠昌的水蟹粥了,誠昌特別之處,是粥裏還放了搗碎的鹹蛋黃;鹹蛋黃別有一種鮮味,和蟹味頗相襯,故煲出來的水蟹粥,味道既鮮,又豐厚。只是膽固醇頗高,叫人又愛又怕。家鄉到今已臉目全非,惟有食物,尚可慰鄉愁。
這天晚上請客,中午便和兒子一起去買海鮮。真是吃海鮮的好季節,市場上海鮮豐富,價亦不貴;這天看到兩條顏色鮮明,底部無黑斑的大龍利,有異於養殖者;又有一尾剛死掉不久、三斤多重的釣口石蚌,都是難得一見。這一陣子,那種帶點紅色,每隻約二兩的大蝦尤其多,每斤只是百餘元,貨疏時,要賣逾二百元也。早一天,買了隻兩斤二的野生大花蟹,肉實而味鮮,吃得快樂,都只是花了三百元。
買了三種魚打算做五道菜。一般同一頓飯很少吃兩種魚,因為兩魚相比較,肯定其中一條會遜色,給比了下去。但這天好魚實在多,忍不住手和口。
上週吃到的龍躉猶在回味中,這天就碰到一條也頗罕見的黃油(音)斑,重四十斤,這樣重的魚,成長期恐怕起碼有十多二十年,味道焉會不豐厚?仍是對魚頭有興趣,便買了半個,已逾三斤重;魚扣也在,同時買了。
魚扣加赤肉、淮杞、黨參燉湯,湯水很是鮮甜;特別的是,燉過湯的魚扣嚼起來仍有味,帶少許脂,吃起來像豬肉多於魚;周凡夫坐在身旁,可證吾言不虛。紅燒魚頭本來壓軸,溝通誤會,上早了稍有所憾。魚頭皮肉香滑,口感至佳,吃得人人興奮,晚餐的氣氛馬上帶起來了,倒是意外之得。近見玫瑰魚便喜,這天買兩條逾斤重的,分兩味泡製──炒球和蒸頭腩;此魚「沙皮」,皮較韌,不宜蒸,用來炒球,卻恰到好處,那層皮很爽,口感特佳。本來還買了每條逾一兩的獅頭魚,計劃每人一條蒸食,但吃了好多個菜,人人都飽了大半,沒再弄。此本便宜魚,現在變得名貴了,某酒店中菜廳將此魚起肉蒸,五條要價八百元。這晚眾人皆愛除了柴爐花雕雞,還有蓮藕燜腩仔,蓮藕每斤逾三十元,既粉且香。
2011年4月8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錯 配
清明節那天,友人請到東莞虎門沙田吃晚飯去。塞車再遇上修路,在深圳開了兩小時車才到達;去到看看魚缸,頗懷疑這樣長途而來吃頓晚飯是否值得?
那裏傍海一排開了好幾家海鮮飯店,我們常去那家叫做雄記。我第一次去是好幾年前了,那時地上二、三十個魚缸裏養著不少海鮮和河鮮,我特別留意的是香港不易吃到的河鮮,尤其愛吃的是爽身、又不太肥的河鱔。現在,大部分在魚缸裏的,都是養殖魚,大一點的野生河魚也找不到;這天勉強點了欖角蒸邊魚、鹹酸菜煮奶魚、麵醬蒸白鴿魚、白灼麻蝦,還有他們的雞泡魚煲蘿蔔湯;雞泡魚該是養殖的,沒毒素,這裏長期供應也沒吃死人,故不妨叫。
點了十一、二道菜,大部分只是規矩而無驚喜,做得最好還是燒鵝,皮脆肉嫩,香味可口,勝於香港所吃多了。
第一次到雄記吃,因河鮮甚多(合季節時還有禮雲子,這是別處吃不到的),燒鵝又靚,吃得頗滿意;那知更大的驚喜在後頭——埋單,女服務員送上一梳香蕉,不算錢;那蕉比皇帝蕉大,又比地捫香蕉小,樣子不怎麼好看,但入口蕉味之香濃,勝於所有過去所吃;女服務員說:這是沙田特產。
這天飯後服務員只送上一碟甘桔,問為啥沒蕉?她說以前站在飯店前望過去都是蕉田,現在都建公路築了房子,故好幾年沒蕉送了。回程上,心中欷歔——珠江三角洲是沖積平原,該是最肥沃的土地,但過去三十年鄉村城市化,將一個最適宜發展農業的地方發展工商業,蹧蹋了多少好田地?這是資源的嚴重錯配,在「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主導下,人們連反省的機會也沒有—許多地方都可以發展工業,但珠三角只有一個!真是悲哀。
2011年4月13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鄉愁
回鄉祭祖,也同時找尋童時滋味。多留半天,就為了趁趁墟。以前沙崗墟就在樓下,每到墟日,熱鬧得很,鄉下人大擔細擔的把東西擔到墟市賣。現在迴想,方知農民生活之艱辛——採割兩擔比人還要高的芒草,曬乾(作燃料用),再擔著走十多公里路,所得不過四、五元耳。
早上先到酒店的酒家飲茶,點心質素不錯,好像叉燒飽,飽皮富彈性而不露餡,叔叔說勝於香港所吃;此外還有一些香港吃不到的點心,像金叱、「葉仔」、艾草做的茶果、蘆兜糭……
跟著去趁墟。到了墟市,最想有個設備完善的廚房,什麼都不管,專心致志做兩、三天菜,因為新鮮、又平又靚的食材實在多——瓜菜大多都是即日收割,三鳥齊備,活的鵝鴨固誘人,還有一種「閹生雞」,叔叔說,屬「半閹」,雞肉是特別的滑,宜炒球、煲雞粥;更難得一見是小地攤上賣著小量的野生田雞、水魚……
離開中山前,親戚還載我們到橫門吃海鮮去。橫門是個較偏僻的小漁港,早幾年去過,黃腳鱲、小龍利魚的滋味至今難忘。這天叫了九蝦、蒸邊魚和大獅頭魚、燜蓮藕,味道都不錯,最鮮味的是奶魚湯和水蟹粥,前者祇是加少許芫荽同煮,不雜他物,但湯水很是清鮮;此魚中山澳門較多,煲湯之外,也用以煲粥,是兒時的常食;據說此魚婦人吃了利奶水,因有是稱。水蟹粥的蟹味香且濃,信用的是野生蟹,碰上也屬機緣。吃著,倒有點懷念澳門氹仔誠昌的水蟹粥了,誠昌特別之處,是粥裏還放了搗碎的鹹蛋黃;鹹蛋黃別有一種鮮味,和蟹味頗相襯,故煲出來的水蟹粥,味道既鮮,又豐厚。只是膽固醇頗高,叫人又愛又怕。家鄉到今已臉目全非,惟有食物,尚可慰鄉愁。
劉健威 此時此刻 京都覓食難
2011年3月12日
在京都到北野天滿宮看罷梅花,便回酒店稍息,到祇園覓食去。祇園有些小橫巷,頗為隱閉,一些小房子亮了燈,門前只有兩三個字的招牌,明顯是食肆,但不知吃什麼;推門一看,裏頭有少至四個座位的。一見便喜,想進去坐下來,哪知主人耍手擰頭——有些真的訂滿了,有些則是「私人會所」,甚至貼了張中文告示,恕不招待陌生人。有一間,走進去,老頭子廚師想給我們找位子,但老闆娘又婉推了我們。吃了幾次閉門羹。
卒之進了間叫「和樂」的,除了兼廚師夫妻,一個人也沒有。是間開了二十五年的店。
魚生很差勁,左口魚韌而沒味,金槍魚和另一種半透明白色的魚也平凡得很。
配菜更有問題——一頓晚飯有三個帶湯的菜。即使如此,還是吃到一點家庭式「京料理」(也同時是「冬料理」)的滋味——菜做得非常的清——和廚師老闆的樣貌和氣質頗為統一——一個年逾七十的老人,清癯朗健,帶點幽默感。除了燒和牛,整頓沒濃味菜式。味道家常,其中一個菜是,白飯魚、打爛的蛋、蔬菜泡在鰹魚熬的湯裏;但最精采的一道菜是「葛煮」,葛粉和另一種粉調成羹,裏面泡著木耳絲、百合、白果和一種頗鮮味的魚肉;味道清淡,但有層次,非常的含蓄,京都料理該成熟如此。
