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7 January 2013

唯靈 飲情食趣 肚公.肚乸.膠筒

2012年3月17日 由於供求失衡海味乾貨鮑參翅肚價格暴漲之餘,市場上也同時出現許多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新品種,別說一般消費者,就是從事海味生意幾十年的老行尊也給弄得眼花撩亂。 最近有世侄問區區:「人道花膠分『公』『乸』,長而窄者為『公』,圓而闊者為『乸』,而今市面花膠多是圓錐形,又怎樣分雌雄?」妙哉此問!可惜區區不知如何作答。 往昔上等「廣肚」與「花膠」都成平板形,除了「鱔肚」呈筒狀之外其他「雜膠」亦然。只有最低等下價貨才懶得去開邊。酒樓掌管營業的「老師」開菜單予貴客,更不會以「花膠筒」為標榜那麼笑話。 「廣肚」又稱『鰵肚」是鱈魚的魚膘,乃主浮沉而非消化食物的器官,但不知始自何時被稱為魚肚,久已習非成是,大家也懶得根究了。 魚膘的乾製品總稱「鰾膠」,以黃花魚、白花魚者為佳,故上貨被稱為「花膠」。自從大黃魚日稀「花膠」貨源枯竭,囤存舊貨已被視為稀世之珍,茶餘酒後流傳的天價神話,一隻「舊白花膠」過十萬元之說時有所聞。 「肚公」、「肚乸」的香滑滋味和「煙靭」口感誠有可取,但要區區付出而今那麼高昂價錢去吃則決不考慮了。以往吃「廣肚」、「花膠」都只取中心最厚部位,薄邊撥充「下欄」作「八珍」、「雜燴」或「湯羹料」,不會原隻上桌論両計值。在記憶之中八十年代初,一件三指合併那麼大的,厚逾一吋「花膠扒」,不過五十元一件而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Labels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