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
在香港很少會在食肆吃「皮蛋鹹瘦肉粥」,也不會大熱天時食「臘腸雞飯」。那天在倫敦鳳凰閣的點心單上一見有此兩項卻忍不住把一粥一飯都圈點了這也許是潛意識中的「蓴美鱸鱠之思」作祟吧?
鳳凰閣愈做愈好儼然已成倫敦「名人飯堂」,馬卓安、衛奕信、陳方安生都是座上客,儘管西人生意日增中國風味依然努力維持不變。這天區區便為一隻「敬菜」而深深感動。那是平時在香港不會叫的「蓮蓉糭」,是日剛好是端午節前夕這團本是平平無奇糯米便有觸動心弦的特別意義了。
「皮蛋鹹瘦肉粥」的粥底是老老實實煲出來的,稀稠也合個人口味,四鎊許一大碗足供二人分享了。
「臘腸雞飯」並非一般「盅頭飯」的傳統而是「煲仔飯」,教人不期而然想起當年唐人街潘記的鐵罉臘味飯,菜乾老火湯。這一雙溫暖身心的孖寶是七八十年代不少留英香港學生的集體回憶。
試了兩款腸粉都很不錯,平平實實的「叉燒腸」並不比包腐皮卷的「招牌腸」遜色。關鍵在腸粉厚薄軟硬適中沒有悖離豬腸粉本色之正道,區區一見那些半透明的「輕薄腸粉」便覺討厭。
女兒一早便返牛津準備參加一個三年一度的White-Tie Ball未有同行,特別要了一碟「叉腸」帶走等她回來品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