翌日上FB求救,日本朋友給我介紹了兩間食肆,並說,他們在五時營業,六時就滿,最好五時就去,吃一小時夠了。結果奈良回來晚了,又被拒諸門外。還好,回到柳小路純吃牛的小店,還有位子,食物頗令同行的兄長驚喜——雖然是全牛宴,但菜式跟去年吃的又有分別—去年和兒子忍著飢餓左揀右揀,終找到此店,總算沒找錯。
« 返回前頁
文章:
搜尋:
分享| 分享至 facebook| 轉寄| 列印
2011年3月14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奈良和宇治
過去兩年遊京都,像缺了點什麼;這次補償了——一天去了奈良,一天去了宇治。文藝點說,是慰藉「歷史的鄉愁」吧——奈良和宇治,記錄著日本文化歷史的淵源,也保留著一些中國闕失的藝術——好像法隆寺,有一千五百年歷史了,是世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而其設計,是百分百中國宮廷式建築;在中國,哪裏找得到這麼完整的古老建築?
踏進金堂,入眼就是熟悉的釋迦三尊,佛祖法相慈祥,俯視眾生,從容淺笑。好美麗的笑容,一笑,就是千年,還會繼續笑下去,讓人忘塵脫俗和解憂。三十多年前初次看到和如今再看,是同樣的震撼——只有在宗教和藝術裏,才存在永恆。
奈良,樸素而大器,走在小街小巷,感到親切而寧靜,但踏進法隆寺、東大寺,伽藍廣濶,天地接近,處處是帝王氣象。
除了釋迦三尊、百濟觀音、興福寺的三面阿修羅都是一見銘記心中的佛教藝術。飛鳥、奈良時期的佛像十九集中於法隆寺,瀏覽一遍,千多年前日本人的宗教精神和審美觀都活現眼前。
宇治,是另一種美——那時日本進入平安時期,日本人開始逐漸建立自己的「國風文化」;那時貴族追求華麗纖美的生活藝術,宇治的平等院鳳凰堂就體現出這種美感——一組美麗飛揚的宮廷建築,矗立於洲濱之上;當中是阿彌陀堂;金身的阿彌陀佛端坐中央,法相莊嚴而秀美;全堂皆彩繪,牆壁上遍佈雕刻的菩薩,齊在奏樂和起舞;那是未法之世,人們嚮往的是西方極樂世界。平等院鳳凰堂保存、修復得非常之好,尤其是鳳翔館,將剝落彩繪臨摹再現,將掛在高處的菩薩雕刻移於窗櫥裏展出,較諸在現場所見,又豐富得多。宇治川長流,細說千年前的華美之世。
2011年3月10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廣島
這天拉開窗簾朝船外一望,人已到了廣島。
是舊遊之地了,唸大學時,和老師同學到日本考察其美術史,在京都奈良獃了兩周,然後各散東西;我和一位同學遊九州,先到廣島——至今猶記得初見嚴島水上鳥居的亢奮。
美麗與悲哀,是川端康成一本書的名字,而於我而言,要認識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美麗和悲哀,最好是到廣島來。
悲哀,大家都知道了——廣島是原爆之地,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早上八時十五分,第一顆原子彈落在廣島的上空,十多萬人瞬即死亡。這是戰爭的結果,不是原因,只有哀矜。過去看過原爆場景,這次不想再看。
從廣島坐二十五分鐘快船,就到了嚴島。
嚴島矗立在海上的鳥居,是日本三大景之一。鳥居,一個美麗的名字,叫人聯想起,那是飛鳥居住的地方——那好像是個牌坊,從中國佛寺的山門變化出來。
山門,大多是屹立於山上的;日本的神社前面,都有一個鳥居;但矗立於海面的,卻只此一個——它是嚴島神社的一部分;整個嚴島神社,也是建築在海上的。
嚴島神社,基本上模仿也是中國式宮殿或廟宇。中國廟宇和宮殿建築很多,但有哪一座是建造在水上?所以嚴島神社是典型日本建築美學的體現,有著迷人想像力,也表現這民族的美的追求——一種玄幻倏忽的美感。水面上的建築,水光和倒影,疑幻亦疑真;厚重的鳥居,也因築在水上,變得輕盈起來了,差點展翅欲飛。那種虛玄之美,遙遙相呼應的,還有宇治的平等院鳳凰堂。這兩個地方,日本人一生總要去一次。我也建議你去一次。嚴島,有二物可吃,一是燒蠔,二是燒鰻(星鰻),吃過了不錯。
在京都到北野天滿宮看罷梅花,便回酒店稍息,到祇園覓食去。祇園有些小橫巷,頗為隱閉,一些小房子亮了燈,門前只有兩三個字的招牌,明顯是食肆,但不知吃什麼;推門一看,裏頭有少至四個座位的。一見便喜,想進去坐下來,哪知主人耍手擰頭——有些真的訂滿了,有些則是「私人會所」,甚至貼了張中文告示,恕不招待陌生人。有一間,走進去,老頭子廚師想給我們找位子,但老闆娘又婉推了我們。吃了幾次閉門羹。
卒之進了間叫「和樂」的,除了兼廚師夫妻,一個人也沒有。是間開了二十五年的店。
魚生很差勁,左口魚韌而沒味,金槍魚和另一種半透明白色的魚也平凡得很。
配菜更有問題——一頓晚飯有三個帶湯的菜。即使如此,還是吃到一點家庭式「京料理」(也同時是「冬料理」)的滋味——菜做得非常的清——和廚師老闆的樣貌和氣質頗為統一——一個年逾七十的老人,清癯朗健,帶點幽默感。除了燒和牛,整頓沒濃味菜式。味道家常,其中一個菜是,白飯魚、打爛的蛋、蔬菜泡在鰹魚熬的湯裏;但最精采的一道菜是「葛煮」,葛粉和另一種粉調成羹,裏面泡著木耳絲、百合、白果和一種頗鮮味的魚肉;味道清淡,但有層次,非常的含蓄,京都料理該成熟如此。
翌日上FB求救,日本朋友給我介紹了兩間食肆,並說,他們在五時營業,六時就滿,最好五時就去,吃一小時夠了。結果奈良回來晚了,又被拒諸門外。還好,回到柳小路純吃牛的小店,還有位子,食物頗令同行的兄長驚喜——雖然是全牛宴,但菜式跟去年吃的又有分別—去年和兒子忍著飢餓左揀右揀,終找到此店,總算沒找錯。
« 返回前頁
文章:
搜尋:
分享| 分享至 facebook| 轉寄| 列印
2011年3月14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奈良和宇治
過去兩年遊京都,像缺了點什麼;這次補償了——一天去了奈良,一天去了宇治。文藝點說,是慰藉「歷史的鄉愁」吧——奈良和宇治,記錄著日本文化歷史的淵源,也保留著一些中國闕失的藝術——好像法隆寺,有一千五百年歷史了,是世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而其設計,是百分百中國宮廷式建築;在中國,哪裏找得到這麼完整的古老建築?
