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0 June 2014
台北的「康青龍」
by Kin Wai Lau on Saturday, 19 February 2011 at 10:34
(2011年2月19日 信報此時此刻 劉健威)
台北,找到香港不易有的「閒」。閒,不只是時間概念,更是一種心情、一種價值觀和生活哲學。
哪裏可找到台北的「閒」? 到「康青龍」逛逛吧。「康青龍」是指「北起東門市場,南到台灣大學,東至大安森林公園,西為中正紀念堂,細部是指區域內的永康街、麗水街、金華街、青田街,和師大路一帶。」這裏有很多具個性的小店,充滿人情味和文化氣息。令這地區有異於他地的,自然是人和他們的生活哲學,「在『康青龍」生活的人,都是比較懂得欣賞慢調生活美學的人,喜歡店小一點、商品有個性;店主不像做生意的;街上車少一點,巷弄裏可以看到的事物多一點。他們對於生活都有一種獨特的經營模式,就是「賺生活不是賺錢」的工作態度,賺錢只是附帶的回報……在這裏旅行是living,而非shopping。」(《康青龍旅人手帖》韓良露主編,可在桃園機場或台北車站拿得到。)但願你有這麼一本手帖,跟着裏面介紹的小店舖走一趟,你不但會找到那份台北的「閒」,也可能令你重新反省和思考習以為常的生活價值。這裏有些什麼店呢?秋惠文庫,賣的是台灣古物,店主是個曾留學日本的醫師,他稱自己是「為賺理想而生活」;回留是家賣健康食品和陶藝的店,美籍店主認為工作和生活無所分別;冶堂是茶藝館,主人何健放棄金融工作而獻身茶藝;彰藝坊賣的是戲偶和手工藝;Truffe One特飛伊,是位澳門女子開的,賣的是舒國治認為亞洲最好的朱古力;火金姑賣的是舊燈;布拉格書店是藝術家思想家常流連的地方。此外,還有數不清的小咖啡室小酒吧。走進「康青龍」,你會看到台北人閒雅的一面,這才是「深度旅行」。
Saturday, 21 June 2014
崩牙成
2014年6月21日《信報》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崩牙成
近日跟唯靈叔叔談起李成崩牙成,他也不肯定,這帶點傳奇色彩的廚師是否尚在人間。
最近終於遇到李成的兒子阿根,經他證實,老廚師年多前仙逝了。年前吃過一次他的手勢。
難忘的是他的廚房──依然用的是炭爐──炭爐頗高身,爐中炭火烘烘,很是猛烈;崩牙成瘦削清癯,白色「文化衫」,黑裯闊褲,一派老式打扮;他不大言語,只是默默蹲在爐前看火幹活。人爐俱老,很獨特的飲食文化意象。
食物,始終印象最深刻的是炒桂花翅──大大一碟,份量奇大。我吃得有點又愛又恨,愛的是,鑊氣十足,味道非常渾厚,那種雄渾的烹飪效果是別處所無的,我想那大概是他的功力和炭爐一起達成的,是其獨特風格和魅力所在。更特別的是,烹飪風格很豪放,蛋卻炒得很散,碎金萬點,就像桂花,真的剛健含婀娜。恨的是,魚翅之外,還混了韭黃、冬菇、蟹肉、雞、芫荽等十五種絲,主次難分,口感味道都有些蕪雜了。
炒肚尖亦別具一格,十多個豬肚才取得一碟肚尖,配料又是一以貫之的多,芫荽、鹹菜、椒絲、欖仁等,而且刀功亦甚粗豪。
那是挺有趣的現象,崩牙成和今天效力於國金軒的李霖都源出一系,即廚藝淵源於江太史的家廚,但兩人烹飪風格截然不同,李成豪邁,李霖細膩,各有千秋。
李成的私竇牆上掛着一張照片,那就是他和叔叔李才、堂弟李焯輝的合照;李才之下有註:江霞公太史弟前家廚。相片旁有紙條寫着:「太史名廚,蛇羹傳世。」,可見,崩家成還是以師承江家名廚為傲。
但令人覺得可惜的是,李才早不在,現在李成又走了,他們的經歷和經驗對飲食文化史來說都非常重要,要是他們生前,有人來做口述歷史記錄多好!
