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1 January 2010

馬挺 嗚呼!新米

2009年11月6日

大和風

日本新米上市了。

糧食要配給時,對於住在北方的人,能吃到米就謝天謝地了,還管是新的舊的!改革開放後,吃到最好的也不過是“小站稻”。據說以前是給皇上吃的。但是一到南方,就是秈米飯,不是太鬆軟,就是爛得分不出米粒。

現 在我買米是可以選選品種了。可是剛到日本時,只能看價錢—挑最便宜的—往往是陳年的混合米。但那也還是覺得確實好吃。一是米本身質量好;二是日本的電飯煲 精確:什麼米,多少量,放多少水,寫得一清二楚。按下電鈕,等“叮叮咚咚”一響,就可以吃啦!不會夾生或糊鍋。盛到碗裏,一粒是一粒,圓潤晶瑩,口感又 好。看着舒服,吃得順口。

後來才知道,那是太淺薄了!一次,陪一個訪日團到西瓜產地參觀學習。當晚,幾個帶隊的被當地的“町長(相當於鎮 長)”請到家裏吃晚飯。這町長家比中國稍微富裕點兒的村長家也好不了多少,糟糠之妻躲在黝黑的灶間用柴火燒飯。待白中透綠的米飯端上來,吃了一口,我就驚 呆了—這樣的米飯,沒有菜,我也可以連吃三碗(日本的飯碗小)。

日本幾乎全國都可以種植水稻。就是這樣的西瓜產區,農家還是要種些稻子自己 吃的。而且是絕對的原始操作:不用化肥;不打殺蟲除草劑(手工除卻);引最好的水(比如地下水或泉水)灌溉……精耕細作,哪有不好吃的道理。這才明白日本 學生從農村到東京來上學,老家為什麼還要寄米給孩子。

但是,這還未完,燒飯也大有講究。首先是洗米。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洗米要適當,米糠中 的成分可以防止香港腳云云(其實當年吃的都是多年陳米,極有可能帶有黴菌,不徹底洗不行)。但是即使是新米,日本人也要花上半個小時去洗,嚴格講是用手掌 搓。其動作有如在鍋中揉面。一直要揉搓到水清見底。然後是加水。量米的杯子和電飯煲,雖都有嚴格的刻度,但是新米就要少放一些水—少一根線。再就是等電飯 煲“叮叮咚咚”—飯好了,不能馬上吃。要打開鍋,用飯板將飯徹底翻鬆,再蓋鍋蓋,等五到十分鐘,才是最佳狀態。

這樣的米飯當然是雪白的。但也有人喜歡吃糠皮未除盡的。米店裏也準備了未完全碾好的米,並備有碾米機。客人可以根據愛好自己碾。

但 我最怕的就是洗米。日本人中一定也有和我一樣的,這就又有了“無洗米”—雖是乾的米,卻已經洗好,放上水就可以做飯了—當然,好吃度要損失一些。所以,新 米季節,就苦了像我這樣的人。又想嘗新米,但又很難買到新米的無洗米。因為,日本人對米幾乎有一種近似圖騰崇拜的感覺。想要享受真正的米飯,就恭恭敬敬按 着規程去做,尤其是新米,不容“無洗”來玷污。嗚呼!

不過,日語裏,“新米”還有另外的意思—指初出茅廬、剛剛工作,還不諳世事的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Labels

Followers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