踏進金堂,入眼就是熟悉的釋迦三尊,佛祖法相慈祥,俯視眾生,從容淺笑。好美麗的笑容,一笑,就是千年,還會繼續笑下去,讓人忘塵脫俗和解憂。三十多年前初次看到和如今再看,是同樣的震撼——只有在宗教和藝術裏,才存在永恆。
奈良,樸素而大器,走在小街小巷,感到親切而寧靜,但踏進法隆寺、東大寺,伽藍廣濶,天地接近,處處是帝王氣象。
除了釋迦三尊、百濟觀音、興福寺的三面阿修羅都是一見銘記心中的佛教藝術。飛鳥、奈良時期的佛像十九集中於法隆寺,瀏覽一遍,千多年前日本人的宗教精神和審美觀都活現眼前。
宇治,是另一種美——那時日本進入平安時期,日本人開始逐漸建立自己的「國風文化」;那時貴族追求華麗纖美的生活藝術,宇治的平等院鳳凰堂就體現出這種美感——一組美麗飛揚的宮廷建築,矗立於洲濱之上;當中是阿彌陀堂;金身的阿彌陀佛端坐中央,法相莊嚴而秀美;全堂皆彩繪,牆壁上遍佈雕刻的菩薩,齊在奏樂和起舞;那是未法之世,人們嚮往的是西方極樂世界。平等院鳳凰堂保存、修復得非常之好,尤其是鳳翔館,將剝落彩繪臨摹再現,將掛在高處的菩薩雕刻移於窗櫥裏展出,較諸在現場所見,又豐富得多。宇治川長流,細說千年前的華美之世。
2011年3月10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廣島
這天拉開窗簾朝船外一望,人已到了廣島。
是舊遊之地了,唸大學時,和老師同學到日本考察其美術史,在京都奈良獃了兩周,然後各散東西;我和一位同學遊九州,先到廣島——至今猶記得初見嚴島水上鳥居的亢奮。
美麗與悲哀,是川端康成一本書的名字,而於我而言,要認識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美麗和悲哀,最好是到廣島來。
悲哀,大家都知道了——廣島是原爆之地,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早上八時十五分,第一顆原子彈落在廣島的上空,十多萬人瞬即死亡。這是戰爭的結果,不是原因,只有哀矜。過去看過原爆場景,這次不想再看。
從廣島坐二十五分鐘快船,就到了嚴島。
嚴島矗立在海上的鳥居,是日本三大景之一。鳥居,一個美麗的名字,叫人聯想起,那是飛鳥居住的地方——那好像是個牌坊,從中國佛寺的山門變化出來。
山門,大多是屹立於山上的;日本的神社前面,都有一個鳥居;但矗立於海面的,卻只此一個——它是嚴島神社的一部分;整個嚴島神社,也是建築在海上的。
嚴島神社,基本上模仿也是中國式宮殿或廟宇。中國廟宇和宮殿建築很多,但有哪一座是建造在水上?所以嚴島神社是典型日本建築美學的體現,有著迷人想像力,也表現這民族的美的追求——一種玄幻倏忽的美感。水面上的建築,水光和倒影,疑幻亦疑真;厚重的鳥居,也因築在水上,變得輕盈起來了,差點展翅欲飛。那種虛玄之美,遙遙相呼應的,還有宇治的平等院鳳凰堂。這兩個地方,日本人一生總要去一次。我也建議你去一次。嚴島,有二物可吃,一是燒蠔,二是燒鰻(星鰻),吃過了不錯。
台北的「康青龍」
2011年2月19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台北,找到香港不易有的「閒」。閒,不只是時間概念,更是一種心情、一種價值觀和生活哲學。
哪裏可找到台北的「閒」?
到「康青龍」逛逛吧。「康青龍」是指「北起東門市場,南到台灣大學,東至大安森林公園,西為中正紀念堂,細部是指區域內的永康街、麗水街、金華街、青田街,和師大路一帶。」這裏有很多具個性的小店,充滿人情味和文化氣息。令這地區有異於他地的,自然是人和他們的生活哲學,「在『康青龍」生活的人,都是比較懂得欣賞慢調生活美學的人,喜歡店小一點、商品有個性;店主不像做生意的;街上車少一點,巷弄裏可以看到的事物多一點。他們對於生活都有一種獨特的經營模式,就是「賺生活不是賺錢」的工作態度,賺錢只是附帶的回報……在這裏旅行是living,而非shopping。」(《康青龍旅人手帖》韓良露主編,可在桃園機場或台北車站拿得到。)但願你有這麼一本手帖,跟著裏面介紹的小店舖走一趟,你不但會找到那份台北的「閒」,也可能令你重新反省和思考習以為常的生活價值。這裏有些什麼店呢?秋惠文庫,賣的是台灣古物,店主是個曾留學日本的醫師,他稱自己是「為賺理想而生活」;回留是家賣健康食品和陶藝的店,美籍店主認為工作和生活無所分別;冶堂是茶藝館,主人何健放棄金融工作而獻身茶藝;彰藝坊賣的是戲偶和手工藝;Truffe One特飛伊,是位澳門女子開的,賣的是舒國治認為亞洲最好的朱古力;火金姑賣的是舊燈;布拉格書店是藝術家思想家常流連的地方。此外,還有數不清的小咖啡室小酒吧。走進「康青龍」,你會看到台北人閒雅的一面,這才是「深度旅行」。
2011年2月18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漫遊者樂園
跟閒人逛閒地,舒哥帶我們走進台北很多有趣的空間——像永康街的冶堂就是品茗的好去處。很幽雅的老平房裏,擺滿新新舊舊茶具,主人一臉閒氣,不太語言,默默為你泡一壺充滿清香的茶。不帶一絲塵俗氣的地方。
唱完茶,走到一間叫Meis的酒吧,女主人從日本留學回來,就開了這間大方亮麗的酒吧—就像友人的客廳,客人少長都有,都在無所拘束的聊天;坐在那裏喝酒,像身在一個派對,多於一個商業空間。酒水賣得很便宜,開瓶不錯的紅酒,三百港元就可以了。香港找不到這樣親切舒服的空間。
另一個晚上,先上紫藤廬去—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化空間,因庭院有三株紫藤得名—一幢有八十年歷史的老房子,間格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廳房,這裏除了泡茶,還有展覽和表演音樂的空間,更成為台北人討論文化和政治議題的地方,龍應台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台北有無數星巴克,只有這麼一間紫藤廬……其在文化上的象徵意義端無異議。
跟著走進一間叫巫雲的酒吧——主人是個大鬍子,披頭散髮,一身彩衣,好像由六十年代末期到現在就沒換過衣服剪過髮,是個快樂的嬉皮士;牆上貼滿披頭四、Jimi Hendrix等七十年代樂與怒、怨曲歌星的照片,播的,也是那個年代的音樂。昏黃的燈光下,屋裏徘徊著七十年代的幽靈……不管你喜不喜歡懷舊,令人佩服的是那裏的人的一份執著,和他們有著拒絕進入另一個年代的餘裕和從容……
逛完,不免惆悵,因為從對照中,發覺香港失去了太多,尤其是那些可供閒逛的文化空間,大家都身不由己的在一座巨大的機器中生活,被推向乏味和不可知的未來,哀哉!