Thursday, 19 June 2014
Tuesday, 3 June 2014
厲家菜
6月4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信報》
劉健威 <此時此刻>《信報》
厲家菜是不好評說的一家名店——我十多年前去吃過一次,印象並不好;即使今天跟吃過的朋友提起,還是毀多於譽。
但我最近和兒子去吃了一次,十小碟七主菜另加主食、甜品,水準異常地高——放眼中國,有這水平的食肆沒幾家。當中關鍵也許是——厲曉麒先生親自入廚弄給我們吃。
炒鹹食是三絲,蘿蔔絲、筍絲和北京鹹菜絲,刀工很細膩,調味含蓄;翡翠豆腐是用綠豆和干貝末做的,好看味鮮;煙燻肉吃起來肥肉鬆化瘦肉嫩,滿口煙燻肉香;糖醋骨酸甜合度,肉也嫩滑;駝峰小小一串,脂香而帶微羶,風味特別;炸餎餷很有趣,只用碗豆做成,炸得外脆內嫩——是粵人「戈渣」之所由來;火鴨絲是用鍋燒鴨切絲,再加切得細細的白菜心拌成,香而不膩;野雞絲炒酸菜,刀工直比揚州菜;麻辣牛肉是厲先生的發明——半肥瘦牛胸炆腍,定型切片炸香,加麻辣味而成。芝麻蝦托是微型「蝦多士」;葛仙米鮮蝦丸子湯,葛仙米是種水藻,微鮮。十個前菜做得仔細,吃得一點不剩。
清湯燕菜,也即雞湯燕窩,湯的鮮香味稍不足,平淡了;黃燜魚翅味道十分濃郁,湯水也稠結,他們是將翅連皮一起燜的,吃起來味道渾厚,故配以沾蝦子的芹菜絲稍作平衡。
紅糟肉片,有肉味帶酒糟香,很是好吃,好神氣的一道菜。他們從不用鬆肉劑醃肉,這豬柳肉是用冷水浸泡四五小時取得鬆化效果,粵廚見之當慚愧。最後是肉末炒茄子配白飯,很家常味道。
單尾是炸醬麵,麵是自家手擀,沒加入鹼,卻有嚼勁;醬汁味濃有肉香,原來是加了新鮮的鹿肉末。
非常獨特的一頓菜,有淮揚菜的細膩,菜式卻別出機杼;味近家常又精緻非常;烹法成熟而無業界匠氣與習氣;宮廷菜大概依稀如此。
厲家出品,有根有莖,很是扎實;要是專營一家,保持水準,誰與爭鋒?
Monday, 2 June 2014
武林大會
2014年5月31日《信報》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劉健威 <此時此刻>
大董請吃大董。大董吃過好幾次,見到大董本人倒是第一次,還是在他的飯店請我吃飯。
很高大個子,長長頭髮,兒子說,有點像印第安人。
吃了十多道菜,很多都是時令、他們的代表菜式。印象深刻的當然是他們的京葱海參,燒得很糯很入味;晚上還多吃了一次,是他表演做的,用的還是八六年藏到現在的海參。烤鴨也特別,用的是二十二天大乳鴨,用他的說法,放進口就飛掉了;但我還是較喜歡四十五天大鴨子,味道濃些。兩個甜品也不錯,去了皮的柿子放在高腳雞尾酒杯中,還加了焦糖和薑糖;另外一個是用豆漿做的雪糕,還加了芸豆;都是用本地食材,別出新意。吃的不僅是味道,還有那意思。
不愧是「意境菜」,每道菜的擺設都用了很多心思,都很悅目。下午,和大董,和一眾飲食界大老參加了個界內的「武林大會」。是慶祝一份網上飲食雜誌《味覺大師》的出版,在大董的富春江店舉行。
店子大得很有氣勢,室內有超高的天花,座位寬敞;門外一個大花園,足有兩三個籃球場大,晚會就在花園裏。
現場爵士樂演奏,吃不完的小吃和剛從法國訂來的生蠔、喝不盡的香檳和酒,花園又那麽闊大,香港朋友都慨歎,國內無論什麼比例都大一點。香港就找不到這樣規模的一個園遊會。
許多大行家都來了,好像外婆家的吳國平、味千拉麵的潘潔、國內輝哥火鍋的洪瑞澤、海港集團的麥廣帆,香港翠華餐廳的李遠康、桃花源的黎有甜,新加坡發記的李長豪……。
喝得差不多,晚會開始了,重點還是名廚的表演,八位大廚,像大董、麥廣帆、張新民、李長豪……各當眾表演自己的拿手菜式。
很難得的一次飲食界聚會。真希望有多些這樣的聚會,讓業界各自埋頭打拼之餘,有機會多些交流,一起討論共同面對的問題──商業的、文化的……共同促進行業的發展。
Subscribe to:
Posts (Atom)
Labels
- classic fetish (102)
- culinary culture (18)
- nostalgia (58)
- receipe (35)
- traveloque (81)
- venue (73)