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6 September 2013

滬杭吃食新體驗

陳家廚坊 - TVB周刊 5/8/2013

夏日炎炎,雖然不是旅行好時光,卻抵不住美食的引誘,與一群朋友相約北上,到上海杭州一行。下午到達上海浦東機場,迎接我們的是攝氏38度或以上的高溫,以及看不到頭的車龍。
入住的是外灘的浦江飯店,這是一家有百多年歷史的酒店,樓高六層,西式的古色古香,木地板木樓梯,鑄鐵雕花的裝飾,堂皇的大吊燈,客房有壁爐裝飾,高得要爬上去的鬆軟大床,令人仿佛走進了時光隧道。大堂中掛着很多曾入住的名人照片,有愛恩斯坦、周恩來、瑪歌芳婷、差利卓別靈、美國前總統葛蘭、哲學家羅素等名人。
朋友為此行預早訂了頗「富貴」的兩頓晚餐和一頓友人招待的午餐,我說「富貴」的意思一是餐廳環境及裝修,二是精美的餐具和盤飾,三就是價錢。原來現在國內的高檔餐飲消費水平,早已趕上或超過香港,一頓飯人均消費五百至千多元人民幣是絕不驚訝,還未把昂貴的酒水計算在內,我們到杭州吃午飯,葡萄酒開瓶費就是人民幣350元,令我們這班香港人咋舌。
富貴餐是環境一流,餐具一流,盤飾一流。花樣百出的涼菜是江浙菜的特色,做得很精美,味道評分有80分,不過味精也太重了。熱菜方面很是失望,本來想吃的是地道的上海菜和杭州菜,可惜夾雜的總是半桶水的粵菜,據說這是高檔菜的時尚風氣。
三天吃了幾頓富貴餐,心裏老是只想找個地方吃碗好麵,結果天從人願,杭州入住的酒店附近,就是被稱為「江南大麵」的奎元館,位置在杭州解放路,斜對面是新華書店。
根據奎元館店中所寫:清同治六年(1867年),有一安徽人在杭州鼓樓望仙橋開了一家徽州麵館,生意清淡,沒甚名氣。一天,一個外地窮秀才來杭州趕考,進店要了一碗清湯麵,老板憐其寒酸,特意在碗底放了三只蛋,寓意「連中三元」。過後,老板也忘了此事。某日,一位衣飾華麗的年輕人走進店堂,落座後只要了碗清湯麵,老板正在疑惑,年輕人接着說:「底下放三只蛋」。老闆聞聲大悟,連連作揖道賀:「相公果然高中了!」忙治酒款待並請賜墨寶留念。秀才沉思片刻,題贈「魁元館」三字招牌,從此聲名鵲起,並逐漸形成了以寧式大麵著稱的專業麵食店,生意日漸興隆。後有一任老闆嫌「魁」字有「鬼」旁,為避諱改為「奎」字,一直沿用至今。
四十年代的奎元館已大有名氣,食客包括有梅蘭芳、蓋叫天、周璇等名伶名人,1945年,國民黨第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將軍與李濟深到奎元館吃黃魚麵,蔡將軍吃得高興,即席揮筆疾書「東南獨創」四字,一時傳為佳話。
人說到杭州不去吃奎元館的麵,就等於沒有到過杭州。此話果然當真,奎元館的麵,煮而不糊,韌而嫩滑。這種麵叫做「坐麵」,自古沿用的是無錫的頂級麵粉,製麵師傅先用手把粉團搓至有勁,然後墊上一條碗口粗的竹槓,坐壓半小時而成。在解放路奎元館的大堂,就以鑄銅人像表現此種古老的製麵過程。
奎元館有地道的杭州菜,我們吃了西湖醋魚、杭州捲雞、刀板香蒸霉菜梗、筍乾菜蒸河蝦和蝦爆鱔麵,價錢不貴,味道很正統。當然,奎元館最著名的是寧式大麵,名氣最響噹噹的是片兒川麵和蝦爆鱔麵。
片兒川是奎元館最初起家時的百姓家常麵,已有百多年歷史,類似香港的雪菜肉絲麵。片兒川的澆頭是切成長方的筍片和瘦肉,加上雪裡蕻,用豬油爆過後加水汆燙,放在淥好的坐麵上而成。因為材料都切成片狀加水汆熟,川與汆同音,後來就叫做片兒川了。
蝦爆鱔麵,聽起來有點古怪,原來以前杭州錢塘一帶盛產鱔魚,價錢不高,而那時淡水河蝦並不多,是比較貴的食材。為了推銷鱔魚,就把鱔魚和河蝦相配,做成這個有特色的麵食。奎元館對食材要求很嚴格,規定只要大拇指粗的鱔魚,因為這個規格的鱔魚肉質最嫩滑。奎元館炒蝦爆鱔的做法是用三種油,先用菜油把鱔絲炸脆,再用豬油爆炒河蝦仁,加入鱔絲後用麻油燒成澆頭,用小菜碟裝好,湯麵另上。我們幾個人吃便叫了一窩,澆頭就已經淋在麵上。
奎元館的蝦爆鱔麵果然名不虛傳,麵靚湯好,蝦仁爽鱔絲脆,加上幾味做得很傳統的杭州菜,收費是人民幣二百多元,是此行吃得最滿足的一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Labels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