2011年2月17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阿潘廚房
台南的阿裕尚可一談—現宰牛肉十分鮮甜,是去台南旅遊不可錯過者。有趣的是,是半自助式的,要飲品配菜或醬汁都得自己去拿,老闆娘和員工只管結帳落單和給你遞牛肉。牛肉每碟的份量少,大約二兩。
離市中心有半小時車程。
回到台北,翌日中午林文義、曾鬱雯夫婦請飯。鬱雯說,去書展,看到把他們宣傳為「文壇神鵰俠侶」的廣告牌,害得她要低頭行路。
林氏夫婦有心,知我嘴刁,試吃了不同的食肆,才決定了這家阿潘廚房—位於台北魚市場旁,是吃海鮮的好去處。
總覺沒香港吃海鮮講究和豐富,沒有活的魚,進門是排陳列架,冰上放著不同的水產。
先來的是烏魚子和豬腳凍。烏魚子是來台灣必吃,味道差不到哪裏去,只是不曉分辨是養殖還是野生的。豬腳凍很有趣,跟潮菜的做法一樣,而英國菜,也有一致的烹法。
接著上了一盆台式魚刺身。
再來一隻白切山雞。台灣人把放養的雞稱山雞,此雞頗肥大,也有雞味,但可能因雞種關係,跟在香港新漢記吃到的騸雞,還是有點距離。
跟著是薑絲肥腸,肥腸煮得很入味,但咬極不爛。坐在旁邊的段鍾沂先生解釋,這菜就是這吃法,嚼腸和薑絲味道,腸是咬不爛的,到最後吞下去算了。佛跳牆的味道屬清的一類,帶微微藥材味。鱭魚挑對了,肉質頗滑,也有魚味,要是蒸別的冰鮮魚,口感會差得多。炒小卷調味好,只是小魷魚略韌;小蜆湯則鮮美;山蘇是香港吃不到的菜,很脆嫩;炒米線帶湯,可口……地道的台菜做法。下次去台北,多了個不錯的選擇,段先生說,不妨配以台灣花雕,好飲又經濟。
2011年2月16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覓食台南
到台南覓食去。
舒哥早約好蔡先生給我們當導遊,蔡先生是嘉義人,愛上台南的閒,二十年前搬過來了,開了兩家二手書店。另一個閒人。
先去鹵伯吃火雞肉飯。尋常小小的一碗飯,上面鋪滿火雞肉;火雞味道不強,但飯吃起來綿糯中帶韌勁,很香很滑,米香之外,還有雞香—是澆了火雞油熬的汁。很新鮮的經驗。
接著到民生路一段義成水果店去。枱子擺在街上,蓮霧西瓜蜜瓜番鬼荔枝……切了兩碟,都很新鮮很甜。蔡先生說這店的老闆特別懂得挑貨入貨。
再走路去國華街二段的葉家小卷米粉。六十年兩代人,就這麼獨沽一味賣一碗粉,其他什麼也不賣。小卷,就是較小的魷魚,放在一鎮冰的大盆中,此外,就是一鍋泡滿米粉的魷魚湯。米粉,像香港的瀨粉,但吃起來不像香港的滑,但有米香和勁道,原來是用糙米做的。湯很清很鮮,魷魚「彈牙」,米粉夠爽,三者合起來是絕配,吃罷畢生難忘,無怪這麼簡單一碗粉,可賣足六十年而不衰。
有些店菜牌厚若《聖經》,但沒一道菜出色,哪及得一碗實實在在的小卷米粉?
