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6 September 2011

2011年9月27日星期二

陳雲:銀稔子
(2011年09月27日)

近日的政事,驚心動魄,鬥爭過了臨界點,黃大仙區的區議會選舉變了名副其實的「選戰」,競選對手遭到武力驅趕,北京如不執行家法,約束家奴,香港就等待文革式的派系武鬥了。面對此等政局,寫政論都趕不上情勢,唯有寫零食。

唔好成日掛住食花生,除了花生之外,看戲的零食還有很多,例如陳皮梅、嘉應子、甘草欖之類。

藥膳同源,前人的食物知識豐富,相信食物的神奇效果,也就有很多食物和藥物諺語。如食了山楂麥芽,就是諷刺人家胃口大。食了大頭菜,是大想頭。(畫眉鳥)食了草龍,是好唱口。不明內情,叫唔知乜東東芫荽蔥。歇後語「酸薑蕎……」,是「頭」。食了成擔豬油糕,是做事慢吞吞。發惡,是食錯藥。食蓮子羹,是街頭中槍。預備食蓮子羹,抗爭者出門之前,先食驚風散。

兒時客家話講的奇異零食,有一種叫銀楝子的。外形如軟的話梅,沾上甘草粉,染成紅色。皮皺皺的,核圓,有五坎,如人面的五官,古語人面子。西晉嵇含《南方草木狀》有「人面子」條:「人面子,樹似含桃,結子如桃實。無味,其核正如人面,故以為名。以蜜漬之,稍可食。以其核可玩,於席間飣餖禦客。出南海。」晉朝的時候,已知此物味酸而不大可食,只是陳列餐桌,玩賞而已。人面是樹果,果樹略如龍眼或桃。往昔老人種果樹,可以造福後代,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記述﹕「山居家,其祖父欲遺子孫,必多植人面、烏欖。」

後來人面之名不雅,有如食人,就諧音改為仁稔、銀稔,甚至銀楝。仁和銀都是嘉詞,稔是禾榖成熟、豐收之意,《說文》已有此字。

仁稔有略有藥效,《嶺南采藥錄》曰﹕「人面子性平,味甘酸,醒酒,解毒,治偏身風毒痛痒,去喉痛等症。」果內的人面子,可以榨油製肥皂。鮮仁稔碧綠色,如番石榴,可以用來蒸肥豬肉、蒸魚頭,味道微酸,可以減輕肥膩,有消滯之效。

然而客家人味道濃重,蒸豬肉用麵豉醬居多,少有用仁稔做佐料,一般只食甘草仁稔。此物現在的零食店少見,往日是大宗貨。往日客家阿婆喜歡手持一把銀稔子逗小孩,說:「阿弟,來食銀稔子嗯,好甜喔。」小孩看見紅色的蜜餞果物,拈一顆急送入口,嘩,酸多於甜,瞇起眼來便說「酸出尿來了」。

阿婆見小孩受騙,呵呵大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Labels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