吃完逛街。放映舊戲的全美戲院可夠經典,有六十年歷史,掛著的宣傳大畫依然是手畫的,是「李安電影夢開始的地方」,因李安在台南長大,小時逃學來這裏看戲。
逛完孔廟赤嵌樓,品茗到阿霞吃了份紅蟳米糕,那是台南第一名菜,膏蟹糯米飯甚鮮美,吃罷口中鮮味久久不散。臨離開前去阿裕吃「溫體牛肉」火鍋,那是當日宰的新鮮台灣牛,肉質爽而滑,比香港常吃到的黃牛肉味較「甜」,眾人讚口不絕,怪不得李昂舒哥都說:到台南首要是吃牛肉。
2011年2月15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友情美食之族
率眾到食養山房吃午飯去。
這是我既喜愛,又帶點尊敬的食肆—食物做得認真,又重視賣相,主人以接近宗教的精神搞飲食。
上次去它仍在陽明山,年多前搬到汐止,從台北坐計程車去,約三十五分鐘。位於五指山風景區,一片自然,難得的是,一道溪流從山上蜿蜒而下,水聲隆隆,白水黑石,環境既幽且森。
幅員闊大了,建築物亦現代而脫俗,只是日本風味濃了些。
食物,卻令人失望透頂—幾乎沒一道菜好吃,都沒味道,端的淡出鳥來(台北朋友道,食養是出名的沒味道);而且在冬日,除了湯,沒一道熱菜;又重複,吃了一個腐皮包的餃團,不久又來個圓大的飯團。賣相,像廉價的日本菜。跟上次吃的經驗很不一樣,分析下來,還是貧心之故—店開大了,可容三百客人,營運壓力加重了,投資也要歸本,故商業考慮也偏重了。三百座位的食肆,只能制度主導,做出來的菜不能有性格、有人性。噢,貪嗔癡,幾人擺脫得了。
晚飯約了李昂、舒國治、焦桐、朱振藩、於彭……一眾台灣文化人在中和市的大莊聚餐。吃的是花蓮的「原生菜」:臘野豬、肝團、山蘇……菜做得有點粗,但有農家風味,舒哥說,像到會的鄉下菜。大飽回到台北,先到永康街的冶堂喝茶去,不一會,舒哥說:到李崗家喝酒去。
李崗是導演,是李安的弟弟,擅做菜;我們到埗,他們早吃過一輪,見我們到來,又弄了一頓,獅子頭、筍燜肉、黃金條、炒花甲……都做得不錯。李安說,鹹魚很鹹,怕我們受不了,哪知比粵式鹹魚淡多了,原來他們是浸過夜才蒸;問他還拍飲食電影不,他說不拍了。
2011年2月14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跟閒人逛閒地
在繁忙的香港,嚮往的是一個「閒」字—台北比香港「閒」,有個人比香港任何一個人都要「閒」—他閒了大半輩子,到處閒吃閒逛,到了近五十歲,才起心寫些東西,和眾人分享那份閒心閒情,結果感動了無數人,令他在香港也有了不少粉絲—在一些場合,提起他的名字,有人會「哇」的叫起來。那個人就是舒哥,舒國治。
提起要搞個舒國治台北閒逛團,好些朋友都馬上報名,但臨時還是閒不了,像鄧達智,像梅卓燕。
還是如時出發了,傍晚抵台北,舒哥就來酒店會合。
先帶我們吃牛肉麵去—不是出了名或比賽得獎那幾家,而是在「延三夜市」一檔叫汕頭牛肉麵的。小小的街邊檔坐滿了人,兩個男人不停手地「淥」麵。
牛肉麵只有兩種,清湯或紅燒牛肉,吃起來,分別也不大,那就是一個「清」字,那口湯清如水淡若露,但很鮮,有股幽幽的牛肉香,惹人回味,但絲毫不霸道;很脫俗,卻吃得出熬湯者那份認真。那是一個堅持了四十二年的檔攤,教他們做麵的人來自汕頭,於是以此為名,情長義長如日月。
跟著去「南機長夜市」吃餃子。名字平凡不過,就叫來來:平凡,卻不簡單,每日賣餃子逾兩萬隻,五個男人圍在一起,用電幻的手包餃子,但還是供不應求。餃子皮,綿綿的,卻帶嚼勁,白菜豬肉餡(平常只賣這麼一種)鮮中帶甜,又香又滑,沒半點澀口……
經過一地,舒哥道:「那裏有家叫香港的餐廳,是竹聯幫一夜間剷除敵對幫派的地方;吃完牛肉麵去逛從沒人提過的景化公園,嚼完餃子又去參觀空閒有趣的早期「公屋」……跟著舒哥,逛的是導遊書上看不到的台北。
« 返回前頁
文章:
搜尋:
分享| 分享至 facebook| 轉寄| 列印
2011年2月24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生命裏難以承受的閒
回到香港,還是懷念台灣的「閒」。其實早就和舒國治有約了。他說,台北閒,台東更閒,說帶我們走一趟。
舒哥,本身就是台灣的Icon,見到他,就想起伊秉綬寫過的一副對聯:「佛容為弟子,天許作閒人」。他一生不屑名利,不僅不怕窮,簡直好像享受窮,在貧窮中尋找生活、尋找每個地方的真趣(他逛過香港好些地方,恐怕是很多港人沒逛過的);一位朋友說:「要努力工作,才能享受……」,這是很港式想法,用在他身上不太適合,人生開始,他就不是向物質生活進發。而許多港人,從物質開始,也在物質的追求中結束,從沒好好的享受過人生和生活,到底要哪層次的物質生活?也沒個譜。
近日常在想,香港的官員,他們把持著香港的現在和未來,最需要的,不是「腦震盪」,而是「腦休息」;那就是退一步,放鬆點,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來設計香港的未來,最好是回過頭來看看香港走過的路,是不是在一味向前衝的過程中失去了一些可貴的質素?我想,花三四天在台北,每天到永康街、青田街、龍泉街一帶逛逛,看看那裏的人怎麼營生和生活,當中應找到不少啟示。
最明顯的,香港早失去了那份「閒」。閒,就是不亟亟於名利,寵辱不驚;但於生活,不是無所追求,反而活得更精緻、更細緻—當然,不是物質上的奢華;而是返璞歸真。台灣人對物質何嘗沒要求—一碗牛肉麵、一碗小卷米粉竟可以賣足四十年、六十年,那對食材沒有一份認真怎麼可以做得到?而在香港,早已吃不到那麼有靈魂的一碗粉麵了;大陸,更不消說,連食物安全都成了問題。閒,就是安貧,不是一做生意就追求發達;這種心理質素,中港都早失落了。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台北,找到香港不易有的「閒」。閒,不只是時間概念,更是一種心情、一種價值觀和生活哲學。
哪裏可找到台北的「閒」?
到「康青龍」逛逛吧。「康青龍」是指「北起東門市場,南到台灣大學,東至大安森林公園,西為中正紀念堂,細部是指區域內的永康街、麗水街、金華街、青田街,和師大路一帶。」這裏有很多具個性的小店,充滿人情味和文化氣息。令這地區有異於他地的,自然是人和他們的生活哲學,「在『康青龍」生活的人,都是比較懂得欣賞慢調生活美學的人,喜歡店小一點、商品有個性;店主不像做生意的;街上車少一點,巷弄裏可以看到的事物多一點。他們對於生活都有一種獨特的經營模式,就是「賺生活不是賺錢」的工作態度,賺錢只是附帶的回報……在這裏旅行是living,而非shopping。」(《康青龍旅人手帖》韓良露主編,可在桃園機場或台北車站拿得到。)但願你有這麼一本手帖,跟著裏面介紹的小店舖走一趟,你不但會找到那份台北的「閒」,也可能令你重新反省和思考習以為常的生活價值。這裏有些什麼店呢?秋惠文庫,賣的是台灣古物,店主是個曾留學日本的醫師,他稱自己是「為賺理想而生活」;回留是家賣健康食品和陶藝的店,美籍店主認為工作和生活無所分別;冶堂是茶藝館,主人何健放棄金融工作而獻身茶藝;彰藝坊賣的是戲偶和手工藝;Truffe One特飛伊,是位澳門女子開的,賣的是舒國治認為亞洲最好的朱古力;火金姑賣的是舊燈;布拉格書店是藝術家思想家常流連的地方。此外,還有數不清的小咖啡室小酒吧。走進「康青龍」,你會看到台北人閒雅的一面,這才是「深度旅行」。
2011年2月18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漫遊者樂園
跟閒人逛閒地,舒哥帶我們走進台北很多有趣的空間——像永康街的冶堂就是品茗的好去處。很幽雅的老平房裏,擺滿新新舊舊茶具,主人一臉閒氣,不太語言,默默為你泡一壺充滿清香的茶。不帶一絲塵俗氣的地方。
唱完茶,走到一間叫Meis的酒吧,女主人從日本留學回來,就開了這間大方亮麗的酒吧—就像友人的客廳,客人少長都有,都在無所拘束的聊天;坐在那裏喝酒,像身在一個派對,多於一個商業空間。酒水賣得很便宜,開瓶不錯的紅酒,三百港元就可以了。香港找不到這樣親切舒服的空間。
另一個晚上,先上紫藤廬去—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文化空間,因庭院有三株紫藤得名—一幢有八十年歷史的老房子,間格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廳房,這裏除了泡茶,還有展覽和表演音樂的空間,更成為台北人討論文化和政治議題的地方,龍應台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台北有無數星巴克,只有這麼一間紫藤廬……其在文化上的象徵意義端無異議。
跟著走進一間叫巫雲的酒吧——主人是個大鬍子,披頭散髮,一身彩衣,好像由六十年代末期到現在就沒換過衣服剪過髮,是個快樂的嬉皮士;牆上貼滿披頭四、Jimi Hendrix等七十年代樂與怒、怨曲歌星的照片,播的,也是那個年代的音樂。昏黃的燈光下,屋裏徘徊著七十年代的幽靈……不管你喜不喜歡懷舊,令人佩服的是那裏的人的一份執著,和他們有著拒絕進入另一個年代的餘裕和從容……
逛完,不免惆悵,因為從對照中,發覺香港失去了太多,尤其是那些可供閒逛的文化空間,大家都身不由己的在一座巨大的機器中生活,被推向乏味和不可知的未來,哀哉!
2011年2月17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阿潘廚房
台南的阿裕尚可一談—現宰牛肉十分鮮甜,是去台南旅遊不可錯過者。有趣的是,是半自助式的,要飲品配菜或醬汁都得自己去拿,老闆娘和員工只管結帳落單和給你遞牛肉。牛肉每碟的份量少,大約二兩。
離市中心有半小時車程。
回到台北,翌日中午林文義、曾鬱雯夫婦請飯。鬱雯說,去書展,看到把他們宣傳為「文壇神鵰俠侶」的廣告牌,害得她要低頭行路。
林氏夫婦有心,知我嘴刁,試吃了不同的食肆,才決定了這家阿潘廚房—位於台北魚市場旁,是吃海鮮的好去處。
總覺沒香港吃海鮮講究和豐富,沒有活的魚,進門是排陳列架,冰上放著不同的水產。
先來的是烏魚子和豬腳凍。烏魚子是來台灣必吃,味道差不到哪裏去,只是不曉分辨是養殖還是野生的。豬腳凍很有趣,跟潮菜的做法一樣,而英國菜,也有一致的烹法。
接著上了一盆台式魚刺身。
再來一隻白切山雞。台灣人把放養的雞稱山雞,此雞頗肥大,也有雞味,但可能因雞種關係,跟在香港新漢記吃到的騸雞,還是有點距離。
跟著是薑絲肥腸,肥腸煮得很入味,但咬極不爛。坐在旁邊的段鍾沂先生解釋,這菜就是這吃法,嚼腸和薑絲味道,腸是咬不爛的,到最後吞下去算了。佛跳牆的味道屬清的一類,帶微微藥材味。鱭魚挑對了,肉質頗滑,也有魚味,要是蒸別的冰鮮魚,口感會差得多。炒小卷調味好,只是小魷魚略韌;小蜆湯則鮮美;山蘇是香港吃不到的菜,很脆嫩;炒米線帶湯,可口……地道的台菜做法。下次去台北,多了個不錯的選擇,段先生說,不妨配以台灣花雕,好飲又經濟。
2011年2月16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覓食台南
到台南覓食去。
舒哥早約好蔡先生給我們當導遊,蔡先生是嘉義人,愛上台南的閒,二十年前搬過來了,開了兩家二手書店。另一個閒人。
先去鹵伯吃火雞肉飯。尋常小小的一碗飯,上面鋪滿火雞肉;火雞味道不強,但飯吃起來綿糯中帶韌勁,很香很滑,米香之外,還有雞香—是澆了火雞油熬的汁。很新鮮的經驗。
接著到民生路一段義成水果店去。枱子擺在街上,蓮霧西瓜蜜瓜番鬼荔枝……切了兩碟,都很新鮮很甜。蔡先生說這店的老闆特別懂得挑貨入貨。
再走路去國華街二段的葉家小卷米粉。六十年兩代人,就這麼獨沽一味賣一碗粉,其他什麼也不賣。小卷,就是較小的魷魚,放在一鎮冰的大盆中,此外,就是一鍋泡滿米粉的魷魚湯。米粉,像香港的瀨粉,但吃起來不像香港的滑,但有米香和勁道,原來是用糙米做的。湯很清很鮮,魷魚「彈牙」,米粉夠爽,三者合起來是絕配,吃罷畢生難忘,無怪這麼簡單一碗粉,可賣足六十年而不衰。
有些店菜牌厚若《聖經》,但沒一道菜出色,哪及得一碗實實在在的小卷米粉?
吃完逛街。放映舊戲的全美戲院可夠經典,有六十年歷史,掛著的宣傳大畫依然是手畫的,是「李安電影夢開始的地方」,因李安在台南長大,小時逃學來這裏看戲。
逛完孔廟赤嵌樓,品茗到阿霞吃了份紅蟳米糕,那是台南第一名菜,膏蟹糯米飯甚鮮美,吃罷口中鮮味久久不散。臨離開前去阿裕吃「溫體牛肉」火鍋,那是當日宰的新鮮台灣牛,肉質爽而滑,比香港常吃到的黃牛肉味較「甜」,眾人讚口不絕,怪不得李昂舒哥都說:到台南首要是吃牛肉。
2011年2月15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友情美食之族
率眾到食養山房吃午飯去。
這是我既喜愛,又帶點尊敬的食肆—食物做得認真,又重視賣相,主人以接近宗教的精神搞飲食。
上次去它仍在陽明山,年多前搬到汐止,從台北坐計程車去,約三十五分鐘。位於五指山風景區,一片自然,難得的是,一道溪流從山上蜿蜒而下,水聲隆隆,白水黑石,環境既幽且森。
幅員闊大了,建築物亦現代而脫俗,只是日本風味濃了些。
食物,卻令人失望透頂—幾乎沒一道菜好吃,都沒味道,端的淡出鳥來(台北朋友道,食養是出名的沒味道);而且在冬日,除了湯,沒一道熱菜;又重複,吃了一個腐皮包的餃團,不久又來個圓大的飯團。賣相,像廉價的日本菜。跟上次吃的經驗很不一樣,分析下來,還是貧心之故—店開大了,可容三百客人,營運壓力加重了,投資也要歸本,故商業考慮也偏重了。三百座位的食肆,只能制度主導,做出來的菜不能有性格、有人性。噢,貪嗔癡,幾人擺脫得了。
晚飯約了李昂、舒國治、焦桐、朱振藩、於彭……一眾台灣文化人在中和市的大莊聚餐。吃的是花蓮的「原生菜」:臘野豬、肝團、山蘇……菜做得有點粗,但有農家風味,舒哥說,像到會的鄉下菜。大飽回到台北,先到永康街的冶堂喝茶去,不一會,舒哥說:到李崗家喝酒去。
李崗是導演,是李安的弟弟,擅做菜;我們到埗,他們早吃過一輪,見我們到來,又弄了一頓,獅子頭、筍燜肉、黃金條、炒花甲……都做得不錯。李安說,鹹魚很鹹,怕我們受不了,哪知比粵式鹹魚淡多了,原來他們是浸過夜才蒸;問他還拍飲食電影不,他說不拍了。
2011年2月14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跟閒人逛閒地
在繁忙的香港,嚮往的是一個「閒」字—台北比香港「閒」,有個人比香港任何一個人都要「閒」—他閒了大半輩子,到處閒吃閒逛,到了近五十歲,才起心寫些東西,和眾人分享那份閒心閒情,結果感動了無數人,令他在香港也有了不少粉絲—在一些場合,提起他的名字,有人會「哇」的叫起來。那個人就是舒哥,舒國治。
提起要搞個舒國治台北閒逛團,好些朋友都馬上報名,但臨時還是閒不了,像鄧達智,像梅卓燕。
還是如時出發了,傍晚抵台北,舒哥就來酒店會合。
先帶我們吃牛肉麵去—不是出了名或比賽得獎那幾家,而是在「延三夜市」一檔叫汕頭牛肉麵的。小小的街邊檔坐滿了人,兩個男人不停手地「淥」麵。
牛肉麵只有兩種,清湯或紅燒牛肉,吃起來,分別也不大,那就是一個「清」字,那口湯清如水淡若露,但很鮮,有股幽幽的牛肉香,惹人回味,但絲毫不霸道;很脫俗,卻吃得出熬湯者那份認真。那是一個堅持了四十二年的檔攤,教他們做麵的人來自汕頭,於是以此為名,情長義長如日月。
跟著去「南機長夜市」吃餃子。名字平凡不過,就叫來來:平凡,卻不簡單,每日賣餃子逾兩萬隻,五個男人圍在一起,用電幻的手包餃子,但還是供不應求。餃子皮,綿綿的,卻帶嚼勁,白菜豬肉餡(平常只賣這麼一種)鮮中帶甜,又香又滑,沒半點澀口……
經過一地,舒哥道:「那裏有家叫香港的餐廳,是竹聯幫一夜間剷除敵對幫派的地方;吃完牛肉麵去逛從沒人提過的景化公園,嚼完餃子又去參觀空閒有趣的早期「公屋」……跟著舒哥,逛的是導遊書上看不到的台北。
« 返回前頁
文章:
搜尋:
分享| 分享至 facebook| 轉寄| 列印
2011年2月24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生命裏難以承受的閒
回到香港,還是懷念台灣的「閒」。其實早就和舒國治有約了。他說,台北閒,台東更閒,說帶我們走一趟。
舒哥,本身就是台灣的Icon,見到他,就想起伊秉綬寫過的一副對聯:「佛容為弟子,天許作閒人」。他一生不屑名利,不僅不怕窮,簡直好像享受窮,在貧窮中尋找生活、尋找每個地方的真趣(他逛過香港好些地方,恐怕是很多港人沒逛過的);一位朋友說:「要努力工作,才能享受……」,這是很港式想法,用在他身上不太適合,人生開始,他就不是向物質生活進發。而許多港人,從物質開始,也在物質的追求中結束,從沒好好的享受過人生和生活,到底要哪層次的物質生活?也沒個譜。
近日常在想,香港的官員,他們把持著香港的現在和未來,最需要的,不是「腦震盪」,而是「腦休息」;那就是退一步,放鬆點,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來設計香港的未來,最好是回過頭來看看香港走過的路,是不是在一味向前衝的過程中失去了一些可貴的質素?我想,花三四天在台北,每天到永康街、青田街、龍泉街一帶逛逛,看看那裏的人怎麼營生和生活,當中應找到不少啟示。
最明顯的,香港早失去了那份「閒」。閒,就是不亟亟於名利,寵辱不驚;但於生活,不是無所追求,反而活得更精緻、更細緻—當然,不是物質上的奢華;而是返璞歸真。台灣人對物質何嘗沒要求—一碗牛肉麵、一碗小卷米粉竟可以賣足四十年、六十年,那對食材沒有一份認真怎麼可以做得到?而在香港,早已吃不到那麼有靈魂的一碗粉麵了;大陸,更不消說,連食物安全都成了問題。閒,就是安貧,不是一做生意就追求發達;這種心理質素,中港都早失落了。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Labels
- classic fetish (102)
- culinary culture (18)
- nostalgia (58)
- receipe (35)
- traveloque (81)
- venue (73)
Followers
Blog Archive
-
▼
2012
(93)
-
▼
December
(26)
- 豪江
- 劉健威 此時此刻 拉麵店
-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周月
- 劉健威 此時此刻 陳皮
- 劉健威 此時此刻 烹飪革命
- 劉健威 此時此刻 三來
- 劉健威 此時此刻 海南雞飯
-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南丫島
- 劉健威 此時此刻 蛋包飯
- 劉健威 此時此刻 街巿行情
- 唯靈 飲情食趣 撈魚生之憶
- 唯靈 飲情食趣 清煎鷹鯧
- 唯靈 飲情食趣 乳豬全體良法
- 唯靈 飲情食趣 平凡小館味非凡
- 唯靈 飲情食趣 私房「常州紅燒肉
- 唯靈 飲情食趣 不也悲兮
- 唯靈 飲情食趣 肥鵝肝.鵝肝醬
- 唯靈 飲情食趣 肥鵝肝.鵝肝醬
- 唯靈 飲情食趣 生菜包
- 唯靈 飲情食趣 中環下午茶
- 唯靈 飲情食趣 三星拱照
- 唯靈 飲情食趣 生開肚公
- 唯靈 飲情食趣 聖誕文化大餐
- 唯靈 飲情食趣 響螺.凍蟹.魚蛋
- 唯靈 飲情食趣 真材實料細工夫
- 唯靈 飲情食趣 茅根竹蔗水
-
►
September
(10)
- 2011年11月24日 唯靈 飲情食趣 情牽憶江南 「憶江南之夜」分享聖芳濟幾代師生暢敍舊情樂趣...
- 2011年11月22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臘東坡肉,炆豬尾尖 吾友「肥豬強」盛意拳拳惠贈自曬「東坡...
- 2011年11月17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皮蛋.鹹蛋 鴨蛋風味一般而言不及雞蛋,可是加工為皮蛋和鹹...
- 2011年11月12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迷失的口福 雜誌訪問區區最魂牽夢縈的懷舊美食是什麼東西?...
- 2011年11月10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一味夠鹹 圍內大食會「清水蟹東莞風味宴」反應出乎意料熱烈...
- 2011年10月29日 唯靈 飲情食趣 新奇「老土」菜單 朋友們擬作一晚兩日珠三角之遊,品嘗地道...
- 2011年10月28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陸羽懷舊小酌 三五知己小酌,點幾道適口小菜逐個上鑊氣十足...
- 2011年10月27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上環搵食想當年 朋友約去上環喜悅午膳,抵埗方知招牌改了「...
- 淺談海鮮選擇竅門
- 覓食澳門有感 慨嘆香港食肆悲歌
-
►
June
(50)
- 2011年9月30日唯靈 飲情食趣 白雲豬手.瓜皮蝦嶺南夏日天氣酷熱,可是傳統粵菜卻少冷盤。可能是未...
- 2011年10月7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在「家」吃得好 英國飲食業朋友歷來都普遍認為唐餐館如要「...
- 2011年9月5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原創墜火粥 香港一般粥檔把放些皮蛋、鹹瘦肉的有味粥叫作「墜...
- 2011年9月3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熱的魅力 在相熟的食肆吃剩三件半肥瘦叉燒,着拿去切絲加鮮蝦...
- 2011年8月13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六月黃.香蝦糕 世侄Eric從牧牛湖帶回「六月黃」約敍於...
- « 返回前頁 文章: 搜尋: 分享 | 分享至 facebook | 轉寄 | 列印 2011年8...
- 2011年8月22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鳳眼果炆雞 孔聖人有言:「不時不食」,阿爺那一代的「西關...
- 2011年8月26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多寶.釘公.牙帶 七十元一條十両出頭的冰鮮烏頭,八十八元...
- 2011年8月29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家裏糧倉 往昔小康人家總會儲備一些乾貨、鹹味以備不時之需...
- « 返回前頁 文章: 搜尋: 分享 | 分享至 facebook | 轉寄 | 列印 2011年8...
- 2011年9月21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秋芋.紅菱 中秋夜登機飛倫敦,禮拜六晚與友好在沙田龍華迎...
- 2011年8月6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二十年代香港食風 手頭上有一頁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年)的《...
- 2011年8月1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藥膳「清湯腩」 飲食雜誌的小朋友訪問賣清湯腩的店主人,那位...
- 11年7月30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冰碗謎團終破 許多年前讀唐魯孫先生談北京什剎海的文章提到冰碗...
- 2011年7月26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何處有靚粥 朋友問:「何處有靚粥食?」 區區無詞以對!...
- 2011年7月23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老字號新風格 「華豐叉燒」是許多老香港的集體回憶。 區...
- 2011年7月19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今昔黃花 朋友為遲了一步買不到一條「釣口黃花」而耿耿於懷...
- 2011年7月16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石板街燒鵝 搬寫字樓天翻地覆,在塵封的角落卻時有驚喜的發...
- 2011年7月11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素齋真味 多年來出入獅子山隧道車過仿唐古建築志蓮淨苑都只...
- 2011年7月7日 唯靈 飲情食趣 擺闊.暴殄.折福 富人一夜宴,貧士半年糧。 貧富懸殊的社...
- 唯靈 飲情食趣 綠豆沙.番薯糖 區區向來不嗜甜,唯一吃的甜品是綠豆沙,不但人家引以為奇道,自己也...
- 2011年7月5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蝦醬.魚露.炒飯 炒飯千姿百態,從最原始的把冷飯在鑊上炒熱...
- 2012年5月29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五柳太陽魚 朋友在順德吃過酸甜可口的「五柳太陽魚」,問是...
- 2012年5月26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魚塘公」驚艷 朋友從順德回,盛讚農家風味「魚塘公炆大魚...
- 2012年5月24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天翻地覆蒸魚 南海休漁期中有意外奇逢,竟然吃到一條重達十...
- 2012年5月23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分甘同味妙計 「興盛小館」裝修完竣重開,「靚魚教父」葉s...
- 2012年5月22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魚腩豆角酸 白豆角殘存農藥超標新聞勾起好一些懷舊家常妙饌...
- 2012年5月21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佳人雪藕 中午在銅鑼灣原擬去SML吃頓輕清簡便的西餐,不...
- 2012年6月5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長征午膳 暌違多年的朋友來港入住黃金海岸酒店,邀約午飯一敍...
- 2012年6月4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肉茸瓤苦瓜 「苦瓜不苦,辣椒不辣,羊肉不臊」都是世間憾事,...
- 2012年5月30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綠色星期一 Green Monday「綠色星期一」鼓吹每...
- 2012年6月1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夏日鯪魚球 不時不食,古有明訓。 最近吃了三次鯪魚球對此...
- 2012年5月14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酥炸鰈魚 香港飲食風氣近年「和風」愈吹愈勁,不同風味的不...
- 2012年5月12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炎夏消暑湯 三十三度酷熱天氣教人很自然便想到夏日消暑好湯...
- 2012年5月10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閩味難尋 「香港乜都有」,中西佳肴眾采紛呈,可是「中國八...
- 2012年5月9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金必多湯 去麒麟閣吃飯發現「上海番菜名店」新寧餐廳原來也遷...
- 2012年5月8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黃鱔潮州粥 初夏氣溫已逾三十度,炎熱天氣影響胃口多數人愛吃...
- 2012年5月7日 唯靈 飲情食趣 無心插柳 五一勞動節閒來無事約老友食晏,人少無甚作為只打算...
- « 返回前頁 文章: 搜尋: 分享 | 分享至 facebook | 轉寄 | 列印 2012年5...
- 2012年6月8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西班牙乳豬全體 一眾手足賀老友榮陞在銅鑼灣Flame安排了...
- 2012年6月12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老地方.老友記 老友約了在「老地方」午餐,所謂「老地方」...
- 2012年6月13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老實裹蒸糭 今年閏四月「端午糭」延遲上市,故一面世茶客都...
- 2012年5月5日 唯靈 飲情食趣 住家飯餸 區區發覺不少年近半百的朋友對懷舊菜興趣特別濃厚,...
- 2012年6月18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豉椒炆「削」菜 這一期的「星期美點」有「蓮茸蘋葉角」,順...
- 2012年6月15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骨邊肉 曾聽人說過吃肥魚大肉是粗人食相,知味食家所珍視的...
- 2012年6月28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觸動心弦的敬菜 在香港很少會在食肆吃「皮蛋鹹瘦肉粥」,也...
- 2012年6月19日 唯靈 飲情食趣 印度聖芒 赴倫敦前夕老友Paul仔從英國帶來印度名產Al...
- 2012年6月20日 唯靈 飲情食趣 荔荷雅饌 每逢盛暑荔枝當造之時往昔食肆便紛紛推出夏令名菜...
- 2012年6月21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青背籠大蝦 各位看標題幸勿以為是「手民之誤」,事實是區區...
- 2012年6月25日 唯靈 飲情食趣 難以抗拒的妖姬 「南乳笋蝦炆五花腩」是塵封於記憶中的美食...
-
▼
December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